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心慌气短的原因
情绪因素:
焦虑、压力大时,应激激素分泌刺激心跳加速,夜间安静状态下心慌感更显著。
饮食不当:
咖啡因敏感者摄入咖啡、能量饮料、浓茶等易致心跳加快;
高糖饮食促使肾上腺素释放,加快心率;
大量饮酒引发低血压,心脏代偿性加速跳动;
酪胺(存在于陈年奶酪、腌肉等)过量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心脏问题:
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早搏)等心脏疾病可能加重夜间心慌。
其他疾病:
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间平躺时胃酸反流,引发类似心脏不适的“烧心”感;
甲亢患者代谢加快、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因呼吸不规则、血氧下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慌。
哪种情况需要就医
若频繁心慌,可先自测脉搏:保持平静,将食指和中指轻压于桡动脉处,计数30秒脉搏次数后乘以2,即得1分钟心率。
正常成人脉搏为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为心动过缓;若脉搏不连续、有长间歇,或心跳突降如坐电梯,可能为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需警惕。
心慌持续20分钟以上,并伴压榨性胸痛、嘴唇发紫、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建议查心电图以明确病因,怀疑心律失常者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排查心肌缺血等异常。已确诊心律失常者,发生心悸时需重视,自测脉搏可初步判断类型及严重性。
就医时,需向医生说明:
诱发因素(如运动、饮酒等);
心慌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
脉搏变化情况(增快、减慢、整齐与否)。
做好3件事预防
在排除心脏和其他疾病因素后,仍有夜间心慌的现象发生,建议做好以下3件事。
调整饮食习惯: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保持七八分饱即可。睡前两小时最好不要吃东西,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尤其要避免。
如果已经出现了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可适量垫高枕头,这样能够减少胃酸的逆流,缓解心慌的症状。
学会释放压力:因生活、工作感到焦虑时,要及时平复心绪,多想些积极的事情,不要借助烟酒等来应对压力。睡前可进行“正念呼吸”训练,有助对抗压力。即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让身心静下来,慢慢进入睡眠状态。
关注身体信号:不要忽视任何不适感觉,它们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送求救信号。若症状持续存在或者加重,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