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茂峰/文 刘晨/图
20190801000395
在津浦大塘公园,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警示牌。7月27日晚7时20分许,河南省卫辉市,16岁的男孩小杰和4名同伴相约到当地一处水库游泳,不慎发生溺水,被人救起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7月26日,广东省中山开发区,一名13岁男孩和表哥及几个小伙伴一同到水塘抓鱼,不慎落水,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7月26日下午,南昌市一位少年在赣江附近玩耍时,不幸滑落水中溺水而亡……
暑假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儿童溺水死亡事件不时出现在微信朋友圈,每一个惨痛的事例都在警醒我们,溺水猛于虎。我市河湖水系众多,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多,预防青少年溺水任务艰巨,如何织密防溺水防护网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大事。
溺水事件令人痛心
我国每年有5.7万余人溺水死亡,其中0至14岁的就占56.58%,每年七八月份是学生溺水的高发季
“儿啊,回来啊。”7月7日下午,放暑假第一天,海南澄迈福山镇文学村5名学生结伴去水塘边玩耍,一名15岁留守男生不幸溺水身亡。出事后,孩子的母亲哭成泪人,悲伤过度几度昏厥。事发至今,她依旧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之中,时常在半夜禁不住号啕大哭。
酷暑盛夏,因少年儿童溺水身亡导致的家庭悲剧远不止于此。
7月27日晚7时20分许,河南省卫辉市,16岁男孩小杰和4名同伴相约到当地一处水库游泳,不慎发生溺水,被人救起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7月26日,广东省中山开发区,一名13岁男孩和表哥及几个小伙伴一同到水塘抓鱼,不慎落水,幸运的是,他被人救起送往医院抢救,不幸的是,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7月26日下午,南昌市一位少年在赣江附近玩耍时,不幸滑落水中溺水而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多起溺水事故,近十名男孩溺亡。而这,仅仅是网络媒体报道的今夏儿童溺水死亡事件的一小部分。
事实上,溺水事故一直是危害中小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权威数据显示,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我国每年有5.7万余人溺水死亡,其中0至14岁的就占56.58%,远高于交通事故和失足跌落的意外伤害,而每年七八月份是学生溺水的高发季。
“每当学生放假,学校都会很紧张,然而无论工作做得多么细致,每年总有学生溺水事件发生,这样的惨剧让人悲痛不已。”说起每年都有发生的学生溺水事件,怀远教体局副局长刘纪春十分痛心。
“教育部门每到暑期都提心吊胆,尽管能想到的办法、能做的工作都做了,但还是防不胜防。”7月30日上午,刚刚从怀远巡察归来的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焦虑之情写在脸上。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1300多所,在校学生60万人。由于蚌埠交通便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再加上境内河湖纵横,水域众多且复杂,自然气候处在南北分界,高温天气持久,特殊的地域和复杂的人口结构致使我市青少年儿童防溺水任务非常艰巨。
宣传教育是防溺水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我市每年在此方面都没少下功夫。据介绍,今年4月份开始,教育系统防溺水宣传工作就已经全面展开,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溺水防范工作的预警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溺水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开展了“2019年蚌埠市中小学生(幼儿)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
与此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方联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截至目前,印发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材料几十万份,全市各校广泛开展了防溺水“十个一”安全教育活动,各学校将教育部统一制作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复印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监护人,将学生监护人签字回执回收存档并保管好,回执回收存档完成率100%。
预防工作难在哪儿
境内河湖密布,水塘、水坑众多
监管空白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放假期间,学生离开了学校,空闲时间较多,如果这时候家庭监管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监管空白,而监管空白就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刘纪春告诉记者,怀远境内河湖密布,水塘、水坑众多,再加上学生数量多、外出务工人员多,防溺水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禁止下河游泳”,“为了你的生命安全,请不要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在怀远县采访时记者看到,通往乡镇村庄的道路上,防溺水宣传横幅不时扑面而至。在淝河乡季圩村南面的一个水塘边,记者看到,水塘的醒目处插着一块写有“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警示牌,警示牌上责任人的姓名、电话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全县所有水塘、水坑、河沟都有警示牌,一方面是提醒学生不要下水,另一方面是发现紧急情况时可以找到人救援。”
在一处60平方米见方的水坑边,季圩村村民季大奎告诉记者,防溺水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路上有横幅,墙上有标语,大喇叭有广播,电视上、手机上有字幕。不仅如此,还经常看到巡防队员手持“小喇叭”走村串户地喊。虽然村民都知道溺水危险的道理,但还是有一些小孩子下水玩耍。
“小孩子下水玩有人管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季大奎有些茫然:在农村生活,小孩子下水玩,这样的事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并没有太多的人管,顶多看到自己熟悉的孩子在游泳,会喊一喊、劝一劝,但真正听劝上岸的孩子并不多。“很多孩子连爷爷奶奶的话都不听,外人劝说更没有用了。”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溺水事件有一定的规律性,基本上呈现出三个“九成”:溺亡的人九成以上集中在农村,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年龄一般在6至14岁之间;发生溺亡事件的水域九成以上集中在村周边河沟、水库及周边的取土塘;溺亡的时间九成以上集中在高温天气下午的二时至六时。
“学生溺水事故规律性呈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认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市政协委员、蚌埠二十六中政教处主任季敏分析认为,城市的孩子之所以很少有溺水事件发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看,水塘、水坑多分布在偏远的地方,从距离上看,不在城市孩子的生活圈内,他们很难接触到。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则不然。村子周边的水塘、河沟、水坑,与农村的孩子近在咫尺,平时上下学就可能经过,由于每天都能看到,对他们而言,对水塘就失去了“畏惧感”。有时大人在这里游泳或捉鱼捉虾,孩子们看到后也会产生示范效应,有些孩子不仅不怕,还可能感到好奇,把这里当成夏日玩耍的“乐园”。
夏天天气炎热,孩子吃过午饭,三五成群出来玩,这时候,村前村后的水塘自然就成了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孩子们本来就有与水亲近的天性,下水玩耍既能解暑降温又能释放天性,对孩子来说确实有着一种难以抗拒的“魔力”。岂不知,在这样的诱惑下,很多孩子便失去了自控力,将学校的安全教育抛之脑后,为溺水事件埋下了隐患。“学校的教育虽然已经十分用心,但仅靠教育显然力不从心。”
扎牢安全防护网
政府层面将防溺水当成安全工作的一件大事
采取类似“秸秆禁烧”“精准扶贫”一样的工作方法,实施“三级包保”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防溺水工作浓厚的氛围十分必要,但如果把工作止于此,显然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说起防溺水工作,固镇县教体局法规安全股股长吴全广深有体会地说。
同样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县,近年来固镇县防溺水工作成效显著,近五年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溺水身亡事件。说起这一突出成效,吴全广连用了两个“侥幸”来表述。“地方那么大,学生又那么多,只要有一个环节疏漏,就可能导致学生溺亡事件发生,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实做得细,无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溺亡事件发生的几率。”
一方面做实做细宣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扎牢防控网络,“两手抓”的落实是固镇县防溺水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原因所在。
在深入采访后记者发现,固镇县防溺水工作可以总结为一个“细”字,一个“实”字。首先在宣传教育方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手抓”。除了下发《一封信》、认真落实“十个一”专题教育外,还充分利用学校家长QQ群、微信群、学生安全教育平台,对全体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政府层面将防溺水当成安全工作的一件大事,利用融媒体在黄金时段播放防溺水知识,气象、水利、通信运营商通力合作,利用高温预警、水文信息发布等机会,提醒家长担负起监护责任,提醒学生不去水塘游泳。不仅如此,还采取了类似“秸秆禁烧”“精准扶贫”一样的工作方法,实施“三级包保”。所谓“三级包保’,就是乡镇政府负责包村,村干部包组,村民小组包户,每一级签订责任状,落实主体责任。具体做法上,建立三本安全台账:重点人群建档立册,有专人负责联系,实时把控孩子的去向;对重点水域的位置、面积、水深和责任人建立明细台账,方便及时掌握情况;中午和下午是孩子可能玩水的重点时段,在此时段内,村两委、村民小组组织村民巡查,通过“严防死守”把控最后防溺水防线。
暑期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集中爆发阶段,细致的宣传和周密的防控措施,体现出的是政府的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不能仅靠教育部门一己之力,而应当在政府号召下,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防控。
蚌埠市委党校副教授陈晓洁认为,要想从根本上防止学生溺亡事件发生,还要在丰富农村孩子的假期生活方面做文章。如果农村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暑假期间能够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学习,而不是远离家长视线三五成群地在外面“疯玩”,溺水事故就可以大大减少。在农村缺少相应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各种公益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在农村开设暑期课堂,进行文化补习或兴趣培养,政府也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城市的教育资源引入农村,通过免费学习,让“兴趣”拴住孩子的心,以此锁定孩子的假期时间。
怀远县教体局副局长刘纪春认为,在农村暑期课堂暂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孩子的父母在暑假期间就一定要切实担负起监护责任。如果父母在外面打工,可以把孩子接在身边,因为,“只要孩子离开了下水玩耍的环境,就可以大大减少溺水事件发生的概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