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红蓝信号”里的无声守护

2025-06-29 20:06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融媒体记者 陈瑶)早上7点多,60岁的张国芳拎着菜篮轻手轻脚地走到3楼鲁建珍家门前。看见门口系着的红色垃圾袋,立即敲门,“鲁建珍,今天要买降糖药是吧?我记下了。”转身张国芳又来到隔壁单元的喻德华家,看到门前的蓝色垃圾袋,确认无恙后,她才放心地去菜市场买菜。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青年街道中平社区“虹号桑榆守护队”志愿者的日常。

张国芳是青年小区的住户,1986年就住在了这里。80多岁的鲁建珍和94岁的喻德华都是她的老邻居。两位老龄老人都是独居,张国芳就经常去她们家窜门,给老人们倒垃圾、买日常生活用品,干些跑腿的活,也和她们聊天解闷。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平社区党委聚焦独居老人照料难题,创新推出“虹号暖心垃圾袋”互助机制。红色代表求助,蓝色代表平安,通过每日观察垃圾袋颜色,低龄老人志愿者能精准掌握高龄邻居的需求。

张国芳作为首批加入的志愿者,与两位高龄老人结对已满一年。“以前总担心她们突发状况,现在看到蓝袋子就踏实,红袋子一挂我马上到。”说着,张国芳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桑榆守护”微信群,群里低龄老人志愿者24小时响应异常情况。网格员每月借着送新垃圾袋的契机,上门关怀老人生活起居,确保独居老人的生活需求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的服务闭环由此形成。

“小垃圾袋解决大难题,有红袋时有人帮,没红袋时有人念,这袋子轻飘飘的,可对我们老人来说,就是压秤的安心。”鲁建珍的话,道出了社区“老有所依”的幸福底色。

为了让服务模式拥有持久动力,社区同步推出“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志愿者每服务1小时积20分,可兑换理发、保洁等服务。实现“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良性循环。张国芳的积分卡已存了不少积分,但她更看重的是“老邻居们的笑脸”。

“鲁建珍总把攒的水果塞给我,王阿姨连煮了绿豆汤都想给我端一碗来。”截至目前,社区已有10名低龄老人参与服务,累计解决代购药品、紧急送医等难题30多件,11位独居老人实现“需求有人应、平安有人护”。

中平社区党委书记张慧介绍,该模式是主题教育“破难题、办实事”的实践成果。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挖掘低龄老人“熟人、熟地、熟情况”优势,构建起“党组织+志愿者+商户联盟”的服务网络。社区还将拓展“银龄课堂”“积分超市”等载体,让更多居民参与互助养老。


编辑:侯艳秋

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