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周芳林
“小厕所,大民生”。日前,市农业农村局等8部门印发《关于印发“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的通知》。该《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并持续新建一批功能配套完善的农村户厕,有效解决农村公厕难找、难上的问题,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充分调研
规划建设问需于基层
厕所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折射文明风尚。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严从实地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什么样的厕所是村民需要的?这个问题,村民最有发言权。我市对912个行政村的农村户厕建设现状展开调查分析,深入4651个自然村收集当地群众关于农村户厕的意见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日前,我市出台《蚌埠市十四五农村改厕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持续新建一批功能配套完善的农村户厕,有效解决农村厕所难找、难上的矛盾问题。
《方案》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农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作为改厕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改厕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不仅是“厕所革命”的实施,更有待社会公共文明的整体进步。为培植厕所文明,让文明行为渐成主旋律,我市将“建(改)农村户厕引领文明乡风”列为2022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积极成立市、县区、镇、村四级党员宣教队伍,通过村广播、发放宣传册、入户科普、制作微视频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地区形成支持厕所革命、践行文明如厕习惯的浓厚氛围。
因地制宜
持续推进厕所改造
《方案》谋划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农村厕所革命的重点任务,包括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科学编制改厕方案,选择适宜技术模式。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观光村、美丽乡村游越来越火,农村公共厕所等各种硬件设施也需要不断完善。《方案》提出,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管理。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布局建设农村公共厕所,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实现规模较大人口集中村公厕全覆盖。鼓励以村居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中小学、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以及流动人口较集中区域为重点,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因地制宜确定公共厕所建设要求和标准,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方案》提出,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2万座以上,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民群众普遍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模式。鼓励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整村推进改厕,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改厕技术模式。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三格式等卫生改厕模式、技术和产品。新改建户厕应优先入室、确保进院,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规范施工,积极推行节水型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建管并重
强化农村厕所长效管护
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厕所革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长效管护,尤为重要。
《方案》中对农村户厕管理,也做了相关要求,确保长效化。严格落实“整体纳入、统一标准、专人管理、跟进保洁”的作业模式,在“专”字上加强农村户厕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建立健全管护机制,科学布局管护站,成立专业规范管护队伍,所有管护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确保农村厕所坏了有人修、厕所满了有人掏。
《方案》提出,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改一个成一个。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好质量管控,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范,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把好模式选择关、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加强生产流通领域农村改厕产品质量监管,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坚持建管并重,突出农民对户厕、村居对农村公厕管护的主体地位,以农户自主清掏利用为主,社会化服务为辅,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厕所管护。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农村改厕管护纳入对农村“厕所革命”评价体系,实行市对县、县对乡两级考核制度。
此外,我市将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厕所改造、后续管护维修、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引导农民自愿改厕,着力提高农村户厕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