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产业有看头 日子有奔头

2022-01-04 08:11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文 通讯员 李向前/图

产业,乡村发展之根基。

近年来,五河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水中有鱼虾稻米、圈内有生态畜牧、地里有蔬菜瓜果、村里有加工车间”的产业布局,在夯实脱贫产业基石的同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村强民富。如今,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五河大地绘就了产业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龙头带动 助农增收

现在正是大白菜上市的季节,一大早,该县大新镇郭府村盛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就忙活了起来。

“这里种植的大白菜是从山东引进的新品种,口感更好,十分受消费者欢迎。华运超市一早上就把货车开到了地头。”合作社负责人贾廷林指着不远处停放的卡车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基本实现了订单种植。

一头连着“菜篮子”,一头连着“菜园子”。盛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郭府村先后流转土地569亩,现有冬暖式大棚5座,联体温控大棚1座,高档蔬菜大棚91座,年产优质绿色蔬菜瓜果500吨以上,年收入达300余万元。

贾廷林说,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盛泰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投资兴建“五河县明侯故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21年购销当地红小豆20余万斤,其中以高于市场价收购40户贫困户红小豆4万斤左右,实现销售收入103万元,创造效益23万元。

合作社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致力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以“扶贫项目+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采用“一自三合”模式使用26户扶贫小额贷款,实现带动主体、贫困户双赢,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利用特色种养资金入股方式,与64户贫困户合伙发展,保底年收益不少于400元;吸引就业30余人,其中长期务工贫困户2人,人均务工年收入15000元左右。

明侯故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还不定期上门指导种植大户,通过科技指导助力产业发展。

“现在天气会越来越冷,如果棚内湿度过大时,在中午间隙要抢时放风30分钟进行排湿,防止湿度过大,滋生芹菜叶斑病。”日前,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龚昌盛来到合作社反复叮嘱贾廷林。

“他们经常来进行芹菜整地、施肥、防病治虫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还为合作社送来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资料,为社员们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等。前段时间,芹菜苗出现了成片黄化僵苗现象,农技专家进行实地诊断后,开出了药方,效果非常好,使用后不到一周,菜苗全部转化过来,最后亩产量也达到了4000多公斤,真该为他们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点赞!”贾廷林由衷赞叹道。

大新镇副镇长任峰介绍,2021年以来,全镇共申请资金650万元实施到村产业项目6个,均已建成发包,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6万余元,另可带动超100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目前郭府村蔬菜、韩台村葡萄、府台村黑木耳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在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群众增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该县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17家,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正在向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果显现、引领增强的方向转变,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村企牵手 促进就业

走进该县大新镇郭府村的明侯故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豆汁的鲜香瞬间扑鼻而来,一颗颗不起眼的小黄豆,经过现代化的生产线加工,豆干、豆皮、豆饼等豆制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卤、压榨、成形、卤制,制作流程一道也少不了、一道也马虎不得,每一道工艺都是考究的。比如说做豆皮的时候挑皮是个技术活,结一张皮需要20分钟,挑的时候一定要快、准、稳,不能犹豫,否则就会黏住。”现场一位技术工人告诉记者,小小一粒豆,魔术般地变成种类丰富的豆制品,看似并不起眼的传统工艺背后凝结着师傅们的耐心和匠心。

企业负责人吕二庆是地道的郭府村人,从事豆制品加工十余年,过去在江苏常熟经营一家豆制品加工厂。2021年镇村到常熟招商引资,来到了他的企业。“咱们大新镇是一个黄豆集散地,原料不缺,现在村子已经脱贫了,下一步乡村振兴还是要靠发展产业,你回去了大有用武之地。”镇村干部的一席话,让一直牵挂家乡发展的吕二庆决定回乡投资,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企业现在有5条自动化生产线,每一款豆制品的加工都实现了清洁化、节能化,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食品。这里豆浆可以直接喝,是纯天然无添加的。”吕二庆指着车间里的几口大桶说。

盛泰蔬菜种植基地

该厂投产以来,每天消耗8000斤黄豆,每天发往全国各地8吨左右的豆制品,预计全年能实现产值2000万元。

村里有了企业,村民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目前企业带动当地30余人就业,村民郭跃以前在家务农,自从村里建了这个豆制品加工厂,他就来到厂里打工,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他说:“以前种地,十几亩地一年正常收入也就是两万来块钱,现在我们在厂里面打工一个月收入有三四千块钱,很知足。”

“不仅如此,村里有了企业,还能每年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9万元的收入。”郭府村党总支书记郭飞告诉记者,村企融合,最终实现了1+1>2的效果。

“通过引进企业,既可以整合利用自身的资源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又能够开发名优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还可以让群众增收更可持续。”该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梁开欣说,2021年全县共投入1.16亿元实施产业、基础设施等60个项目。其中安排产业发展项目资金0.86亿元,占比74.12%。41个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全部完工并投入生产运营。2021年19个出列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75万元,同比增长30.9%,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5590.2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年度巩固脱贫成果成色更足、更好。

各具特色 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该县种植蔬菜面积17.4万亩以上,大棚蔬菜面积稳定在1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园林水果2万亩,蔬菜及食用菌年产量50万吨以上,瓜果产量8万吨以上,园林水果产量4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重点打造沟东梨园、陈台泡椒、双忠庙红尖椒生产基地,沟东梨园面积达到2300余亩,主要品种为皇冠、黄金梨,年产酥梨6000吨以上。陈台大棚泡椒生产基地达到1700亩,年产泡椒8000吨以上,双忠庙2000亩露地辣椒生产基地,年产红尖椒4000吨以上。2019年城关镇沟东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沟东酥梨”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中国最具人气网红农产品。

让特色产业更有特色,才能让幸福的日子更有奔头,乡村振兴更有盼头。

该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化。近年来,先后实施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打造现代牧业牛奶、新希望六和生猪、五河螃蟹、优质专用粮食加工、稻渔综合种养5大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总数达59家。

“我们引进的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00余户,其中脱贫户245户,月均收入2000余元。引进的全球单体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项目——天水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生产4万吨食用菌(双孢菇)、0.5万吨菌类深加工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带动就业800余人,其中吸纳脱贫户36户,此外,该项目年利用小麦秸秆12万吨、鸡粪6万吨、年产菌渣15万吨(生物肥的优质原料),实现了秸秆综合高效利用。”梁开欣告诉记者,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来巩固脱贫成果,极大解决了当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难题。

以“三品一标”认证和示范园场建设为抓手,该县制定粮食、油料、蔬菜、瓜果、畜禽、水产品6大类20多个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特色产业生产标准化。截至目前,已创建安徽省优质专用粮食(小麦)生产基地、安徽省特色农产品(螃蟹)优势产区;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4个、市级示范基地4个;建成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市级11个;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省市级8个;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个。

该县还通过现代化、专业化、市场化手段,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讲好品牌故事,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2021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1个品种,成功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拥有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

23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