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郝玉琳
2015年,被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我市已制定18部针对性极强、颇具“蚌埠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一部部法规承载着珠城民意、守护着美好生活。承载民意的法规到底有没有落到实处,有没有化为人民群众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既了解法规实施情况,又抓重点、抓问题、抓典型,推动问题解决,检查实效让群众“处处有感”。
今年夏天,学翰路东侧的高铁蚌埠南站新建了停车场,而随着停车场一起出现的,是一片绿意盎然。“这里以前都是围墙,现在拆了围墙,有了绿色的草坪,停车位周围还有树木环绕,让人心情舒畅。”到蚌埠南站接人的市民陈女士说,这个林荫停车场建设开放以后,来接人送人方便多了,停车便利的同时也美化亮化了城市空间。这一停车场的建设就是“拆墙透绿”的成果。通过对学翰路东侧、凤德路南侧、高铁站前商业广场北侧约10亩的闲置用地进行围墙拆除,建设了这一全新的高铁南站生态临时停车场。
城市绿意的点滴汇聚,来自人大代表的持续关注。2016年,市人大制定出台了《蚌埠市城镇绿化条例》,以法治方式夯实生态建设基础。在去年以来的地方性法规集中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把该条例作为检验城市生态建设情况的一把标尺。通过深入检查,衡量法规实施的效果。通过检查,发现市区主干道部分路段两侧的居住小区和企业未实施拆围透绿措施,违反了条例的相关规定、影响了城市的美观。通过下发监督意见书,把“拆墙透绿”工作推向深入细致,攻坚成效显著:市区拆除实体围墙121处约2万米,建设绿地8.9万平方米,持续推进环境“添绿”、群众“见绿”。
“目前公安部门正在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对接,对选定的原金光钢厂技校地块进行改造,流浪犬只收留场所和病死犬只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的相关工作有序推进。投入使用后,流浪犬只的管理将增加强有力的抓手。《蚌埠市养犬管理条例》的执法检查,正在助力提升我市养犬管理工作水平。”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蚌埠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过程中,流浪犬只收留场所和病死犬只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问题多年没有解决,致使犬只管理形不成闭环,严重影响了养犬管理执法力度,通过执法检查和持续督导,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正在进行装修。
依法文明养犬和解决流浪狗问题关系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体验。2019年,市人大制定出台《蚌埠市养犬管理条例》,规范养犬行为,加强养犬管理。去年,又制定《2023年蚌埠市养犬管理整治工作方案》《蚌埠市养犬管理重点区域统一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推进免疫信息电子化进程,实现农业农村部门犬只免疫信息与公安养犬办证信息融合、有效联动。在高新区新增1家养犬管理一站式服务办证点,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养犬办证进社区活动,流浪犬只收留场所和病死犬只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也显著推进。同时,以《全市养犬管理工作检查情况通报》《督办单》为载体,对各单位养犬管理组织部署、登记办证、宣传整治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一年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养犬管理专项整治行动12次,联合整治行动179次,目前已形成常态化。城市管理部门每周开展集中整治1次,公安、城管、农业农村部门还与街道、社区一起,定期进行专项巡查。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执法监管,对全市42家宠物用品店、动物诊疗机构,18家免疫点开展执法检查130余次,处罚门店11家。文明养犬行为整治、流浪犬清理收容、禁养犬整治“三管齐下”,提升了群众依法文明养犬的自觉性。
细处入手,实地检查,跟踪问效,紧盯落实。2022年至2023年,执法检查中梳理发现的104个问题得以持续监督整改,其中大部分已经解决,还有部分整改工作在持续推进,市人大常委会制发的7份监督意见书有效落实,对我市地方性法规实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和养护。特别是群众关注的养犬、城镇绿化、大气污染防治、非遗保护等法规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还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法定职责、健全普法责任制、完善配套文件、制定精准措施、加大执法力度、抓紧抓实整改。
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也激励着“久久为功”的持续作为。“要克服‘重立法、轻执法’的现象,就要求我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泛泛而为,不做表面文章,敢于斗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紧盯执法落实,针对问题抽丝剥茧,坚持问题不整改到位不放手,整改到位的问题还要回头看,让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的法规在日常生活中落下来,在百姓心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