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东莞市乔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乔竣)的董事长雷永先生,探讨特殊胶粘材料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精密制造的微观战场,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上演。当智能手机电路板上的18处胶粘点完成“隐秘缝合”,当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凭借0.1毫米胶带抵御300℃高温,中国高温胶粘材料产业已悄然打破欧美垄断。东莞市乔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永,用二十年光阴书写了这段突破史,其企业从东莞小镇作坊成长为行业标杆,折射出中国制造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壮阔征程。
破局之路:从“能用”到“不可替代”
节目现场,雷永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时,道出了中国制造业曾经的“卡脖子”之痛。“20年前,我踏入这个行业时,国产高温胶粘材料只能用于低端场景,高端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在智能手机电路板、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等精密制造领域,高温胶粘材料如同“隐秘的缝合线”,其性能直接决定产品的可靠性与寿命。然而,长期以来,高精尖领域几乎被3M、汉高、日东、德莎等国际巨头垄断,国内企业只能望其项背。
乔竣的突破,始于对技术的执着追求。雷永回忆:“我们最初为富士康体系代工,但代工不是终点。”2018年,企业毅然转向自主品牌“雷码”“乔竣”,聚焦“耐高温+定制化”细分市场。“避免低价内卷,就要在技术上形成壁垒。”如今,乔竣的耐高温标签和胶带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高铁、汽车等高端领域,成为华为5G基站项目高温遮蔽胶带的供应商,粘接力提升50%。
技术攻坚:从“跟跑”到“领跑”
高温胶粘材料的技术门槛极高。以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为例,胶带需在300℃高温下保持稳定,且厚度仅0.1毫米,这对材料配方和涂布工艺提出了严苛要求。乔竣的解决方案是“双轮驱动”:一方面,在东莞设立研发生产中心,与各大院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自修复纳米胶粘技术;另一方面,在越南自建5000平方米厂房,部署80余台生产设备,实现“技术输出+本地化生产”双循环。
“传统胶带100米需停机更换,我们做到4000米连续生产。”雷永展示的“大米数胶带”,看似简单的参数提升,背后是涂布工艺的革命性突破。这项技术不仅减少了换料频率,更将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30%,直接助力中国制造向高端化跃升。
市场突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打造民族品牌,是乔竣的愿景,更是责任。”雷永强调,长期主义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在越南建厂,既是规避贸易壁垒的务实之举,更是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越南工厂反哺国内研发,形成‘技术-生产-市场’的闭环。”目前,乔竣的客户涵盖全球多个高端制造领域。
面对未来,雷永的规划清晰而坚定:“我们将布局智能胶粘材料,如压力感应胶带,切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赛道。”在他看来,中国高温胶粘材料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政策层面,新能源汽车补贴、环保法规等推动需求升级;技术层面,纳米材料、低温热熔胶等创新不断涌现。
行业展望:从“突破”到“引领”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更多‘隐形冠军’。”雷永的呼吁,折射出中国高温胶粘材料行业的集体使命。当前,全球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3M、汉高等巨头占据高端,中国企业在中端市场快速崛起,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则成为新的增长极。
挑战依然存在: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原材料成本波动,环保压力加剧。但雷永充满信心:“我们不仅要解决现有难题,更要不断推出新产品,覆盖原有市场。”这种“自我颠覆”的勇气,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缩影。
从代工到品牌,从跟随到引领,雷永和乔竣的故事,是中国高温胶粘材料行业突围的生动注脚。正如他所言:“长期主义者不会因错过机会而焦虑,只会按三年规划稳步前行。”未来,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会涌现出更多如“乔竣”一样的民族品牌,以创新为剑,以匠心为盾,书写着属于中国制造的荣耀篇章。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