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谒英灵
文/张兴华
这就是民族英雄赵尚志长眠的地方吗?驻足黑龙江南岸,谛听小兴安岭的阵阵松涛,我仔细瞻仰着高高矗立于边陲军垦重镇宝泉岭北山的赵尚志烈士墓。不远处,清澈的梧桐河水汩汩流淌,似乎在倾诉着英雄的事迹……
一
从北疆宝泉岭回到省城哈尔滨,我一直心绪难平。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赵尚志那单薄的身影和刚毅的目光,思忖着应写点东西——是啊,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稍微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人,对“光复”这个词都不应感到陌生,八十年前,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赶回东瀛,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我要说的是,此时此刻,东北人民更应深深怀念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抗联烈士——要知道,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比关内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蹂躏的时间更长、灾难更深重!准确地说,那是十四个年轮的煎熬啊!是那些碧血丹心的抗联勇士,在白山黑水之间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同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军拼杀鏖战,为东北人民争取着自由和幸福。
同时,我又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为什么东北会在日寇的铁蹄下煎熬那么久?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因为日本在东北屯驻了最精锐的关东军;同时,日本侵略者还拼凑了一台奴役东北人民的机器伪“满洲国”,熙洽、郑孝胥、张景惠、额勒春、业喜海顺、甘珠尔扎布、凌升等大小满蒙汉卖国求荣之流为虎作伥。日本军国主义者用“以华治华”的手法统治东北,让东北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了十四年之久!
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灭。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这首李兆麟将军创作的脍炙人口的东北抗日联军《露营之歌》,又把我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东北,赵尚志烈士的英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
我们知道,赵尚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将领,他是当之无愧的抗日民族英雄。在白山黑水之间,赵尚志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同日寇浴血奋战,将一腔热血抛洒在小兴安岭。
我们知道,日本侵略者残忍地割下赵尚志的头颅,将其遗体抛入松花江佳木斯郊外江面的冰窟窿里,携带英雄的头颅到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邀功。
我们知道,赵尚志烈士墓(衣冠冢)高高耸立于黑龙江宝泉岭北山。
我们知道,赵尚志生前与日本侵略军多次激战的珠河县,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尚志县,如今是哈尔滨的尚志市。
我们知道,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新城大街,更因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而更名为尚志大街,香坊公园则被命名为尚志公园。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长春护国般若寺。据侵华日军战犯东诚正雄供述,当年,赵尚志烈士的头颅被埋葬在这里。2004年6月,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摄制组到护国般若寺拍摄东北抗联专题片,意外得知寺中院墙边挖出一颗无名头骨。随后,头骨被移送哈尔滨,经黑龙江省公安厅鉴定,正是赵尚志烈士的头颅!2004年12月,赵尚志烈士头骨最终得到公安部权威确认。
如今,我和北大荒作协副主席刘宏一道,来到长春护国般若寺后山墙边,献上一束苍翠的松枝祭奠赵尚志烈士!
三
有史料提及,赵尚志曾被共产国际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朝阳。这里是“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这里是拥有一千七百多年建城历史的“三燕故都”,是“丹凤朝阳”的地方。这里是风起云涌、大浪淘沙、人才辈出的地方!
如今,赵尚志故乡的地名是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赵尚志烈士陵园位于尚志村外将军山上,于2008年10月赵尚志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竣工。“赵尚志烈士陵园”七个大字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亲笔题写,陵园落成当日还举行了隆重的赵尚志将军颅骨安葬仪式——正可谓“青山有幸埋忠骨”!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赖以生存的白山黑水,今天是如此富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唯有如此,赵尚志等抗联先烈的鲜血方没有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