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生猪养殖 如何走出周期行稳致远

2020-06-12 08:55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通讯员 单永恒/文 刘晨/图

■主持人语

民以食为天。百姓的餐桌上,猪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是膳食结构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自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猪肉价格则居高不下。价格最高时,四五十元一斤的排骨、三十多元一斤的五花肉,市民的菜篮子拎起来显得沉重。网上有段子调侃,如今“二师兄”的身价比师父都高了,只有排骨自由才是真财务自由。

稳产保供,让菜篮子不再沉重。从去年起,我市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全面贯彻中央、省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将生猪稳产保供纳入2020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坚持以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抓手,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促进生猪标准化养殖情况的报告,并将强化规划引领、落实要素保障写进审议意见。

一方面抓要素保障,确保扶持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一方面招大引强,为产业发展配好龙头。随着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猪肉价格冲高回落。但是,新一轮周期会不会到来?如何防止价高伤民,价贱伤农?

本周受邀做客本报“党报会客厅”的三位嘉宾,分别来自市人大常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和家庭生态农场,他们有的从事生猪养殖行业20年,有的与畜禽打了几十年交道,有的为调研行业状况跑遍了全市养殖企业。今天,他们就从自己的所见所思讲起,在交流中探寻生猪养殖的发展之道。

既要强调要素保障,落实落细扶持政策,也要强调规划引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既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也要强调政府统筹作用,走出“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生猪养殖周期。

刘明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生猪稳产保供,政府打出了组合拳,效果显著:生猪存栏量环比持续上升,猪肉价格明显下降;通过招大引强,为我市的生猪养殖产业配上“动车头”,带领整个行业迈入发展快车道。

陈学东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

家庭农场与大型养殖场实行差异化竞争,走“小而美”路线,瞄准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努力;希望政府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更多支持,帮助小散户发展得更稳更好。

张伟明 五河县兴牧生态家庭农场法定代表人

深度对话

猪肉价高 高在哪个环节?

主持人:众所周知,生猪养殖是我市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怀远、固镇还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按理说,蚌埠人吃猪肉有先天优势,但是为什么这段时间猪肉价格还这么高呢?蚌埠生猪养殖业目前是什么状况?

张伟明:2014年,兴牧生态家庭农场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蚌埠以来,去年底是生猪行情最高的时候,但也是我们农场存栏量最低的时候,只有5000多头,而最高的时候是2.3万头。好在生猪收购价高,所以我们整体收入跟往年相比并没有下降。可即便生猪收购价是往年的3倍左右,我们也不敢放开手大干,究其原因主要是非洲猪瘟,害怕一旦遇到疫情血本无归。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投入是带有一点博弈性质的。

陈学东:蚌埠生猪养殖业比较发达是真,猪肉价格高也不假,两者有着紧密的关联。全市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554家,养殖户3870户。正常年份全市生猪出栏200万头左右,六成以上调往江浙沪及省内周边地区。但是,2018年起非洲猪瘟疫情席卷多个地区,因为没有疫苗,也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生猪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全国大范围限制生猪调运,能繁母猪存栏大幅下降。好在我市情况还基本稳定,去年出栏生猪166万头,同比下降17.58%。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猪肉价格一路走高。从去年7月份开始,生猪出栏价格就持续向上,在今年春节前后达到每公斤38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所以我认为,猪肉价格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供应。

主持人:除了非洲猪瘟,还有其他制约生猪养殖的因素吗?

张伟明:从我们农场经营来说,还有一个直接的制约因素就是生猪养殖成本的增加,尤其是母猪和仔猪价格太高。目前一头35公斤左右的母猪市场价超过4000元,1头15公斤的仔猪要1500元到2000元,成本增加了近3倍。

其实只要成品猪能卖上价,母猪和仔猪价格高也没关系,只要现金流充裕就行。我算过,目前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缺口在500万元左右,可是我们资金来源相对有限,银行贷款的渠道很窄。我这几年来陆续向农场投入了4800万元,全部是自持资金。可想而知,规模再小一些的养殖户资金压力更大。

陈学东:我也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问题最多最复杂的,都集中在小微型养殖场。一方面的,很多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因为被列入禁养区而关闭、搬迁,或者是环保不达标等原因必须迁址或新建,就遇到了用地审批难的问题。另外,就像张伟明所说,资金也是制约养殖场发展的瓶颈。此外还有生物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不高,都导致了中小养殖场转型升级难度大。

刘明:的确,这段时间养殖业遭遇多重打击。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饲料进不来,成品猪出不去,导致养殖周期延长一个月以上,养殖户成本增加,猪肉价格自然就高。但这些都是暂时性的,影响在数月内就能消除。我们在调研后认为,产业链的短板才是影响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为非洲猪瘟疫情,生猪调运模式从“运猪”逐渐向“运肉”转变,所以对屠宰加工、冷链运输、冻储能力等产业链建设都提出很高要求。但是,我市现有5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日均屠宰1000头左右,都是宰杀后直接上市销售。宏业集团、卫食园等公司年加工猪肉产品约3500吨,不到全市猪肉产量的3%。而商超分割的猪肉产品主要来自万州国际,也就是以前的双汇集团,还有雨润、温氏等龙头企业。产业链不完善、缺乏龙头带动,导致发展后续乏力。

稳产保供 组合拳效果如何?

主持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恢复生猪产能。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陈学东:为了稳产保供,全市各部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市政府去年印发的《关于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中,从财政、金融、降成本及疫病防控等方面出台十条措施,覆盖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市场流通等环节。一是实施专项资金补贴,包括能繁母猪补贴、养殖场贷款贴息以及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和补栏仔猪补贴等,将能繁母猪保额由每头1000元提高到1500元,生猪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调整为500头。目前市级已经下拨专项扶持资金508.91万元,县区配套508.91万元。明确贴息政策延续到2020年底。二是落实养殖用地政策,将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也就不再需要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今年以来,我市新增生猪养殖用地9600亩,新建大型生猪养殖场11个。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也对全市畜禽禁养区进行了重新核定,核减禁养区面积150.54平方公里。这就相当于为养殖场的扩容松绑。

主持人:我还注意到,各位几次提到了环保问题。在我的印象中,养殖场似乎总是伴随着恶臭与污水。发展生猪养殖,是不是要先解决这个问题?

陈学东:如今的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跟你的印象截然不同了。因为我市定位是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所以绿色环保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怀远、固镇已经利用922万元的生猪调出大县奖补资金,重点对规模猪场、种猪场实施标准化改造和养殖设备更新提升。三县及淮上区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要在今年内完成396家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扩建工程,购置专用的处理设备,因地制宜制订处理粪肥利用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目前比较成熟的有截污建池、收运还田,农牧结合、制肥还田和异地集中处理三种方式。有一句话不是说吗,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法,我们相信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主持人: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呢?

刘明:我们认为,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从国家、省到市级层面的系列扶持政策,加之高利润刺激,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涌入生猪养殖行业,养殖户也积极复产增栏。无论是生猪出栏量,还是存栏量,环比都有所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价格也有回落,目前生猪价格已经从最高点的每公斤38元下降到30元左右。这个降幅还是很明显的,说明政策的作用已经显现。

张伟明:我们农场可以作为一个缩影来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衡量再三,我们还是在今年年初决定有计划扩容,预计到8月份存栏量能恢复到1万头,能繁母猪1800头。这样到了年底就能恢复到最高存栏量了。据我所知,目前很多养殖户也都在扩容增栏,毕竟眼下每头猪的利润在3000元钱左右,还是很诱人的。

陈学东:的确,我市生猪存栏量、出栏量都在同步恢复中。今年一季度,全市出栏生猪51.93万头,3月底生猪存栏72.7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7.72万头,环比分别增长0.4%和4%,至此已连续3个月实现环比增长,表明产能正在企稳回升。另外,我市引进的几个大型养殖项目都已启动,预计今年新建大型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能达到50万头以上,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生猪产能释放就将逐步显现。而这些数据给市民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猪肉价格的逐渐回落。你现在买肉,估计要比春节消费高峰期便宜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招大引强 能否带领产业迈向新阶段?

主持人:有问题不仅要找市长,更要找市场。除了政策的鼓励支持,我们是否考虑过招大引强,注入产业新动能呢?

陈学东: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关键之一就是要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道路。近年来,我市引进了新希望六和、牧原集团、汉世伟公司等龙头企业来蚌埠投资兴业。其中新希望六和在五河县总投资50.2亿元,计划兴建6个大型养殖场,年出栏生猪45万头,本月即将全部投产;牧原集团在怀远新建存栏5000头母猪的养殖场,目前也已投产,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固镇建设占地400亩的一体化大型养殖场,也已动工。汉世伟公司在怀远新建2个存栏1万头的母猪场,计划下个月开工建设。另外,上海鹏欣集团、大北农公司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也都瞄准了蚌埠这块宝地,筹划生猪养殖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我市年出栏生猪将达到600万头以上,是目前产能的三倍,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猪重要生产基地。

大企业的到来,不仅将我市的生猪养殖规模带上新台阶,更主要的是引进优良种猪,带来全新管理模式,给产业发展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比如汉世伟公司负责猪苗、疫苗、饲料等物料供应和成品猪销售,并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家庭农场则负责圈舍、水电和劳动力等,仅此就能带动600户养殖户。

张伟明:其实在我看来,蚌埠招来这么多大企业,与我们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市场就这么大对吧。但也是一种促进,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也能让我们在竞争中学到更多知识。还有一点呢,是我们的成品猪不仅供应蚌埠,也会调往浙江、江苏等地。如果蚌埠的生猪产业越做越大,依托生猪养殖的冷链运输、深加工企业自然会朝蚌埠集聚,产业链自然会延长,对我们来说也是利好消息。因为以我们目前的规模,不具备建立冷链运输的实力,多少还是制约了发展。如果深加工和冷链运输能跟上,那么发展的步子就能迈得更大一点。

主持人:随着大企业的投入,养殖户积极增栏,生猪产能逐渐释放,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猪肉便宜了,“二师兄”放下身段,啃排骨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但是,会不会企业认定这是新风口一哄而上,产量达到新高峰,又导致肉价降到谷底,也就是常说的猪肉周期呢。

刘明:的确,这也是我们担心的。因为除了直观原因之外,产业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风险防范能力整体不强都是制约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大问题。从数据来看,全市小散养殖户3870户,但规模养殖场只有554家。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仅有47家,占8.5%。小散养殖户整体养殖水平偏低,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养殖方式,粪污处理设施简陋,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动物疫病发生,这也就导致了生物安全性差,对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猪肉价格高,我们都有切身体会。去年入冬时灌香肠,几张百元大钞花出去,带回家的香肠却比往年少得多。不止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猪肉价格高对于餐饮行业还有更为明显的影响。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猪肉涨价后,不仅是肉包子和带有猪肉的菜品,其他食品也都有不同的涨幅,可见猪肉涨价形成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所以,猪肉价格不仅对CPI有直接影响,与我们的生活、经济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党委、人大和政府都如此重视生猪养殖了。

说到你担心的猪肉周期问题,我们预测猪肉价格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维持较高水平。下半年后产能彻底释放,价格会有所回落。关键就在于把握好供需平衡,增强养殖户特别是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比如,以市级为单位建立生猪信息统计制度,加强对生猪、仔猪、母猪、饲料和猪肉价格的监测,以此及时对市场行情做出预判,定期向企业发布信息,提醒防范市场风险。另外,也要建立专业的协会组织,组织小散户抱团取暖,为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牵线搭桥,通过订单养殖形成利益共同体等等。简而言之,就是既要相信市场的调配作用,也要形成强有力的统筹,避免跟风而上导致资源浪费。说到底,猪肉价格忽高忽低,最后伤的不还是咱们老百姓的钱包吗!

未来之路 如何走得更稳更好更快?

主持人:对于未来发展,是否有清晰的规划与定位呢?

张伟明:市级层面将生猪养殖规模化,我们农场的想法是经营特色化。我们近期在研发无抗农产品,就是有机的、无抗生素残留的产品,在整个市场是比较高端的,消费人群也比较固定。条件成熟时,我们计划在市区和县城开设实体销售店,打出自己的牌子。这样一来,我们跟大型养殖场的细分市场就区分开来,走小而美的路子,也很符合现代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当然,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因地施策给予我们不同的支持,包括技术上的指导、贷款上的扶持等。光凭我们自己单打独斗,在市场中的力量极其有限。

陈学东:稳定生猪生产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张伟明讲到的这些,其实都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了。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着力恢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提升仔猪供应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模式推广符合实际的科学饲喂、粪污处理实用技术,尤其是加大有关生物安全防范技术的培训,提高防疫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贯彻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将育肥猪保险从怀远、固镇试点扩大到全市范围,尽量降低养殖风险。还要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将有关用地、用电、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为发展扫平道路。

        日前,固镇县石湖乡康湖村,贫困户黄永刚在棚内给未出栏的生猪添加饲料。

主持人:人大作为民意机关,对生猪养殖有什么意见建议呢?

刘明:对于政府的发展思路,人大是非常认可的,也在全力推动各级扶持政策的落实。在最近的调研中以及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分组审议中,很多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此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依托龙头产业,延长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同时完善冷链物流;在审批养殖项目中要兼顾生态环境,避免低档次的重复建设,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绿色养殖,实现生猪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不让养殖场成为群众投诉的焦点等等。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我们认为还是要加强规划引领。

在《关于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促进生猪标准化养殖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就明确要强化政策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尤其是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研究制订我市生猪养殖发展专项规划,调整优化生猪养殖布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屠宰、加工和冷链储运产业,推进发展生猪生产、屠宰加工一体化模式,形成生猪生产、屠宰、冷链、深加工业发展和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相匹配的产业发展布局。

与此同时,政府各部门仍然要打好组合拳,比如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降低物流成本;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的同时,也要积极帮助养殖户做好技术改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当CPI指数过高时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生活,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总而言之,生猪稳产保供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不能忽视的大事。人大也会持续关注,督促各项扶持政策落地,稳住老百姓的菜篮子。(完)

32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