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吃上“产业饭” 活出精气神

2020-06-12 08:43 蚌埠新闻网  

□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安徽红专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内,贫困户房成坤(左)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

开篇的话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重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从2015年全国上下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至今,蚌埠交出了这样一份“数字答卷”:2016年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7年怀远县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2014—2019年累计脱贫1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03%降至0.07%。

这个过程中,《深读周刊》围绕蚌埠实施脱贫攻坚行动的政策举措、路径设计、阶段性成果进行过持续关注和记录。如今,站在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年,《深读周刊》再次启动“扶贫攻坚在行动”系列报道,通过采撷部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真贫的典型个案,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带大家一起梳理并感受蚌埠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做法和成效。敬请关注。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贫困群众长效增收、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措施,堪称拔除穷根、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市扶贫开发办副调研员方晋峰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五个一批”中排在首位的“一批”,2019年我省又将“四带一自”(编者注:各类基地/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模式)产业扶贫工程增设为33项省级民生工程之一,可见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计划科科长历建友

产业嵌入泥土 “农特”裹满幸福

【个案采撷】

又到收获季,邓伟的“伟成”牌双孢菇在经过采摘、除蒂、分拣、装车等系列流程后,被送进蚌埠、合肥、陕西、福建等地大大小小商超,为他带来不菲营收。“现在是销售旺季,一天销售双孢菇2万斤,每斤3元左右,一天的产值就有6万元,今年平均下来产值估计有250万元以上。”他说。

今年42岁的邓伟是五河县新集镇双河村村民,原本凭借货车运输为全家讨生活,并没有想过自己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右臂,后于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怎样从泥土里找生计”的问题。在对食用菌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做出考察后,他专门赴河南、山东等地学习。学成归来后,先在村子里建起了17个双孢菇大棚,成立伟成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后又扩建了20个草菇、球盖菇大棚,立志把“伟成”食用菌做出点名堂来。

邓伟在当地被村民称作“蘑菇大王”。如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双河村、潘圩村48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入股了他的公司,享受年户均不低于7%的分红;武桥、浍南、东刘集等乡镇的30多户贫困户主动要求加入伟成合作社,也种起了双孢菇;周边马桥、许林等村的不少贫困户,还通过在他的公司稳定就业,获得了一份日入70元、月均2000元的收入。

【精准发力】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

近些年,我市着力扬农村长处、补农村短板,立足各乡村资源优势,在怀远县先行先试的基础上,通过“四带一自”模式推广,突出做好绿黄红黑白“五彩”农业特色产业文章,带动12000余户贫困家庭稳定增收。

——以“绿色”线主导,聚焦蔬菜增产增收、林业增绿增效,全市蔬菜扶贫产业基地25万亩,组织贫困户发展经果林789户、户均收益超5000元,“绿色产业”带动500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

——以“黄色”线增彩,通过“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村集体增收193.57万元;支持瓜蒌特色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产量400吨,带动12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

——以“红色”线点缀,出台政策扶持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通过流转土地和吸纳就业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发挥“怀远石榴”品牌效应,利用怀远县6000亩石榴扶贫基地稳定带动1.8万人增收。

——以“黑色”线搭配,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黑色水产品、黑花生等“黑色产业”,带动68户贫困户增收。

——以“白色”线打底,依托全省最大的现代牧业奶业生产基地,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务工,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依托怀远“白莲坡贡米”、优质高效节水抗旱糯稻等“白色产业”,带动6528户贫困户增收。

【记者点评】

农村最大的特点是“农”,如何打好“农”这张牌,以“农”助跑脱贫摘帽?显然,蚌埠给出了大力发展“五彩”农特产业这份答案。

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适应性农业,最终使得上规模的农特产业帮扶项目在751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庄顺利开花、结果,比如怀远树莓、特色西红柿规模化种植,五河众兴菌菇、泰国艳红辣椒产业,固镇朝天椒、畜光互补羊产业等,已经在产业扶贫道路上越走越开阔。

电商下沉到村 “造血”减贫带富

【个案采撷】

端午节快到了,陡沟人的思绪一下子被勾回去年这个时候。当时,成千上万个粽子订单让全村人忙得不可开交:一部分农户在家准备腌制的蛋黄和香肠等馅料,另一部分集中开展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煮粽子作业;半成品粽子在村里加工完成后,送至“农粮驿站”县级中心进行抽真空、外包装商标等工作,然后在农村电商平台和线下店同时销售。忆及去年的订单粽子产销经历,因残致贫的黄保桂和黄纪课难掩激动:全村人分工合作,同时干一件事,有点“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意思,以前从未有过。

促成这件“从未有过之事”的,正是陡沟村级电商平台“农粮驿站”这个红娘。它借助互联网自下而上地帮助本村和周边村乃至全县范围的贫困户实现农产品上行,在网上架起联系消费者和贫困户的桥梁,带动全县2200余户贫困户发展家庭产业,实现可持续脱贫增收,户均增收近2500元。

残疾贫困户魏松夫妇经“农粮驿站”培训后,在线上注册了两个网店,用来销售自己生产的艾草、桂枝汤等中药理疗产品,每月电商营业额15000元上下,通过自力更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脱贫明星”。贫困老党员徐从善带领6户贫困户贷款12万元,“抱团”为“农粮驿站”提供土鸡订单,半年实现户均盈利2万元。

【精准发力】

信息化时代,推动实现我省“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更应该从哪个方面用力?

应时而生的怀远县“上街e购”、五河县“扶贫商城”和固镇县“农粮驿站”电商服务平台,将扶贫和电商深度融合,打通了农特产品上行通道,不仅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甚至还解决了就业。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市电商相关领域贫困人口累计就业3216人次。

6月5日刚刚结束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申报公示的固镇县,在两年前创造性摸索出“农粮驿站+网点+贫困户”脱贫模式,打造了安徽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粮驿站”电商平台、争华羊业京东旗舰店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经营,刘集镇农村电商示范镇、陡沟村农村电商示范村等综合网点组织小农户生产,脱贫户刘安胜、魏松、黄保桂等农村电商和产业致富能人示范,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网络、牛羊肉和黑花生等特色品牌、县级食品安全检测追溯等村企户的利益联结,以产业横向链接、经营纵向到户、发展点面结合,推动千家万户加快融入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了产供销紧密衔接的农业产业链。

【记者点评】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电商扶贫大有可为。扎根在田间地头的电商服务平台,就是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全国大市场连接起来,将广袤农村变成“丰产货仓”,将农特产品变成网红产品,通过让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做到电商扶贫、数据帮农。

农旅融入扶贫 物质精神“双丰”

【个案采撷】

随着疫情阴霾散去,淮河村导游员刘杨明显感觉到,进村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了。

对刘杨来说,给进村的外地人介绍淮河村“越来越有种自豪感”:“我们村不仅有说头有看头,吃的玩的品类也很丰富,一点也不比外地的明星村差。”

是的,走进淮河村,不仅可以看水天相连、鸥鹭齐飞的沱湖保护区自然景观,以及霸王井、朱元璋品蟹亭等历史人文古迹,还可以听当地人讲述凤凰咀、黑鱼沟、晒银滩、封侯咀、情人岛的美丽传说,品尝野生鱼虾蟹,到渔船上一饱渔家“河水煮河鱼”特色美味。再跟着渔民学捕鱼,到湖上芦荡探幽,或者静静地来个垂钓,都是挺不错的休闲体验。临走时再拎上几袋水产品,或者几只媒鸭、一盒红心鸭蛋,那可能就是为村里的贫困群众做直接奉献了。

但是,在2016年以前,淮河村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省级贫困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41人。因为北倚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被列为安徽省旅游扶贫重点村,最终凭借文旅部门及县乡政府合力推动的“八个一”建设和旅游扶贫项目开发,2019年成功创成AA级旅游扶贫村,用风景敲开了全村农旅融合的致富大门。

【精准发力】

产业扶贫中,“旅游+”“+旅游”的融合拉动能力和催化集成作用较为明显。

通过对乡村旅游扶贫潜力和资源的深挖,一批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实现了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已经变成了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目前,万绿生态园、张巷现代农业示范园、玉鹏生态农业文化园、新一禾现代生态观光园、蓝莓庄园、西海现代农业主题庄园、沱湖渔家乐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逐步成熟起来,已经成为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创成省级、市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各3个,旅游扶贫稳定带动266名贫困人口增收。2015年至今,通过组织贫困户在景区景点、农家乐就业,出售农副产品给游客和旅游企业等方式,累计带动脱贫6327人。

【记者点评】

有人说,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中返贫率低、受益面广、拉动性强、扶贫效果好的扶贫方式,既能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又能给广大消费者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

在休闲农业渐渐成为都市人新宠的今天,旅游扶贫开发能给消费者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同时,因为消费者做出选择,旅游扶贫才有了“扶贫”的根基和支撑。(完)

315

□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安徽红专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内,贫困户房成坤(左)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

开篇的话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重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从2015年全国上下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至今,蚌埠交出了这样一份“数字答卷”:2016年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7年怀远县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2014—2019年累计脱贫1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03%降至0.07%。

这个过程中,《深读周刊》围绕蚌埠实施脱贫攻坚行动的政策举措、路径设计、阶段性成果进行过持续关注和记录。如今,站在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年,《深读周刊》再次启动“扶贫攻坚在行动”系列报道,通过采撷部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真贫的典型个案,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带大家一起梳理并感受蚌埠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做法和成效。敬请关注。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贫困群众长效增收、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措施,堪称拔除穷根、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市扶贫开发办副调研员方晋峰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五个一批”中排在首位的“一批”,2019年我省又将“四带一自”(编者注:各类基地/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模式)产业扶贫工程增设为33项省级民生工程之一,可见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计划科科长历建友

产业嵌入泥土 “农特”裹满幸福

【个案采撷】

又到收获季,邓伟的“伟成”牌双孢菇在经过采摘、除蒂、分拣、装车等系列流程后,被送进蚌埠、合肥、陕西、福建等地大大小小商超,为他带来不菲营收。“现在是销售旺季,一天销售双孢菇2万斤,每斤3元左右,一天的产值就有6万元,今年平均下来产值估计有250万元以上。”他说。

今年42岁的邓伟是五河县新集镇双河村村民,原本凭借货车运输为全家讨生活,并没有想过自己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右臂,后于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怎样从泥土里找生计”的问题。在对食用菌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做出考察后,他专门赴河南、山东等地学习。学成归来后,先在村子里建起了17个双孢菇大棚,成立伟成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后又扩建了20个草菇、球盖菇大棚,立志把“伟成”食用菌做出点名堂来。

邓伟在当地被村民称作“蘑菇大王”。如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双河村、潘圩村48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入股了他的公司,享受年户均不低于7%的分红;武桥、浍南、东刘集等乡镇的30多户贫困户主动要求加入伟成合作社,也种起了双孢菇;周边马桥、许林等村的不少贫困户,还通过在他的公司稳定就业,获得了一份日入70元、月均2000元的收入。

【精准发力】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

近些年,我市着力扬农村长处、补农村短板,立足各乡村资源优势,在怀远县先行先试的基础上,通过“四带一自”模式推广,突出做好绿黄红黑白“五彩”农业特色产业文章,带动12000余户贫困家庭稳定增收。

——以“绿色”线主导,聚焦蔬菜增产增收、林业增绿增效,全市蔬菜扶贫产业基地25万亩,组织贫困户发展经果林789户、户均收益超5000元,“绿色产业”带动500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

——以“黄色”线增彩,通过“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村集体增收193.57万元;支持瓜蒌特色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产量400吨,带动12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

——以“红色”线点缀,出台政策扶持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通过流转土地和吸纳就业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发挥“怀远石榴”品牌效应,利用怀远县6000亩石榴扶贫基地稳定带动1.8万人增收。

——以“黑色”线搭配,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黑色水产品、黑花生等“黑色产业”,带动68户贫困户增收。

——以“白色”线打底,依托全省最大的现代牧业奶业生产基地,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务工,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依托怀远“白莲坡贡米”、优质高效节水抗旱糯稻等“白色产业”,带动6528户贫困户增收。

【记者点评】

农村最大的特点是“农”,如何打好“农”这张牌,以“农”助跑脱贫摘帽?显然,蚌埠给出了大力发展“五彩”农特产业这份答案。

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适应性农业,最终使得上规模的农特产业帮扶项目在751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庄顺利开花、结果,比如怀远树莓、特色西红柿规模化种植,五河众兴菌菇、泰国艳红辣椒产业,固镇朝天椒、畜光互补羊产业等,已经在产业扶贫道路上越走越开阔。

电商下沉到村 “造血”减贫带富

【个案采撷】

端午节快到了,陡沟人的思绪一下子被勾回去年这个时候。当时,成千上万个粽子订单让全村人忙得不可开交:一部分农户在家准备腌制的蛋黄和香肠等馅料,另一部分集中开展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煮粽子作业;半成品粽子在村里加工完成后,送至“农粮驿站”县级中心进行抽真空、外包装商标等工作,然后在农村电商平台和线下店同时销售。忆及去年的订单粽子产销经历,因残致贫的黄保桂和黄纪课难掩激动:全村人分工合作,同时干一件事,有点“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意思,以前从未有过。

促成这件“从未有过之事”的,正是陡沟村级电商平台“农粮驿站”这个红娘。它借助互联网自下而上地帮助本村和周边村乃至全县范围的贫困户实现农产品上行,在网上架起联系消费者和贫困户的桥梁,带动全县2200余户贫困户发展家庭产业,实现可持续脱贫增收,户均增收近2500元。

残疾贫困户魏松夫妇经“农粮驿站”培训后,在线上注册了两个网店,用来销售自己生产的艾草、桂枝汤等中药理疗产品,每月电商营业额15000元上下,通过自力更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脱贫明星”。贫困老党员徐从善带领6户贫困户贷款12万元,“抱团”为“农粮驿站”提供土鸡订单,半年实现户均盈利2万元。

【精准发力】

信息化时代,推动实现我省“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更应该从哪个方面用力?

应时而生的怀远县“上街e购”、五河县“扶贫商城”和固镇县“农粮驿站”电商服务平台,将扶贫和电商深度融合,打通了农特产品上行通道,不仅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甚至还解决了就业。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市电商相关领域贫困人口累计就业3216人次。

6月5日刚刚结束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申报公示的固镇县,在两年前创造性摸索出“农粮驿站+网点+贫困户”脱贫模式,打造了安徽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粮驿站”电商平台、争华羊业京东旗舰店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经营,刘集镇农村电商示范镇、陡沟村农村电商示范村等综合网点组织小农户生产,脱贫户刘安胜、魏松、黄保桂等农村电商和产业致富能人示范,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网络、牛羊肉和黑花生等特色品牌、县级食品安全检测追溯等村企户的利益联结,以产业横向链接、经营纵向到户、发展点面结合,推动千家万户加快融入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了产供销紧密衔接的农业产业链。

【记者点评】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电商扶贫大有可为。扎根在田间地头的电商服务平台,就是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全国大市场连接起来,将广袤农村变成“丰产货仓”,将农特产品变成网红产品,通过让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做到电商扶贫、数据帮农。

农旅融入扶贫 物质精神“双丰”

【个案采撷】

随着疫情阴霾散去,淮河村导游员刘杨明显感觉到,进村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了。

对刘杨来说,给进村的外地人介绍淮河村“越来越有种自豪感”:“我们村不仅有说头有看头,吃的玩的品类也很丰富,一点也不比外地的明星村差。”

是的,走进淮河村,不仅可以看水天相连、鸥鹭齐飞的沱湖保护区自然景观,以及霸王井、朱元璋品蟹亭等历史人文古迹,还可以听当地人讲述凤凰咀、黑鱼沟、晒银滩、封侯咀、情人岛的美丽传说,品尝野生鱼虾蟹,到渔船上一饱渔家“河水煮河鱼”特色美味。再跟着渔民学捕鱼,到湖上芦荡探幽,或者静静地来个垂钓,都是挺不错的休闲体验。临走时再拎上几袋水产品,或者几只媒鸭、一盒红心鸭蛋,那可能就是为村里的贫困群众做直接奉献了。

但是,在2016年以前,淮河村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省级贫困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41人。因为北倚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被列为安徽省旅游扶贫重点村,最终凭借文旅部门及县乡政府合力推动的“八个一”建设和旅游扶贫项目开发,2019年成功创成AA级旅游扶贫村,用风景敲开了全村农旅融合的致富大门。

【精准发力】

产业扶贫中,“旅游+”“+旅游”的融合拉动能力和催化集成作用较为明显。

通过对乡村旅游扶贫潜力和资源的深挖,一批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实现了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已经变成了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目前,万绿生态园、张巷现代农业示范园、玉鹏生态农业文化园、新一禾现代生态观光园、蓝莓庄园、西海现代农业主题庄园、沱湖渔家乐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逐步成熟起来,已经成为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创成省级、市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各3个,旅游扶贫稳定带动266名贫困人口增收。2015年至今,通过组织贫困户在景区景点、农家乐就业,出售农副产品给游客和旅游企业等方式,累计带动脱贫6327人。

【记者点评】

有人说,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中返贫率低、受益面广、拉动性强、扶贫效果好的扶贫方式,既能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又能给广大消费者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

在休闲农业渐渐成为都市人新宠的今天,旅游扶贫开发能给消费者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同时,因为消费者做出选择,旅游扶贫才有了“扶贫”的根基和支撑。(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