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徐圩乡梨园村因梨树而得名,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没有;2022年,68万元;2024年,迈入140万元大关,利润102万元。短短几年,缘何有如此这般巨变呢——
以梨为媒兴产业 文旅融出新前景
蚌报融媒体记者 谢勋章 实习生 高钰松
聚才聚力 夯实根基
在担任梨园村党总支书记之前,尚元进退伍后已经商十多年,事业小成。
2012年开始,尚元进陆续出资为村里修路挖渠,可他觉得这些远远不够。
“一个人富不值得自豪,整村人富起来才是我的追求。”2016年,尚元进放下年入百万元的生意,当选为梨园村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2020年,正式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我在梨园村出生长大,要对得起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尚元进上任后,以军人的作风和高效的执行力对梨园村进行大刀阔斧改革,逐渐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
“看到尚书记为我们服务,触动很大。”支部成员闫二廷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也是本村媳妇,“书记问我能不能吃苦,我说能。”换届时,闫二廷当选村党总支委员,分管乡村振兴工作。
谁家有困难,闫二廷都会积极上前,公平公正处理到位。去年梨树丰收,闫二廷带着孩子帮助打包。
“早上来,夜里再走。孩子不大,也在忙前忙后,能吃苦。”尚元进看在眼里,劝她回去休息。
“大家都辛苦,我不能当逃兵。”闫二廷直到中暑才停了下来。
在尚元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有学历、有能力的大学生加入村“两委”。目前,村“两委”干部7人,90后4人,本科生3人,大专生4人,在全县党支部相关考核中位居前列。
以梨为媒 融合发展
“梨园村地理位置偏僻,最大的资源禀赋就是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要在土地上做文章。”2020年,在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尚元进为村里发展“号脉下药”。
梨园村种植梨树有近700年历史,梨树种植总面积1800亩,百年以上老梨树100多棵。由于地处偏僻且交通不便,导致梨果滞销。
为解决梨果销售问题,梨园村积极与市红十字会对接,合作梨树认养项目,开展互联网认养模式,并借助市红十字会网络众筹平台开展梨树认养。
2023年认养1805棵,梨农收入12万余元,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帮助果农128户,其中脱贫户、监测户20户,还为脱贫户维修房屋,修建博爱小道,困难助学10000元。2024年,继续开展认养活动,认养梨树2015棵,梨农收入13万余元,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梨树认养项目,获得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国家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从2017年开始,梨园村谋划举办首届梨花文化旅游节,至今已举办五届,游客越来越多。
去年梨花节,每天都有2万名游客来到梨园村游玩,村民通过卖水果、小吃等,一天上千元收入不在少数。“我鼓励大家销售梨子、梨酒、梨膏糖、草鸡蛋。”尚元进说,此举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村里适当收一些摊位费,村集体经济也能带动发展。
“要用票子来回报群众。”这是尚元进的口头禅。
“村集体收入除用于农业方面补贴外,更多的是用来反哺村民。”尚元进说,通过环境整治、绿化栽种等为村民提供近50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增收5000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从2023年9月开始,每位考上大学的梨园学子都会收到2500元助学金,2000元来自村集体,500元来自尚元进个人。如今,梨园学习氛围浓厚,去年共有6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大学。
此外,梨园村还是全市唯一加入红十字会的村庄,通过募捐活动,去年共募集资金11万元,用于救急助学救残等公益事业。
梨花季将启幕 邀您共赴春光
为进一步挖掘徐圩乡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及乡村美食,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今年3月29日至30日,梨园村第六届梨花美食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将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春至徐圩梨花开 乡村振兴展新颜”为主题,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全乡乃至全县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活动期间将举行开幕式、特色农产品展销、怀远优品展示、志愿者政策宣传、优秀摄影作品征集、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民俗文化表演、美食市集、互动游戏专区以及乡村篮球友谊赛等多项活动。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梨花美景,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还能深入了解徐圩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同时,将表彰徐圩乡2024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者及“低彩礼”“零彩礼”新人家庭,以此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形成文明新风。
目前,梨园村第六届梨花美食文化旅游季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中,徐圩乡诚邀各界人士前来共享这场梨花与美食交织的乡村旅游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