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民间传说——涂山的传说

2024-08-21 10:59 蚌埠发布客户端  

涂山,又名当涂山,俗称东山,“古淮南道名山”,坐落在淮河东岸的蚌埠市禹会区境内,主峰海拔338.7米,周长23 千米,为古涂山氏国所在地。

光绪《凤阳府志》“山考”载:“涂山在淮东,与荆山夹淮并峙为胜…以涂山山脉为主体的“涂山风景区”,由涂山、淮河、天河等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构成,面积百余平方千米。涂山雄峙,淮奔流;林清泉丽,古迹众多,为安徽省首批风景名胜区。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四千多年前,治水英雄大禹在涂山“劈山导淮”“镇锁水怪”“斩杀防风”“大会诸侯”,留下了“新婚三日而别”(一说四日而别)、“离家十三年之久”“三过家门而不人”等千古佳话。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涂山,有感于大禹治水功德,敕命在涂山建禹王庙。古人有联“千古涂山临淮水,禹殿嵯峨天际留”“乾坤此地千年旧,玉帛当年万国同”。明大学士宋濂在《游涂荆二山记》中赞叹:“临濠古迹惟涂荆山最著!”

涂山顶峰的禹王庙,道院清幽,香火兴盛。庙东的“朝日”巨石,为观云海日出最佳之处;庙西悬崖峭壁下的圣泉,“泉水澄滢,四时不竭”。与涂山主峰骈立的东峰,曾建有无量佛殿(亦名灵岩寺)。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无量殿碑记》载:“涂山无量殿者,创自前明,对峙禹巅……"嘉庆《怀远县志》载:“灵岩寺,亦曰无量殿,在涂山东顶,其创建之始不可考,而危峦耸翠,乔柯振碧,右览濠濮,左汇涡准,高深之美匹于禹庙矣。”

涂山西麓的象岭、狮山之间,曾有鲧王庙,为祭祀大禹之父鲧王的庙宇。

鲧王庙,又名崇伯观,源于鲧王治水的传说。当尧帝询问谁能担当治理洪水大任时,诸侯们推荐了鲧。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鲧用土在人们居住的村落周围,筑起阻挡洪水的大坝。洪流滚滚,村庄田园都被淹没了,哪有那么多土来取呢?鲧得知昆仑山上天帝行宫中有种宝贝叫息壤。这息壤是神土,撒一点在地上,便会越生越多,越长越高,长成山丘,比取土筑坝挡水容易多了。鲧从天帝盗得息壤,用息壤治水,人们摆脱了洪涝威胁,最终惊动了天帝。天帝大急呀,你盗取我的息壤到处筑堤打坝,把洪水的出路都堵住了,那洪水往哪里鱼虾往哪里去呀!"于是派天兵天将下界,从鲧王手中夺回了息壤。鲧采取治理洪水,原本是权宜之计,手中没有了息壤,堤坝一处处崩塌,洪水又恢复样子,到处流淌,生灵涂炭。鲧治水九年寸功全无,接替尧管理天下的舜帝派人鲧殛杀于羽山。鲧是禹的父亲,于是人们就在涂山祭祀大禹的禹王庙下,修建祀鲧的鲧王庙。宋元祐七年苏轼朝涂山,在《上巳日与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自注曰:“(涂山)有鲧庙。”鲧王庙坐北面南,因“庙立于山水之趋”,易于倾圮,明屡建屡毁。明正德年重建时,以“山水非其所宜”,始改为坐东面西,以求“封制面淮水,风气完固。”其庙宇占地面积最多达到五亩。庙内有联:“奉尧命治水,旭未成,劳而无功惜也;尊舜令殛身,三足已定,诛之有名痛哉。”传说鲧死后,化知黄熊”的三足鳖,飞到深潭里藏身去了。

荆涂山峡,又名断梅谷、支祁川,坐落荆涂两山间。《图经》载:“荆涂二山,本相联属,禹凿为二,以通淮流。”《凤阳府志》称:“今两崖间凿痕犹存。”大禹治水镇锁水怪无支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无支祁长相丑陋,性情残力比。治水造福万民,它故意捣乱,兴风作浪,发起洪水,没村舍,残害苍生。大禹先派气力大又勇猛的章律去捉它,结果没有提住。又派个叫乌木由的武士去,还是让它溜之乎也!大禹又派了个名叫庚辰的天神前去。无支祁不是庚辰的对手,就躲藏到荆山峡深潭之中死活不出来。大禹得知后,用天赐神耒分开洪水,下到潭底,一举将无支祁降服。无支祁修炼千年,会三十六计,七十二变,诡计多端。为防它逃跑,大禹专门打制了一条大铁链,将它镇锁在荆山峡底的岩洞中,并让水母娘娘日夜看守。大诗人苏东坡“川锁支祁水尚浑”和大诗人黄庭坚“洪流匝地曾拘兽”的诗句,说的就是大禹镇锁水怪无支祁于“支祁川”。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曾这样描述荆涂山峡的险峻:“淮流两山间,势束秋涨急。聚石如伏兵,嶙嶙波下立。轻舟不可防,而况昧所习。暗值柁已毁,后者戒前及。同发去渐遥,更愁寒滩涩。”建安十四年,东吴孙权举兵攻合肥,曹操亲率水军迎战,自亳州经涡人淮,泊于涂山之下,舳舻千里,旌帆如云。曹丕、王粲各撰有《浮淮赋》。

上洪、下洪村坐落涂山西麓,禹会诸侯于涂山,数以万计的部落首领如期前来朝贺听令,唯独防风氏迟到捣乱。为严明法纪,大禹下令斩杀防风氏。传说防风氏身高数丈,顿餐斗米,力大无穷,是个神人。他在淮河岸边刑场曹洲湾被诛杀后,尸倒九里地,血流上下洪(红)。其实,防风氏尸体也不可能占有九里地,血也不可能将淮河峡谷之水染成上下皆红。相传大禹斩杀防风氏时,防风氏带来的部落武装人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防风氏那点人马,岂是大禹执法武士的对手?其随从自刑场横七竖八一直倒毙到八九里外的淮河曹洲湾。恶战之后,天降大雨,死者的血水随着天上的雨水,哗哗哗地流入淮河,致使淮河荆山峡谷的谷口和谷尾水色上下皆红。上下红河谷的东岸后来建了两个村庄,庄名就叫上红、下红。“红”与“洪”音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上、下红村”,叫成了“上、下洪村”。防风氏被杀后,就地埋葬在涂山西南淮河与天河之间的曹洲湾。古往今来,前往凭吊思古的络绎不绝。唐人柳宗元在《涂山铭》中有“则戮防风,遗骨专车”。宋人苏东坡《濠州七绝·涂山》中有“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宋人黄庭坚《涂山》诗中有“启母石迎新月白,防风冢映夕阳红”。防风家由淮河河沙堆积而成,沙粒呈谷粒状,质地柔软,色彩金黄,亮丽耀眼,温馨可爱,远远望去如同突兀而起的山峰。

狮山,又名狮子山,坐落在涂山主峰西下,因形状似猛兽狮子,故名。阳府志》载:涂山直西陡下山半,有佟妃祖墓,面荆山,迎准水;左有象岭,右有山。相传,大禹治水大军到山山导,开两山间大峡谷,盘在。光绪《水怪无支祁与涂山的山怪狮子精,感到末日来临,一个在水中兴风作浪,边上蹿下跳,搞得涂山和淮河乌烟气。大禹派部将警告无效,手持神来下水提支祁,上山擒狮子精。大禹很快把水怪无支祁降服,镇锁在龟山之下。接下来,大个在崀集中精力擒拿狮子精。狮子精被大禹打得俯首称臣,裒求饶命。大禹知狮精妖性严改,于是搬来一座山峰,将它镇压在大山之下。日久天长,狮头、狮腰、狮尾化作灰色的岩石,与大山融为一体,这就是涂山余脉狮子山。

冷水涧,坐落涂山脚下,传说是通往涂山氏国都城的咽喉要道,国君女娇在设立接待治水人员的驿站冷水店,店旁古井冬暖夏凉,清冽甘甜。炎炎夏日,大路过这里喝了碗“井拔凉”,神清气爽,赞不绝口:“好水,好水啊!”随即问村庄和泉名称。村民笑答:“井呼冷水泉,村叫冷水店。”大禹仰望巍巍耸立涂山,滔滔奔的淮河,感慨地说:“山涧源流来自涂山,涧水流量比井泉水大,我给大伙改个字村和井都叫冷水涧如何啊?”大伙答道:“好啊,就依禹王爷所言!”从此,冷水涧,既是村庄名,又是井泉名。

涂山还有启母石、聚仙台、卧仙石、台桑、安邦定国石、青龙白虎石、玉液泉、白狐洞等胜迹。山之南有大禹会诸侯的遗址禹墟。《汉书·地理志》应劭注曰“禹所娶涂山,侯国也,有禹墟”,指的就是这里。涂山祭祀大禹的民俗庙会源远流长。明万历年间,庙会由农历六月六大禹诞辰一次祭祀,又增加了农历三月二十八纪念大禹治水成功的庙会。

北祭黄帝炎帝,南祭涂山大禹。四千余载,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登山朝禹,留下众多诗赋文章。屈原《天问》有:“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yÍ)桑?”《尚书·益稷》云“禹曰:娶于涂山……”司马迁《史记》名言:“夏之兴也以涂山!”涂山是大禹“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济,政之所由立”之地。唐柳宗元在《涂山铭》中礼赞:“涂山岩岩,界彼东国。惟禹之德,配天无极”。(李焕俭撰稿)


7

涂山,又名当涂山,俗称东山,“古淮南道名山”,坐落在淮河东岸的蚌埠市禹会区境内,主峰海拔338.7米,周长23 千米,为古涂山氏国所在地。

光绪《凤阳府志》“山考”载:“涂山在淮东,与荆山夹淮并峙为胜…以涂山山脉为主体的“涂山风景区”,由涂山、淮河、天河等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构成,面积百余平方千米。涂山雄峙,淮奔流;林清泉丽,古迹众多,为安徽省首批风景名胜区。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四千多年前,治水英雄大禹在涂山“劈山导淮”“镇锁水怪”“斩杀防风”“大会诸侯”,留下了“新婚三日而别”(一说四日而别)、“离家十三年之久”“三过家门而不人”等千古佳话。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涂山,有感于大禹治水功德,敕命在涂山建禹王庙。古人有联“千古涂山临淮水,禹殿嵯峨天际留”“乾坤此地千年旧,玉帛当年万国同”。明大学士宋濂在《游涂荆二山记》中赞叹:“临濠古迹惟涂荆山最著!”

涂山顶峰的禹王庙,道院清幽,香火兴盛。庙东的“朝日”巨石,为观云海日出最佳之处;庙西悬崖峭壁下的圣泉,“泉水澄滢,四时不竭”。与涂山主峰骈立的东峰,曾建有无量佛殿(亦名灵岩寺)。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无量殿碑记》载:“涂山无量殿者,创自前明,对峙禹巅……"嘉庆《怀远县志》载:“灵岩寺,亦曰无量殿,在涂山东顶,其创建之始不可考,而危峦耸翠,乔柯振碧,右览濠濮,左汇涡准,高深之美匹于禹庙矣。”

涂山西麓的象岭、狮山之间,曾有鲧王庙,为祭祀大禹之父鲧王的庙宇。

鲧王庙,又名崇伯观,源于鲧王治水的传说。当尧帝询问谁能担当治理洪水大任时,诸侯们推荐了鲧。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鲧用土在人们居住的村落周围,筑起阻挡洪水的大坝。洪流滚滚,村庄田园都被淹没了,哪有那么多土来取呢?鲧得知昆仑山上天帝行宫中有种宝贝叫息壤。这息壤是神土,撒一点在地上,便会越生越多,越长越高,长成山丘,比取土筑坝挡水容易多了。鲧从天帝盗得息壤,用息壤治水,人们摆脱了洪涝威胁,最终惊动了天帝。天帝大急呀,你盗取我的息壤到处筑堤打坝,把洪水的出路都堵住了,那洪水往哪里鱼虾往哪里去呀!"于是派天兵天将下界,从鲧王手中夺回了息壤。鲧采取治理洪水,原本是权宜之计,手中没有了息壤,堤坝一处处崩塌,洪水又恢复样子,到处流淌,生灵涂炭。鲧治水九年寸功全无,接替尧管理天下的舜帝派人鲧殛杀于羽山。鲧是禹的父亲,于是人们就在涂山祭祀大禹的禹王庙下,修建祀鲧的鲧王庙。宋元祐七年苏轼朝涂山,在《上巳日与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自注曰:“(涂山)有鲧庙。”鲧王庙坐北面南,因“庙立于山水之趋”,易于倾圮,明屡建屡毁。明正德年重建时,以“山水非其所宜”,始改为坐东面西,以求“封制面淮水,风气完固。”其庙宇占地面积最多达到五亩。庙内有联:“奉尧命治水,旭未成,劳而无功惜也;尊舜令殛身,三足已定,诛之有名痛哉。”传说鲧死后,化知黄熊”的三足鳖,飞到深潭里藏身去了。

荆涂山峡,又名断梅谷、支祁川,坐落荆涂两山间。《图经》载:“荆涂二山,本相联属,禹凿为二,以通淮流。”《凤阳府志》称:“今两崖间凿痕犹存。”大禹治水镇锁水怪无支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无支祁长相丑陋,性情残力比。治水造福万民,它故意捣乱,兴风作浪,发起洪水,没村舍,残害苍生。大禹先派气力大又勇猛的章律去捉它,结果没有提住。又派个叫乌木由的武士去,还是让它溜之乎也!大禹又派了个名叫庚辰的天神前去。无支祁不是庚辰的对手,就躲藏到荆山峡深潭之中死活不出来。大禹得知后,用天赐神耒分开洪水,下到潭底,一举将无支祁降服。无支祁修炼千年,会三十六计,七十二变,诡计多端。为防它逃跑,大禹专门打制了一条大铁链,将它镇锁在荆山峡底的岩洞中,并让水母娘娘日夜看守。大诗人苏东坡“川锁支祁水尚浑”和大诗人黄庭坚“洪流匝地曾拘兽”的诗句,说的就是大禹镇锁水怪无支祁于“支祁川”。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曾这样描述荆涂山峡的险峻:“淮流两山间,势束秋涨急。聚石如伏兵,嶙嶙波下立。轻舟不可防,而况昧所习。暗值柁已毁,后者戒前及。同发去渐遥,更愁寒滩涩。”建安十四年,东吴孙权举兵攻合肥,曹操亲率水军迎战,自亳州经涡人淮,泊于涂山之下,舳舻千里,旌帆如云。曹丕、王粲各撰有《浮淮赋》。

上洪、下洪村坐落涂山西麓,禹会诸侯于涂山,数以万计的部落首领如期前来朝贺听令,唯独防风氏迟到捣乱。为严明法纪,大禹下令斩杀防风氏。传说防风氏身高数丈,顿餐斗米,力大无穷,是个神人。他在淮河岸边刑场曹洲湾被诛杀后,尸倒九里地,血流上下洪(红)。其实,防风氏尸体也不可能占有九里地,血也不可能将淮河峡谷之水染成上下皆红。相传大禹斩杀防风氏时,防风氏带来的部落武装人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防风氏那点人马,岂是大禹执法武士的对手?其随从自刑场横七竖八一直倒毙到八九里外的淮河曹洲湾。恶战之后,天降大雨,死者的血水随着天上的雨水,哗哗哗地流入淮河,致使淮河荆山峡谷的谷口和谷尾水色上下皆红。上下红河谷的东岸后来建了两个村庄,庄名就叫上红、下红。“红”与“洪”音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上、下红村”,叫成了“上、下洪村”。防风氏被杀后,就地埋葬在涂山西南淮河与天河之间的曹洲湾。古往今来,前往凭吊思古的络绎不绝。唐人柳宗元在《涂山铭》中有“则戮防风,遗骨专车”。宋人苏东坡《濠州七绝·涂山》中有“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宋人黄庭坚《涂山》诗中有“启母石迎新月白,防风冢映夕阳红”。防风家由淮河河沙堆积而成,沙粒呈谷粒状,质地柔软,色彩金黄,亮丽耀眼,温馨可爱,远远望去如同突兀而起的山峰。

狮山,又名狮子山,坐落在涂山主峰西下,因形状似猛兽狮子,故名。阳府志》载:涂山直西陡下山半,有佟妃祖墓,面荆山,迎准水;左有象岭,右有山。相传,大禹治水大军到山山导,开两山间大峡谷,盘在。光绪《水怪无支祁与涂山的山怪狮子精,感到末日来临,一个在水中兴风作浪,边上蹿下跳,搞得涂山和淮河乌烟气。大禹派部将警告无效,手持神来下水提支祁,上山擒狮子精。大禹很快把水怪无支祁降服,镇锁在龟山之下。接下来,大个在崀集中精力擒拿狮子精。狮子精被大禹打得俯首称臣,裒求饶命。大禹知狮精妖性严改,于是搬来一座山峰,将它镇压在大山之下。日久天长,狮头、狮腰、狮尾化作灰色的岩石,与大山融为一体,这就是涂山余脉狮子山。

冷水涧,坐落涂山脚下,传说是通往涂山氏国都城的咽喉要道,国君女娇在设立接待治水人员的驿站冷水店,店旁古井冬暖夏凉,清冽甘甜。炎炎夏日,大路过这里喝了碗“井拔凉”,神清气爽,赞不绝口:“好水,好水啊!”随即问村庄和泉名称。村民笑答:“井呼冷水泉,村叫冷水店。”大禹仰望巍巍耸立涂山,滔滔奔的淮河,感慨地说:“山涧源流来自涂山,涧水流量比井泉水大,我给大伙改个字村和井都叫冷水涧如何啊?”大伙答道:“好啊,就依禹王爷所言!”从此,冷水涧,既是村庄名,又是井泉名。

涂山还有启母石、聚仙台、卧仙石、台桑、安邦定国石、青龙白虎石、玉液泉、白狐洞等胜迹。山之南有大禹会诸侯的遗址禹墟。《汉书·地理志》应劭注曰“禹所娶涂山,侯国也,有禹墟”,指的就是这里。涂山祭祀大禹的民俗庙会源远流长。明万历年间,庙会由农历六月六大禹诞辰一次祭祀,又增加了农历三月二十八纪念大禹治水成功的庙会。

北祭黄帝炎帝,南祭涂山大禹。四千余载,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登山朝禹,留下众多诗赋文章。屈原《天问》有:“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yÍ)桑?”《尚书·益稷》云“禹曰:娶于涂山……”司马迁《史记》名言:“夏之兴也以涂山!”涂山是大禹“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济,政之所由立”之地。唐柳宗元在《涂山铭》中礼赞:“涂山岩岩,界彼东国。惟禹之德,配天无极”。(李焕俭撰稿)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