关于“湿疹”这个名字
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以为是由于皮肤过湿导致的疾病
但实际上
湿疹的发病机制
远比这个名字所暗示的复杂得多
而且
湿疹的发生往往与皮肤过于干燥有关
正常情况下,皮肤表层的角质层作为一道天然防线,有效锁住水分,防止肌肤过度干燥。然而,湿疹患者的这一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皮肤失去了应有的锁水能力,水分易于流失,从而使肌肤陷入干燥状态,成为触发或加剧皮肤炎症反应的导火索。秋季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屏障功能减弱。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从而诱发湿疹。此外,秋季气候多变,也可能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波动,增加湿疹的发病风险。
湿疹有哪些类型?
湿疹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
起病急,病程短,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小丘疹、小水疱等症状,并伴有剧烈瘙痒。由于皮肤屏障受损,急性湿疹还容易继发感染。
亚急性湿疹:
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之后,或急性期未及时适当处理,拖延时间较久而发生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之后,或急性期未及时适当处理,拖延时间较久而发生亚急性湿疹。
慢性湿疹:
病程最长,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而成,或起病缓慢,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表现为皮肤暗红斑、丘疹,表面粗糙、肥厚、伴有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斑、鳞屑及皲裂,瘙痒程度轻重不一。
湿疹该如何治疗?
基础治疗
1.避免诱发因素:过敏、潮湿、日晒等。
2.皮肤保湿:使用医用保湿剂。
药物治疗
外用:
1.抗炎止痒: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乳膏(避免长期使用)。
2.炉甘石洗剂: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止痒。
3.免疫调节:吡美莫司、他克莫司软膏(头面部及长期用药)。
4.抗菌: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继发细菌感染)。
5.保湿修复:氧化锌软膏、尿素乳膏。
口服:
1.抗组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减轻过敏反应)。
2.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环孢素(重度或难治性湿疹)。
物理治疗
1.冷湿敷:硼酸洗液、康复新液(缓解红肿、瘙痒)。
2.紫外线治疗:UVA、窄谱UVB(促进血液循环、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