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家有考生 焦虑家长勿为孩子传导压力

2019-04-26 08:58   

中高考在即,考生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考试,家长们更闲不住,端茶倒水买补品,仿佛全家进入了“备战状态”。

所有考生的家长都别无选择地默默分担着孩子们的压力,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的照料也比平时更上心,可是过犹不及,殊不知,这样异于平常的表现,在无形中反而会加大孩子的压力,等于时刻提醒着孩子中高考即将来临,让孩子感到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如何调节这种压力呢?本报记者采访了蚌埠医学院心理训练室主任、蚌医一附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马长征老师,请心理学专家从专业视角给家长们一些分析和建议,为大家鼓劲、支招。

女儿成绩下滑,家长频繁鼓励却不见效

王女士的女儿倩倩(化名)今年在六中读初三。初中阶段,倩倩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偏偏在中考临近时,成绩却出现了下滑,从班级前几名下滑到十几名。为了帮助孩子重树信心,王女士每天都会郑重其事地告诉女儿,“一定要尽快调整,树立信心,找到以前的状态。”可这种“洗脑式”的方法根本没奏效,倩倩反而每次考试前都有些抵触心理,成绩也始终不见提高。“几次考试都不理想,我女儿觉得她的成绩下滑,是因为其他同学的成绩都迅速提高了,所以她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也很难再追上去,完全不是以前那个自信的她了。”王女士说,孩子状态不好,她也很急躁,除了不断地鼓励孩子,想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每天她还尽量陪着孩子写作业,这都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家长出险招激励女儿重整旗鼓

高先生的女儿晶晶(化名)是二中高三的学生,成绩一直处于中上等。平时晶晶学习很用功,可成绩还是提高不明显,越临近高考晶晶越焦虑。不但学习效率低,连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了。最近,晶晶好像对学习产生了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觉得反正都考不好,努力也没用。高先生看到这种情形也很着急,为了重新激发女儿的斗志,他只好冒险采用激将法,对女儿说:“我们单位同事都知道你今年高考,都说你一定能考个好大学,可我看你最近不在状态,你也要好好想想,上不了好大学是不是能走一走别的出路?实在不行就别高考了。”说完这些话,高先生心中十分忐忑也很愧疚,因为他知道女儿之前一心想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之所以出了这招险招,实在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却又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孩子重整旗鼓。

别用“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

市民李先生的儿子今年就要参加中考了。他见儿子还不紧不慢地看漫画书,学习比较散漫,就经常督促儿子要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他还常跟儿子说:“你看你表哥,当年中考时天天写作业都到半夜,没一天夜里12点以前睡觉的,现在考上重点高中了。你看你表姐,中考前把那些试卷做了几十遍,人家现在不也考上重点中学了。”

专家教你避开考前这些“坑”

针对考前家长们出现的一系列“变形记”,蚌医一附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马长征老师认为,家长们望子成龙、爱女心切,这些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想要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考前环境,切忌太反常,这样反而容易暗示到孩子,向孩子传导更大的压力。比如,家长切忌唠叨不休,让孩子心烦意乱,或是过分干涉,结果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分的期待、攀比,也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或者让孩子高度焦虑。这些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考试的正常发挥,影响他们的临考心理状态。

有些家长在考前对孩子格外重视,反而会有一些言辞失当的情况出现,为了帮助家长们避开这些雷区,马长征老师还特意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有的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马老师认为,这句话对大部分孩子不太合适,他们会从反面去理解,他们会觉得正是因为父母对考试太在意、太看重,才会在考前故意这么说,而且这句话对有信心的孩子反而会有负面影响。家长再表达这类意思时,不妨说成,“你只要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我们都可以接受。”

有的家长在考前还喜欢对孩子说这句话,“这些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学习、考试。”马老师分析,家长觉得这是为了给孩子减压、减负,但其实是从侧面加大对孩子的压力,这句话其实会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考试是盖过一切,最重中之重的事情。建议孩子偶尔做一些考试之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缓解紧张和对考试的过度注意。家长的这句话也可以改为:“你主要负责考试,其他事情交给父母,我们各负其责。”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减轻压力,会告诉孩子:“考不好也没事,大不了再考。”而这句看似是帮着孩子减轻思想负担和心理包袱的话,其实却从反面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尤其是对自尊心强的孩子的干扰作用。马老师认为,这句话会让孩子产生提前放弃的想法,而且孩子能感觉到这不是父母真实的想法。父母如果真的想为孩子减轻些思想负担,不妨可以将这句话说成:“阳光是为考任何分数的学生准备的,按自己的能力去考吧!”

考前,为了给孩子一些激励,不少家长会给孩子画一张美好蓝图,告诉孩子:“考好了,想去哪儿玩都行。”马老师说,这种奖励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尤其是对奖惩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使其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去考试,孩子的关注点反而会成为如何得到奖励。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你尽力发挥吧,考完试,我们全家可以一起外出过个轻松的假期。”

保持自然才是最佳状态

在专业人士看来,中高考这种大考,对家长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磨炼,家长们要调整好心态,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为孩子创造宽松欢乐的家庭氛围、避免家庭纠纷,切忌渲染考试难度和对孩子有不合理的期待等。

“有的家长觉得考前一定要把孩子像‘大熊猫’一样保护、照顾起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马老师认为,家长应让孩子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备考,刻意为孩子创造出绝对安静、鸦雀无声的环境或是对孩子百般叮咛嘱咐、严密监视控制都是非自然状态,反而会给孩子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家长也不用对孩子过分关注和过分关爱,对孩子有信心,有正常的鼓励和陪伴即可。可以适当地帮助孩子减减压,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说出自己的压力,也可适当通过唱歌、跑步等活动帮助孩子达到减压的目的。如果需要可以到正规的机构接受心理辅导,总之面对中高考减压的方法策略要做到“及时、有效、适度”原则。(完)

157

中高考在即,考生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考试,家长们更闲不住,端茶倒水买补品,仿佛全家进入了“备战状态”。

所有考生的家长都别无选择地默默分担着孩子们的压力,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的照料也比平时更上心,可是过犹不及,殊不知,这样异于平常的表现,在无形中反而会加大孩子的压力,等于时刻提醒着孩子中高考即将来临,让孩子感到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如何调节这种压力呢?本报记者采访了蚌埠医学院心理训练室主任、蚌医一附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马长征老师,请心理学专家从专业视角给家长们一些分析和建议,为大家鼓劲、支招。

女儿成绩下滑,家长频繁鼓励却不见效

王女士的女儿倩倩(化名)今年在六中读初三。初中阶段,倩倩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偏偏在中考临近时,成绩却出现了下滑,从班级前几名下滑到十几名。为了帮助孩子重树信心,王女士每天都会郑重其事地告诉女儿,“一定要尽快调整,树立信心,找到以前的状态。”可这种“洗脑式”的方法根本没奏效,倩倩反而每次考试前都有些抵触心理,成绩也始终不见提高。“几次考试都不理想,我女儿觉得她的成绩下滑,是因为其他同学的成绩都迅速提高了,所以她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也很难再追上去,完全不是以前那个自信的她了。”王女士说,孩子状态不好,她也很急躁,除了不断地鼓励孩子,想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每天她还尽量陪着孩子写作业,这都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家长出险招激励女儿重整旗鼓

高先生的女儿晶晶(化名)是二中高三的学生,成绩一直处于中上等。平时晶晶学习很用功,可成绩还是提高不明显,越临近高考晶晶越焦虑。不但学习效率低,连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了。最近,晶晶好像对学习产生了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觉得反正都考不好,努力也没用。高先生看到这种情形也很着急,为了重新激发女儿的斗志,他只好冒险采用激将法,对女儿说:“我们单位同事都知道你今年高考,都说你一定能考个好大学,可我看你最近不在状态,你也要好好想想,上不了好大学是不是能走一走别的出路?实在不行就别高考了。”说完这些话,高先生心中十分忐忑也很愧疚,因为他知道女儿之前一心想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之所以出了这招险招,实在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却又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孩子重整旗鼓。

别用“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

市民李先生的儿子今年就要参加中考了。他见儿子还不紧不慢地看漫画书,学习比较散漫,就经常督促儿子要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他还常跟儿子说:“你看你表哥,当年中考时天天写作业都到半夜,没一天夜里12点以前睡觉的,现在考上重点高中了。你看你表姐,中考前把那些试卷做了几十遍,人家现在不也考上重点中学了。”

专家教你避开考前这些“坑”

针对考前家长们出现的一系列“变形记”,蚌医一附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马长征老师认为,家长们望子成龙、爱女心切,这些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想要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考前环境,切忌太反常,这样反而容易暗示到孩子,向孩子传导更大的压力。比如,家长切忌唠叨不休,让孩子心烦意乱,或是过分干涉,结果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分的期待、攀比,也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或者让孩子高度焦虑。这些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考试的正常发挥,影响他们的临考心理状态。

有些家长在考前对孩子格外重视,反而会有一些言辞失当的情况出现,为了帮助家长们避开这些雷区,马长征老师还特意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有的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马老师认为,这句话对大部分孩子不太合适,他们会从反面去理解,他们会觉得正是因为父母对考试太在意、太看重,才会在考前故意这么说,而且这句话对有信心的孩子反而会有负面影响。家长再表达这类意思时,不妨说成,“你只要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我们都可以接受。”

有的家长在考前还喜欢对孩子说这句话,“这些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学习、考试。”马老师分析,家长觉得这是为了给孩子减压、减负,但其实是从侧面加大对孩子的压力,这句话其实会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考试是盖过一切,最重中之重的事情。建议孩子偶尔做一些考试之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缓解紧张和对考试的过度注意。家长的这句话也可以改为:“你主要负责考试,其他事情交给父母,我们各负其责。”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减轻压力,会告诉孩子:“考不好也没事,大不了再考。”而这句看似是帮着孩子减轻思想负担和心理包袱的话,其实却从反面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尤其是对自尊心强的孩子的干扰作用。马老师认为,这句话会让孩子产生提前放弃的想法,而且孩子能感觉到这不是父母真实的想法。父母如果真的想为孩子减轻些思想负担,不妨可以将这句话说成:“阳光是为考任何分数的学生准备的,按自己的能力去考吧!”

考前,为了给孩子一些激励,不少家长会给孩子画一张美好蓝图,告诉孩子:“考好了,想去哪儿玩都行。”马老师说,这种奖励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尤其是对奖惩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使其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去考试,孩子的关注点反而会成为如何得到奖励。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你尽力发挥吧,考完试,我们全家可以一起外出过个轻松的假期。”

保持自然才是最佳状态

在专业人士看来,中高考这种大考,对家长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磨炼,家长们要调整好心态,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为孩子创造宽松欢乐的家庭氛围、避免家庭纠纷,切忌渲染考试难度和对孩子有不合理的期待等。

“有的家长觉得考前一定要把孩子像‘大熊猫’一样保护、照顾起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马老师认为,家长应让孩子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备考,刻意为孩子创造出绝对安静、鸦雀无声的环境或是对孩子百般叮咛嘱咐、严密监视控制都是非自然状态,反而会给孩子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家长也不用对孩子过分关注和过分关爱,对孩子有信心,有正常的鼓励和陪伴即可。可以适当地帮助孩子减减压,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说出自己的压力,也可适当通过唱歌、跑步等活动帮助孩子达到减压的目的。如果需要可以到正规的机构接受心理辅导,总之面对中高考减压的方法策略要做到“及时、有效、适度”原则。(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