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市已有多名学生被骗!

2025-07-10 22:35 蚌埠警方  蚌埠市反电诈中心  

一年一度的快乐暑假

“碰”上一连多日的高温天气

使得孩子们都躲在空调房内

用手机“网上冲浪”

影响视力不说

还可能被骗!


未成年人防骗防盗意识较弱

因此更容易成为

电信诈骗分子的目标

近两周

蚌埠市中小学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

占案件总数的18.2%

其中小学生占46%

初中生占42%

高中生占8%,中专生占4%

他们遭受诈骗的类型

多以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

虚假购物类为主

下面请看真实案例

????????????

案例一

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

小学生李某(化名)使用其母亲的手机刷“小某书”。其间,看到一个免费送书的视频,就添加对方QQ,被拉入QQ群领取书籍。进群后,一个自称公安局的人以李某涉嫌诈骗为由让其接受调查,紧接着,对方便发来一张“警察证”照片并添加了李某的QQ。最后,对方通过视频聊天一步步诱导李某操作手机,直至其母亲发现手机余额变动,才意识被骗,共计损失11000元。

案例二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

初中生王某(化名)玩手机游戏“某某精英”时,一陌生人私信其称,免费送“皮肤”。王某信以为真并与对方视频聊天,在对方的诱导下,王某下载某APP并同意屏幕共享,随后王某手机黑屏,无法操作。直至王某母亲发现手机余额变动,才知被骗,共计损失20000元。


案例三

虚假购物、服务类

高中生陈某(化名)在某平台收到一陌生消息,对方称可以给其邮寄明星卡片,但需要操作其家人的手机。陈某信以为真,主动添加对方QQ并与对方视频聊天,按照对方的要求,一步步操作手机,操作完成后,陈某意识到不对,不想继续操作,后对方以要将其告上法庭威胁其继续操作,共计损失8000元。


暑假期间

未成年人被骗案例增多

针对孩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为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家长和孩子务必提高警惕

牢记以下防骗关键要点

反诈锦囊

一、公检法机关办案有严格程序,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进行案件调查、办理,更不会要求群众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如果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要求转账、提供银行卡信息等,一定是诈骗。

二、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聊时应立即退群。

三、不轻信“免费领取”“充值返利”等说辞,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和陌生人进行视频通话,更不能进行屏幕共享,透露自己和家人的手机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规避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一、加强对子女使用手机的安全教育,要设置网银、支付宝、微信日转账额度,防止较大经济损失;

二、要告诉孩子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将自己和家庭的真实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不要打开陌生邮件,更不能随意和陌生人视频通话、屏幕共享;

三、要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案例,提醒孩子上网遇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向家长求助。

请广大家长

注意!注意!注意!

若不慎遭遇诈骗

或遇可疑情况

请立即保留相关证据

并迅速拨打110报警

请转发扩散!




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