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首席记者 靳 瑾 通讯员 顾仕昌
楼道零散、居民老龄化严重,要做好“先天不足”老旧小区的社区服务工作并不简单。在蚌山区天桥街道喻义巷社区,一组一会、“五治融合”有效解决了这一民生难题,蹚出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沉下去摸底
在满足需求上下功夫
“大爷,您这口腔跟年轻人差不多,继续保持。”9月5日下午,在喻义巷社区巡诊点,市三院口腔科医生给居民汪升国仔细检查了一遍,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对此,汪升国也没谦虚:“社区的保健宣传员也说我卫生习惯好,要树我当典型呢!”
市三院医生是在10项暖民心行动中被喻义巷社区请来义诊的,而且不止9月5日一天,每周一、三、五下午都有。要问效果怎么样,汪升国第一个点赞:“过去咱也不懂,牙不疼就算口腔健康。现在医生定期给检查,保健员常来宣传,还给发牙刷,我们当然欢迎了——谁不想有一口好牙?”
“10项暖民心行动实施以来,社区通过一组一会确定居民需求,决定在社区设立健康口腔专家巡诊点。”曾参与协商的“一组一会”成员、区政协委员项阳认为,定期义诊更符合社区老人多、需求复杂的特点,也是“一组一会”中大家提出最多的。
不光是健康口腔行动,通过“一组一会”征求意见,喻义巷社区在走访中、在座谈会上“摸到了”大家的切实需求,从而更为科学地设计行动方案、合理地规划服务点位,确保10项暖民心行动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社区在老蚌埠文化餐饮馆设立老年助餐点,每天4档价位的套餐保证“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舒心、吃得暖心”,又成立“爱心送餐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在老天桥商场设置了潮汐停车场,不同时段采用不同计价方式,大大缓解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徽厨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唱响了徽菜品牌,社区老年大学成了老人们康乐养老的幸福驿站;“三公里”就业圈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服务模式,促进就近就业、充分就业;新设立的小区晨晚练点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家政服务实训、安心托幼小课堂更是居民最为欢迎的服务。
面对面问需
碰的是面 聚的是民心
作为市区最早的社区之一,喻义巷社区南抱大塘,西抵升平,北滨凤阳路桥,8个生活小区、15栋单体楼均是老旧小区,住着近7000名居民,是典型的敞开型社区。居民老龄人口多,居住分散,社区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就是这样“先天不足”的社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奖牌8块。
秘诀在哪?
“社区划分了13个网格,在此基础上合并成立网格党支部和居民议事会各9个。党员、居民代表、社会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嵌入参与议事。”在喻义巷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主任王艳看来,“一组一会”协商议事小屋、每周五社区物业接待日等平台,有效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多方发力共同解决烦心事。就拿10项暖民心行动来说,助餐点设在哪,多少价位合适,都经过网格党支部和居民议事会的反复协商和确认。
如今,喻义巷社区已形成收集诉求-需求确认-召开会议-明确方案-组织实施-成果公示-满意度测评的“七步法”。“截至目前,共收集问题147件,已解决132件,剩余15件正在解决。”王艳熟练地报出一组数字。而这背后,是老旧小区缺乏停车位、孩子放学来不及接等老大难问题的逐个攻克。
“众管”齐参与
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
有“一组一会”打基础,五治融合也有了更大发挥空间。
“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候顶上去、靠得住。比方说我是楼道长,不光自己要按时足额缴纳物业费,还得鼓励、督促邻居一起缴费,大家共同维护小区环境。”年逾八旬的老党员任明安是喻义巷小区的老住户,也是社区任命的“红色楼道长”。一有空,老人就在小区转悠,路灯“罢工”、清扫不及时,他都会向物业反映。同样,碰到高空抛物、乱扔垃圾,他也上前找居民说道说道。
任明安正是“五治融合”最生动的体现——“五治融合”,指的是政治引领、群众自治、网络智治、德治教化、法治保障。一方面,喻义巷社区构建“小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红色楼道长”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要求物业公司建立党组织,业主委员会要有党员参加,确保基层社会治理中相关组织有党员参与,有党组织引领。更为关键的,是坚持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以各种方式确保居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日常里,通过党员交流群、学习强国群、居民网格群,线上线下同步发布社区最新消息,引导居民在线上反映小区问题,联系物业及时解决。加上“四星文明家庭”创建,引领打造崇德向善良好社会风气;设立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物业纠纷调解室、社区巡回法庭,夯实了法治保障。
“以‘五治融合’为手段,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比如很多老旧小区的物业收费难,我们社区就从以前32%的收费率提升到82%,这说明无论居民、物业,都满意!”王艳颇为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