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精准落实,切实解决高龄、残疾、患病等行动不便群体养老资格认证难题,3月5日,引凤街道马头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上门认证零距离,温情服务暖人心”专项活动,主动走进居民家中,为特殊群体办理养老资格认证服务,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主动上门,让认证有速度更有温度
“阿姨,您看摄像头,眨眨眼、点点头……”在辖区居民张奶奶家中,社区工作人员正耐心指导老人完成人脸识别认证流程。张奶奶因腿脚不便常年居家,子女在外地工作,每年一次的养老资格认证成了她的“烦心事”。得知情况后,社区网格员主动预约时间,携带设备上门,仅用5分钟便帮助老人完成认证。“以前总担心错过认证影响养老金发放,现在工作人员直接到家,太贴心了!”张奶奶连连称赞。
为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引凤街道马头社区提前通过电话摸排、网格群通知等方式梳理需上门服务的人员名单。工作人员两人一组,携带便携式认证设备,逐户走访。针对部分老人听力弱、操作困难的情况,工作人员耐心沟通、反复演示,同步讲解养老金政策及防诈骗知识,让服务既有“科技感”更显“人情味”。
服务升级,织密民生保障网
城乡居民养老资格认证是保障养老金安全发放的重要环节,但高龄、失能等群体的“认证难”问题长期存在。马头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刚表示:“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我们通过‘数据跑腿+人工上门’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政策落实规范严谨,也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关怀与尊重。”
今年以来,马头社区已累计为50余名行动不便居民提供上门认证服务,并为独居老人建立“一对一”长效帮扶档案,定期回访需求。下一步,社区计划联合社区卫生室、志愿者团队,将养老认证与健康检查、生活照料等便民服务整合,构建更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
小服务托起大民生一次上门认证,看似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事”。引凤街道马头社区以主动作为、精细服务的态度,将“群众跑腿”变为“干部上门”,既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也为推动社会保障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这份“零距离”的关怀,正成为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温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