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互联网+,开启蚌埠智慧医疗新境界

2019-08-30 08:26

□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建平

三院与解放军总医院日前联合开展了安徽省首例跨省域5G远程操控脑部手术。5G远程医疗手术不仅能解除本地病患者奔波外地就医的劳苦,更能显著减少费用。                              钱杰娜 摄

信息化建设使医疗机构的病房管理更加科学便捷,查房的同时即可移动处理医嘱、用药等事项。  记者 张建平 摄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12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卫健委出台《安徽省智慧医疗工作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明确各级医院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同时,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我市的智慧医疗建设有何规划?目前处在何种阶段,已有哪些尝试?效果如何?如何以信息化建设形成智慧医疗的技术支撑?智慧医疗将改变既有的医疗模式,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以患者为中心”是目前阶段智慧医疗的核心理念,怎样实现?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市卫健委和数家医院。

【医院“智慧”了!】 部分医疗机构初尝“智慧果”

“智慧医疗是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为支撑,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涵盖数据平台建设、医疗活动、健康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智慧医院是智慧医疗的重要基础。就我市来说,智慧医疗建设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志军介绍,智慧医疗建设总体很宏观,需要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落实。近年我市出台了《蚌埠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蚌埠市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等推进文件。《蚌埠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建设市级和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计划今年底与省级平台对接;建立健全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推进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资源应用共享;全面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家庭医生签约、24小时呼叫中心等服务。

“同时还启动建设市、县、乡三级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县乡远程诊疗全覆盖,提供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远程医学服务。”刘志军说,县乡医院只要有心电图、基本影像设备,操作技工进行拍摄采集上传,读片诊断就可请上级医院专家完成,提升诊断的科学准确程度。农村全科医生可借助平台向上级医院专家问诊,让乡村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新建医疗机构的智慧化建设显然有后发优势。市第四人民医院负责人施彪介绍,投资5亿多元的医养一体化特色新院区,全部按智慧化标准建设。投用后将为我市的智慧医疗建设大幅加分。

“智慧医院代表未来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三院围绕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陆续上线使用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HPP)等。”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政新介绍。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给我们的诊疗工作带来了几个变化。”蚌埠三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晶晶说,“比如可以实现掌上办公。拿一台平板电脑就可移动查房,患者的治疗情况全部实时掌控,不需要再翻看病历。拟写电子病历、调整医嘱时也不需要反复书写,简化了流程,减轻了书写工作量。用‘掌医’APP可以实现院外办公查房。医生登录后,可以了解患者所有资料,增加医嘱、调整用药等,不需要再跑回医院来办。我们的技术平台还可以同时支持八方同步会诊,可以发起8个通道的实时视频会诊,各相关专业都可介入,资料共享,这样的会诊在准确诊断、方案确定、治疗实施等方面都更科学、合理、安全。”

不惟三院这样的中心医院着手智慧升级,部分二级医疗机构也开始谋划智慧蓝图并付诸实施。

“虽然上级今年对我院没有硬性要求,但是考虑到智慧医疗建设是大势所趋,我们决定还是要先走一步,启动智慧医疗建设。”蚌埠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孙玉贵介绍,市妇幼保健院是一家专业从事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2018年门诊人次同比增加6.7%,住院人次同比增加21%,业务收入同比增加44%。该院超前谋划,既是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时代的需求,也是基于该院服务人群特点和工作性质,“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育龄妇女等年轻人群,她们熟悉网络应用,这也是推动我们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动力。比如我院缴费系统加入移动支付,就是积极回应服务人群的要求,在医疗机构中较早应用。”

“我院的智慧医疗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市妇幼保健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清介绍,第一阶段是智慧医院建设,可以开展预约挂号、费用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推送、线上支付、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线上服务,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解决患者就医难题。第二阶段是互联网医院建设,对现有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进行升级,开通互联网门诊、在线复诊、处方共享等服务;建设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具备线上线下服务对接渠道。第三阶段是区域协同服务,延伸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范围,提供联合门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教学等服务,利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区域妇幼保健互联网+医疗协同服务。第一阶段的智慧医院已上线使用,互联网医院正在申办。

信息化建设为医生减负效果明显。“如果不上电子病历,每天写病历就把我累死了。”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医师崔俊说,四院中医科原有病床十几张,近年随着服务提质、患者口碑提升,成了四院的支柱性科室,病床数增加到62张。

“按照规范,入诊病人要做8大系统检查,但有些症状明显、病种明确的患者,不需要‘全套服务’,但病历书写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写病历成了耗费医生大量时间精力的头疼事。”同科中医师张智明说,实行电子病历后,问诊、治疗、用药,每个步骤都可在系统中点击选取,系统集成了各个病种的治疗手段、药品种类等规范的指导性提示。电子病历不但信息完整、过程清楚、方便检查,也规范了医生的执业行为,增加了诊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了误诊误判,差错率大大降低。同时减少了医生的时间成本,减轻了工作强度,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患者满意吗?】 “以患者为中心”如何实现?

患者就诊便利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改善患者感受的决定性因素。智慧医院建设的重点是医疗质量。

日前,一位政风行风评议员吐槽在某家医院就诊时,遭遇医生冷漠以对的经历,引起不少共鸣。

“以患者为中心”是目前阶段智慧医疗的核心理念,是评价智慧医院成效的重要指标。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分别供给侧和消费侧,对二级及以上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级评估。

“患者下载掌医APP后,预约就诊、缴费、查询结果等,都可在手机上操作,减少了排队、接续诊疗的等候时间,甚至可以在家等候,就诊过程更方便。”李晶晶说。

据介绍,“掌医APP”和三院的门诊银医系统优化升级后,确费、诊间挂号、结算、预约等功能更加完善,患者在各收费窗口、自助机上均可实现微信和支付宝的扫码支付。

“优良的医疗环境当然可以提升患者就医的舒适度,一定的硬件投入可以提升这种舒适度。但患者就医的目的是尽快治愈疾病。因此,智慧医院的建设,不仅要做好方便患者治疗的辅助性服务,更要把重点放到提升质量、增强效果、确保安全上来。”郭政新持这样的观点。三院出入院服务中心建立了“一站式”结算工作站,减少医保、农合审批手续的中间环节;开辟的急危重病人绿色通道为急诊、重症患者实现优先检查、就诊和先抢救后付费的流程。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改善患者感受的决定性因素。正在四院中医科接受针灸治疗的吴老太是张公山二村居民:“我觉得这里很好,医生的态度好,问什么都不烦,不像有的医院,说不上几句话就把你打发走了。”

“医生的态度好”是患者对该科室医德医风的评价,也是患者的切身感受。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来说,暗示性是取得较好疗效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医生与患者能够平等沟通,患者对医师产生信任感,就会更积极的配合治疗,这种暗示性就比较强烈,更易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的好态度不但可以和谐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也能提升治疗效果。

【观点碰撞】 何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正途?

智慧医院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化。智慧医院的成效并不与投入成正比。杜绝重建设轻使用。新技术成熟度不高可能带来风险。以实体医院为支撑,切实提质增效。

“资源配置不均衡,小医院吃不饱,大医院撑不下的问题依然很严重,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智慧化建设,更好更快地服务患者。但是智慧医疗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信息孤岛,比如重建设轻使用等,需要引起重视。”刘志军说,智慧医院建设成效并不与投入成正比。

“智慧医疗更多的内涵是理念。具体到智慧医院建设,有些人简单理解为就是信息化建设,认为信息化建设到位了,智慧医院也就成功了。”郭政新坦陈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智慧医院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化。智慧医疗或智慧医院是理念、是目标;信息化是支撑、是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建设智慧医院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明高度、市民消费能力相适应,可以适度超前,但不能不切实际。

信息化是工具,有了工具之后关键在用。郭政新认为,建设智慧医院的目的在于提升医院的效率,增强医疗资源配置成效,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缓解患者看病贵看病难,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智慧医院的建设,我认为是围绕着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医院这三个主体展开的。就医护人员主体来说,当前进行的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是提升效率和水平。就患者和家属主体来说,要为他们做好智慧服务,目标是方便、快捷、节俭、温馨、有连续性。针对医院主体,首先是质量和安全,其次包括绩效和薪酬、分析和决策、保障和物流等综合管理的智能化,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效能。”郭政新说。

“国家对智慧医院建设有两个评级标准,一个是互联互通的成熟度评级,一个是电子病历评级,这两项都需要医院自身和各级政府的大量投入,需要不同层面的集成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支撑。”郭政新认为,“自上而下推动的智慧医疗可事半功倍;而自下而上的推进,可能是事倍功半。因为各家医疗机构自行建设,必然会产生低端重复。所以做好顶层设计、顶层推动很重要。”

“互联网技术公司要保证他们的利益最大化,追求一项技术多次销售,取得更多的收入。而建设分散的信息化平台,正是他们攫取最大利润的策略之一。建立集中统一的大平台,显然会限制他们的利益,所以互联网公司对推动统一平台建设的动力有限,尽管技术上可以实现。”刘志军说,市级、省级大数据平台建设都遇到这样的困难。

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负责人王浩认为,当前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业务协作不充分,市级信息平台数据库的作用尚未很好发挥。“没有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孤岛现象就难以消除,智慧医疗就不能实现。”

“智慧医疗建设既要重建设,更要重应用,在这个导向上不能跑偏。市级平台和数据库都要发挥作用。”刘志军说。

“对智慧医疗建设来说,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带来医疗技术创新,丰富了服务手段;一方面因为新技术应用太快,超出政府部门监管能力和监管范围,有时出现暂时的监管‘真空地带’。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刚出现就应用到医疗方面的新技术并不成熟。”刘志军认为。

“比如智能穿戴式设备受制于技术、材料、环境等因素,安全性、成熟度尚需进一步提升,应用到医疗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质量控制风险。”郭政新支持这样的观点。

“因此,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发展智慧医疗,还是要立足于实体医院,以实体医院为支撑,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利用蚌埠的高铁交通优势,引进高铁沿线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智慧医院平台,均衡分布资源。在改革中改进、规范医疗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让患者就医不知难不觉贵,切实提升满意度。”刘志军说。(完)

24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