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成为“月薪族” 日子有奔头

2020-06-28 08:55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怀远县龙亢镇淝河村蚌埠鸿福门业有限公司,贫困户祝洪光正用焊枪焊接金属门。

阅读提示

■全面推广“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鼓励各类企业、经营实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岗位,提供在家门口从事手工编织、来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三县革命老区、行蓄洪区贫困劳动者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发布全市就业和人才“2+N”招聘年度安排计划,举办就业扶贫行动专场招聘会。

■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口,通过开发长期性、季节性、临时性扶贫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目前上岗8680人。全市目前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6个,吸纳就业566人,其中贫困人口246人,带贫率43.4%。

■全市务工就业贫困人口41483人。其中省外务工18857人,省内县外务工4896人,县内务工17730人。有意愿务工贫困人口实现“清零”。

【项目带动】 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带动“家门口”就业

【个案采撷】

“哗哒哒、哗哒哒……”在固镇县王庄镇陈渡村的家佳制衣扶贫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发出清脆的响声,工人们正埋头做着手里的活。

在车间的角落,一位中年妇女正熟练地用缝纫机缝制裤脚。她叫徐善荣,是东陈组已脱贫户。遇到每位到访客人,她总会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境遇:因为个人心脏不好,没有外出打工,缺少收入,本以为自己就成了家庭的负担,没想到村里建设扶贫车间搞服装加工,驻村扶贫工作队介绍我到车间打工,并且安排技术人员给我培训,现在在家门口每个月就能挣上2000多块钱,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我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总是这样说。

在这个制衣车间,和徐善荣一样感到满足和温暖的,还有陶庆荣:“非常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不仅让我们家享受了各种扶贫政策,让我丈夫高国东在村里的公益岗位上做工,又介绍我到服装车间务工。现在我们不仅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靠我们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真正是挣钱顾家两不误呢。”

据了解,陶庆荣是陈渡村2018年已脱贫户,所在家佳制衣扶贫车间累计带动贫困户就业8人。而在王庄镇,像家佳制衣这样“镶嵌”在村子里的车间还有12家,累计带动就业300多人次,其中吸纳贫困户120多人次。

【精准发力】

扶贫不扶懒,才能行稳致远。固镇县坚持把扶贫车间作为推进就业扶贫的有效抓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车间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人社部门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根据吸纳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贫困劳动者人数,从2020年开始,由原来车间每年每人1000元的补助标准提高至按每人每年2000-3000元的新标准给予就业扶贫车间补助,鼓励车间主体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到车间实现务工就业。

市级层面,近些年全面推广“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围绕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各类企业、经营实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岗位,提供在家门口从事手工编织、来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市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6个,吸纳就业566人,其中贫困人口246人,带贫率43.4%。

为了安置无法外出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我市还陆续开发了乡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保绿、治安联防协管、光伏看管、林木看护、孤寡老人及病残人员看护等扶贫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上岗8680人。疫情期间新开发防疫消杀、植树造林等临时过渡性公益岗位4653个,安置无法及时返岗的贫困劳动者上岗,拨付公益岗位薪酬补贴1484.63万元。

【记者点评】

一份稳定的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说,是增收脱贫的希望。我市通过政策激励的方式在村庄里建设扶贫车间,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灵活就业,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保障,让小车间和小岗位发挥大作用,真正实现了贫困户“务农、顾家、挣钱”一举多得,在家门口走出了一条就业脱贫减贫的路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是家门口就业最好的载体平台,也是帮助无法转移外出就业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有效方式。

【创业驱动】 就业脱贫→创业带贫,带领“后进生”共富

【个案采撷】

只有初中文化的吕计诚,是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吕庄组村民。个人因为长期劳作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妻子患有二级精神残疾,两个女儿分别大学、高中在读,全家约2.8亩土地为全部生活来源,2014年成为陡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是贫困户,但他始终坚信实干才能兴业,一门心思学习脱贫技能,通过务工、种菜等辛勤付出,不仅实现了本户的脱贫,还带动了附近贫困户共同致富——

2014年底,得知扶贫工作队进驻村子后,吕计诚主动找上门咨询扶贫政策,很快被介绍到淮水北调工地务工。由于缺乏技能,最开始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在休息的间隙,他主动跟在老焊工身边学习电焊技术,不久便掌握了电焊要领,承包下工地一个片区的材料焊接工作。在他的发动下,吕欢欢等30多名贫困群众随后来到他所在的工地务工。工程结束后,工长要带他走,村民却吵着要跟他干。经过权衡,他选择回家乡帮助村民制作不锈钢防盗门窗,并向贫困户传授焊接制作手艺。

2015年底,吕计诚家庭通过介绍务工、技能培训、危房改造、教育助学、低保等政策帮扶,人均纯收入从两年前的2300元提高至3800元,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两年后,他转而发展种植业,承包村里10亩大棚种植秋葵、辣椒、西红柿等时令蔬菜,并雇佣了15名贫困户家庭成员做帮工。2018年,他敏锐察觉到土鸡市场行情不错,上半年养了400只土鸡,售出后为家庭增收近1万元。尝到甜头后,下半年又在村里的养殖区搭建了一个面积600㎡的养殖大棚,用于大规模家禽养殖。在他的示范引领下,今年周边又有3户贫困户加入到规模家禽养殖行列。

【精准发力】

与输血式扶贫相比,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才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大法宝。多年来,我市坚持依靠外部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扶业“五位一体”,树立综合扶贫、持续扶贫理念,在就业脱贫、创业带富方面,多措并举,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脱贫后创业带富也成为一大亮点。

具体做法是:扶持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发挥扶贫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经营,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代种代养的方式参与经营;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以订单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应用技术、务工就业……

到目前,全市实施就业扶贫的贫困户60.58%,实施产业扶贫的贫困户76.92%,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682元增加到2019年的11163元,年均增幅33%,基本实现了由“帮扶为主”到“引导为主”转变,“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转变,“基本脱贫”到“稳定脱贫”转变。

【记者点评】

一个人的贫困不会对周围产生多大影响,但一个人的致富经历往往会对周围群众产生巨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吕计诚的脱贫故事以及创业带贫经历,在当地已经形成一种鲢鱼效应。

在帮助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的征程中,除了扶起来、陪一程,还要看着它走一程。扶只是手段,帮不是目的,帮助贫困家庭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意识才是帮扶最大的成效。

【服务促动】 送人到岗&送岗到人,帮办“点对点”上岗

【个案采撷】

“春节过后在家待业几十天,心里一直打鼓、发慌,幸好‘就业直通车’开进村,帮我在家门口谋到一个职位,实习工资就有3200元,这个月已经转正,工资涨到了4000元,一家五口的生计再也不用发愁了。”得益于五河县在疫情期间开通的贫困人口直达用工企业“就业直通车”,3月12日,武桥镇路西村村民阚乃峰在离家不远的五河新希望六和牧业公司顺利就了业,财务部门数据员的职位也让他打心里感到满足。

来自小圩镇小圩村的谢欣欣家庭因病致贫,父亲患有较重糖尿病无法劳动,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母亲一人“独木难撑”,才20岁出头的她毅然选择在家乡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家。今年3月,通过县人社、扶贫等部门联合乡镇开展的贫困群体专场招聘会,她也成功进入新希望六和集团人力资源部实习,目前每月实习工资2600元、岗位补贴300元。

今年春节过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返乡贫困劳动力无法顺利返岗务工,五河县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一边通过建立全县贫困人口就业需求清单,指导乡镇结合企业用工需求清单、贫困人口就业需求清单,梳理出符合贫困人口就业意愿的就业岗位,及时推送给贫困人口,“送岗到人”;一边结合“两个清单”,积极搭建贫困人口和用工企业直通平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各乡镇所登记的已达成就业意愿的求职者需求,开通贫困人口直达用工企业的“就业直通车”,“送人到岗”,对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实施有效就业帮扶。全县累计组织920名贫困人口与用工企业对接,达成就业意向533人,签订劳动合同134人。

【精准发力】

精准扶贫出实招,靠前服务很重要。在五河县组织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对接会之外,怀远县也创造性开展技能脱贫培训“四单式”(即乡镇定名单,学校做菜单,企业制订单,政府来买单)服务,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固镇县在疫情期间推出的“123工作法”(即一对接、两负责、三联单),组织务工人员稳定返岗就业,更是在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表扬,并在全省推广。

市级层面,自2017年明确了就业扶贫路径以来,全市持续开展精细化就业服务,加强与扶贫部门信息对接,全面摸清贫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岗位需求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就业帮扶措施。持续开展贫困地区专项招聘、革命老区和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及定向招工活动,定期发布全市就业和人才“2+N”招聘年度安排计划,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开展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确保贫困劳动者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动态清零。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市开展技能脱贫培训4893人次,累计帮扶贫困劳动者10373人实现就业。2019年排查贫困家庭毕业生158名,其中88人通过帮扶已实现稳定就业,今年有5名贫困家庭毕业生通过绿色通道免试走上基层特岗。全市务工就业贫困人口41483人,其中省外务工18857人,省内县外务工4896人,县内务工17730人,实现有意愿务工贫困人口全部就业。

【记者点评】

对有意愿务工的贫困劳动者来说,多接受一次信息精准的就业服务,就多一份就业脱贫的希望。在蚌埠,企业设岗搭台、贫困劳动者上台唱戏、政府出面充当红娘的就业扶贫模式,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事实也证明,就业扶贫工作关键要靠面对面对接、点对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打实出效。

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蚌埠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重大任务,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市扶贫办主任 高健清

就业扶贫是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渠道,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做好就业扶贫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市人社局副局长 朱冬民

304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怀远县龙亢镇淝河村蚌埠鸿福门业有限公司,贫困户祝洪光正用焊枪焊接金属门。

阅读提示

■全面推广“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鼓励各类企业、经营实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岗位,提供在家门口从事手工编织、来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三县革命老区、行蓄洪区贫困劳动者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发布全市就业和人才“2+N”招聘年度安排计划,举办就业扶贫行动专场招聘会。

■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口,通过开发长期性、季节性、临时性扶贫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目前上岗8680人。全市目前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6个,吸纳就业566人,其中贫困人口246人,带贫率43.4%。

■全市务工就业贫困人口41483人。其中省外务工18857人,省内县外务工4896人,县内务工17730人。有意愿务工贫困人口实现“清零”。

【项目带动】 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带动“家门口”就业

【个案采撷】

“哗哒哒、哗哒哒……”在固镇县王庄镇陈渡村的家佳制衣扶贫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发出清脆的响声,工人们正埋头做着手里的活。

在车间的角落,一位中年妇女正熟练地用缝纫机缝制裤脚。她叫徐善荣,是东陈组已脱贫户。遇到每位到访客人,她总会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境遇:因为个人心脏不好,没有外出打工,缺少收入,本以为自己就成了家庭的负担,没想到村里建设扶贫车间搞服装加工,驻村扶贫工作队介绍我到车间打工,并且安排技术人员给我培训,现在在家门口每个月就能挣上2000多块钱,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我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总是这样说。

在这个制衣车间,和徐善荣一样感到满足和温暖的,还有陶庆荣:“非常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不仅让我们家享受了各种扶贫政策,让我丈夫高国东在村里的公益岗位上做工,又介绍我到服装车间务工。现在我们不仅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靠我们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真正是挣钱顾家两不误呢。”

据了解,陶庆荣是陈渡村2018年已脱贫户,所在家佳制衣扶贫车间累计带动贫困户就业8人。而在王庄镇,像家佳制衣这样“镶嵌”在村子里的车间还有12家,累计带动就业300多人次,其中吸纳贫困户120多人次。

【精准发力】

扶贫不扶懒,才能行稳致远。固镇县坚持把扶贫车间作为推进就业扶贫的有效抓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车间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人社部门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根据吸纳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贫困劳动者人数,从2020年开始,由原来车间每年每人1000元的补助标准提高至按每人每年2000-3000元的新标准给予就业扶贫车间补助,鼓励车间主体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到车间实现务工就业。

市级层面,近些年全面推广“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围绕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各类企业、经营实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岗位,提供在家门口从事手工编织、来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市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6个,吸纳就业566人,其中贫困人口246人,带贫率43.4%。

为了安置无法外出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我市还陆续开发了乡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保绿、治安联防协管、光伏看管、林木看护、孤寡老人及病残人员看护等扶贫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上岗8680人。疫情期间新开发防疫消杀、植树造林等临时过渡性公益岗位4653个,安置无法及时返岗的贫困劳动者上岗,拨付公益岗位薪酬补贴1484.63万元。

【记者点评】

一份稳定的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说,是增收脱贫的希望。我市通过政策激励的方式在村庄里建设扶贫车间,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灵活就业,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保障,让小车间和小岗位发挥大作用,真正实现了贫困户“务农、顾家、挣钱”一举多得,在家门口走出了一条就业脱贫减贫的路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是家门口就业最好的载体平台,也是帮助无法转移外出就业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有效方式。

【创业驱动】 就业脱贫→创业带贫,带领“后进生”共富

【个案采撷】

只有初中文化的吕计诚,是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吕庄组村民。个人因为长期劳作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妻子患有二级精神残疾,两个女儿分别大学、高中在读,全家约2.8亩土地为全部生活来源,2014年成为陡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是贫困户,但他始终坚信实干才能兴业,一门心思学习脱贫技能,通过务工、种菜等辛勤付出,不仅实现了本户的脱贫,还带动了附近贫困户共同致富——

2014年底,得知扶贫工作队进驻村子后,吕计诚主动找上门咨询扶贫政策,很快被介绍到淮水北调工地务工。由于缺乏技能,最开始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在休息的间隙,他主动跟在老焊工身边学习电焊技术,不久便掌握了电焊要领,承包下工地一个片区的材料焊接工作。在他的发动下,吕欢欢等30多名贫困群众随后来到他所在的工地务工。工程结束后,工长要带他走,村民却吵着要跟他干。经过权衡,他选择回家乡帮助村民制作不锈钢防盗门窗,并向贫困户传授焊接制作手艺。

2015年底,吕计诚家庭通过介绍务工、技能培训、危房改造、教育助学、低保等政策帮扶,人均纯收入从两年前的2300元提高至3800元,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两年后,他转而发展种植业,承包村里10亩大棚种植秋葵、辣椒、西红柿等时令蔬菜,并雇佣了15名贫困户家庭成员做帮工。2018年,他敏锐察觉到土鸡市场行情不错,上半年养了400只土鸡,售出后为家庭增收近1万元。尝到甜头后,下半年又在村里的养殖区搭建了一个面积600㎡的养殖大棚,用于大规模家禽养殖。在他的示范引领下,今年周边又有3户贫困户加入到规模家禽养殖行列。

【精准发力】

与输血式扶贫相比,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才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大法宝。多年来,我市坚持依靠外部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扶业“五位一体”,树立综合扶贫、持续扶贫理念,在就业脱贫、创业带富方面,多措并举,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脱贫后创业带富也成为一大亮点。

具体做法是:扶持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发挥扶贫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经营,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代种代养的方式参与经营;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以订单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应用技术、务工就业……

到目前,全市实施就业扶贫的贫困户60.58%,实施产业扶贫的贫困户76.92%,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682元增加到2019年的11163元,年均增幅33%,基本实现了由“帮扶为主”到“引导为主”转变,“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转变,“基本脱贫”到“稳定脱贫”转变。

【记者点评】

一个人的贫困不会对周围产生多大影响,但一个人的致富经历往往会对周围群众产生巨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吕计诚的脱贫故事以及创业带贫经历,在当地已经形成一种鲢鱼效应。

在帮助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的征程中,除了扶起来、陪一程,还要看着它走一程。扶只是手段,帮不是目的,帮助贫困家庭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意识才是帮扶最大的成效。

【服务促动】 送人到岗&送岗到人,帮办“点对点”上岗

【个案采撷】

“春节过后在家待业几十天,心里一直打鼓、发慌,幸好‘就业直通车’开进村,帮我在家门口谋到一个职位,实习工资就有3200元,这个月已经转正,工资涨到了4000元,一家五口的生计再也不用发愁了。”得益于五河县在疫情期间开通的贫困人口直达用工企业“就业直通车”,3月12日,武桥镇路西村村民阚乃峰在离家不远的五河新希望六和牧业公司顺利就了业,财务部门数据员的职位也让他打心里感到满足。

来自小圩镇小圩村的谢欣欣家庭因病致贫,父亲患有较重糖尿病无法劳动,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母亲一人“独木难撑”,才20岁出头的她毅然选择在家乡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家。今年3月,通过县人社、扶贫等部门联合乡镇开展的贫困群体专场招聘会,她也成功进入新希望六和集团人力资源部实习,目前每月实习工资2600元、岗位补贴300元。

今年春节过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返乡贫困劳动力无法顺利返岗务工,五河县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一边通过建立全县贫困人口就业需求清单,指导乡镇结合企业用工需求清单、贫困人口就业需求清单,梳理出符合贫困人口就业意愿的就业岗位,及时推送给贫困人口,“送岗到人”;一边结合“两个清单”,积极搭建贫困人口和用工企业直通平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各乡镇所登记的已达成就业意愿的求职者需求,开通贫困人口直达用工企业的“就业直通车”,“送人到岗”,对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实施有效就业帮扶。全县累计组织920名贫困人口与用工企业对接,达成就业意向533人,签订劳动合同134人。

【精准发力】

精准扶贫出实招,靠前服务很重要。在五河县组织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对接会之外,怀远县也创造性开展技能脱贫培训“四单式”(即乡镇定名单,学校做菜单,企业制订单,政府来买单)服务,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固镇县在疫情期间推出的“123工作法”(即一对接、两负责、三联单),组织务工人员稳定返岗就业,更是在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表扬,并在全省推广。

市级层面,自2017年明确了就业扶贫路径以来,全市持续开展精细化就业服务,加强与扶贫部门信息对接,全面摸清贫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岗位需求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就业帮扶措施。持续开展贫困地区专项招聘、革命老区和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及定向招工活动,定期发布全市就业和人才“2+N”招聘年度安排计划,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开展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确保贫困劳动者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动态清零。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市开展技能脱贫培训4893人次,累计帮扶贫困劳动者10373人实现就业。2019年排查贫困家庭毕业生158名,其中88人通过帮扶已实现稳定就业,今年有5名贫困家庭毕业生通过绿色通道免试走上基层特岗。全市务工就业贫困人口41483人,其中省外务工18857人,省内县外务工4896人,县内务工17730人,实现有意愿务工贫困人口全部就业。

【记者点评】

对有意愿务工的贫困劳动者来说,多接受一次信息精准的就业服务,就多一份就业脱贫的希望。在蚌埠,企业设岗搭台、贫困劳动者上台唱戏、政府出面充当红娘的就业扶贫模式,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事实也证明,就业扶贫工作关键要靠面对面对接、点对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打实出效。

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蚌埠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重大任务,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市扶贫办主任 高健清

就业扶贫是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渠道,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做好就业扶贫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市人社局副局长 朱冬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