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包集镇人大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担负起人民群众赋予的职责,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大美包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践行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发展重点。包集镇人大坚持从群中来,到群众中去,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24年以来,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通过“面对面访民情”“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多种形式,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向镇党委、政府献言献策,并参与实施和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在五蒙高速征迁建和项目推进、206国道改道及原线路绿化提升等重大工程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需求就是人大工作的晴雨表。206国道包集镇区段改道后,群众去派出所办事需要横穿公路才能抵达,存在着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包集镇人大代表提出沿派出所一侧硬化一条道路,方便了群众去派出所办事,也解决了道路安全隐患。近年来,人大代表参与民生项目建设10多项,件件都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加速乡村振兴。近年来,包集镇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美丽乡村建设数量、速度、质量全面提升。为了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包集镇人大从规划设计、项目实施、质量监管到完美收官,全程参与并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包集镇人大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着眼实用性,突出功能性,确保实效性,道路、广场、绿化、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符合民心民意。为了铸造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包集镇人大按照“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确立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在近年来建设的美丽乡村中,根据各村的历史经纬、文化渊源、地域特色等情况,确立了书香双河、红色大营、老街高皇、农耕北严、河景潘圩等,打造农文旅结合的美丽乡村组合体。
如今的包集镇,一个美丽乡村就是一处风景,一个精彩世界,一个群众幸福的家园。
整治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包集镇人大一直致力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处在村级工作岗位上的人大代表组织实施常态化的保洁工作。镇人大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调研、环境质量督查等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到周边地区参观学习、汲取别人的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在本镇组织开展阶段型的观摩行动,晒成绩、找差距、弥不足、促提升。
代表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提升环境整治质量。潘圩村利用拆除无功能建筑的废旧砖料,建设农户角园,显得很有层次感和美感。西楼村全面提高道旁植树绿化覆盖率,着力打造绿色西楼。双河村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种植艾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级人大代表纷纷立新意,出实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包集镇人大代表不仅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更是群众心声的倾听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群众矛盾的化解者。代表们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采取“三尺巷”工作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依法育人,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条板凳化心结。”这就是包集镇人大代表解决矛盾纠纷的有效形式。
近年来,国家在包集镇实施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包集镇人大代表深入一线,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余庙村正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镇人大代表、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宗良奔波在田边地头,引导和教育群众从大局出发,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确保项目在余庙全面落地。目前,余庙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平常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这就是包集镇人大代表的风采。
通讯员:王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