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文 刘晨/图
万华禾香板业(怀远)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展示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无甲醛生态秸秆板成品。
秸秆禁烧的效果,用鼻子就能闻到。往年到了5月底6月初,秸秆焚烧后的黑色灰烬乘着热风,飘满城市每个角落。即便把家中门窗关严,也免不了被熏得嗓子疼、眼睛辣;更别提新闻中时常看到被浓烟围困的高速公路和机场了。
从几年前开始,不知不觉中午收季的烟雾逐渐减少了。到了今年,如果不刻意提起,城市里根本就感觉不到。禁烧对空气质量改善有多大贡献?市生态环境局的监测数据最有说服力:去年5月15日到6月15日,全市PM2.5浓度为31.8;今年同期PM2.5的浓度为29.8,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
时值三夏大忙,秸秆禁烧自然是摆在基层乡村干部面前的一件大事。往年,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童俊杰,每到午收季节都要不分日夜“长”在田埂上,防止农户一把火烧光地里的秸秆。不过从去年开始,他明显感觉轻松了很多。到了今年的午收,他虽然也要围着田地转,但主要任务已经更多转向预防因吸烟、农机自燃等导致的突发事故,禁烧的压力越来越小。
“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辅相成。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一方面得益于基层干部的付出和技术手段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完善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让秸秆有了出路,产生了效益。”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与环境保护科科长赵入德一语道出秸秆禁烧背后的运行逻辑。
有辅助有手段 禁烧自然不再难
“现在基本不用我们多说啥,大家伙自己就很自觉地不烧了。甚至可以说,你就是让他烧,好多人还不一定愿意呢。”童俊杰站在田边,眼前是刚栽种下的水稻。而就在20多天前,这里还翻滚着金色麦浪。今年,陡沟村的9167亩土地中有7000多亩种植了小麦。产生的秸秆中有80%灭茬还田,还有20%打捆离田后送往发电厂。“我来陡沟村6年多,今年是最轻松的一年。”童俊杰笑着说,今年的午收可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与他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怀远县古城镇东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辉。今年东张村种植了5600余亩小麦,收获了近2万捆秸秆。没在村里的堆场放几天,就经由秸秆经纪人组织运往发电厂和工厂,村子里一个火星没有。“镇里统筹安排好,全部组织机械化作业。这边收割完,那边就来集中打捆离田。”余辉道出了关键所在:化解秸秆禁烧与农民抢收抢种的矛盾。及时打捆、及时运输,省事又省心,还不耽误下一季的水稻种植。农户说起来都竖大拇指,谁也不想点火烧田了。
采访中,童俊杰和余辉都说,不光要瞅准天时地利,科学调度农机,日常巡查还得依靠科技手段。比如数年前启用的无人机和“蓝天卫士”,能在关键时段、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村干部在家里用手机也能一览无余看田,效率自然提高。
村干部们的轻松,还能在农户那里找到答案。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怀远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尚跃对田里的一切活计都无比熟悉。可是从2016年开始,他不再延续传统的耕种方式——午收后烧了秸秆做草木灰,而是全部打捆离田。今年他家种了2200多亩小麦,加上代管的有3万多亩。为此,尚跃专门租赁了打捆机,将秸秆整理之后按照不同的质量等级分别卖给发电厂、饲料厂和生物质肥料厂。
“然后再做灭茬处理,用旋耕机把根茬翻到田地里。”说起地里的农活,尚跃立即来了精神。他告诉记者,过去烧秸秆是因为不烧不行:农时就那么几天,要赶紧腾地种水稻。麦茬、秸秆不烧掉,水稻就种不下去。如今有了“铁牛”做帮手,麦茬不在话下,回归土地成为肥料,也就不用因循几千年的耕作方式。
“我市午收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率基本达到了100%,这是禁烧中非常关键的一点。”采访中,赵入德认为农机的社会化服务至关重要。正是因为电厂、秸秆经纪人、农机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发挥了作用,通过农机带农技、农技带农艺,在收割、控茬、打捆、收储、灭茬、旋耕、播种等环节提供标准化、全流程、系列化服务,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农民的双手,在抢农时环节直接胜出。
有市场有效益 秸秆成了香饽饽
也正因如此,今年我市继续将秸秆禁烧的目标定为“零火点”,并将秸秆综合利用率定在90%以上。如果将去年与今年的禁烧方案做个对比,数字中也隐藏着禁烧的答案。今年我市计划,秸秆的产业化利用量占总量比例达到48%以上、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总量比例达到30%以上。而去年的综合利用率虽然同样是90%以上,但是产业化利用量占比是30%以上、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比20%以上。两相对比,能明显看出秸秆除了还田之外,还有更大的市场。
对此,市环境监察支队稽查科科长葛贵惠感触最深:我市前些年刚开展禁烧工作时,秸秆离田后没有出路,常常就堆放在房前屋后、路头渠边。晴天是火灾隐患,要是一场大雨下来,沤烂的秸秆顺流而下进入沟渠池塘,不光堵塞了河道,还形成了新的污染。“当时简直想象不到禁烧工作能这么轻松。其实,‘禁烧’是要求,‘利用’才是保障。”葛贵惠说,有了出路,再也看不到堆成山一样的秸秆垛了。
从看似不可能到可能,根本出路还在市场。采访中,赵入德用“一主五辅”来形容。“一主”,即为秸秆还田,虽然还是主要利用方式,但比例逐年在下降;“五辅”,分别是作为生物质发电的能源化利用,作为有机肥的肥料化利用,作为菌菇种植的基料化利用,作为板材以及生物基产品的原料化利用,以及作为畜禽口粮的饲料化利用。这其中,能源化与饲料化是大头,能占产业化利用的一半以上。而这几年,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比例也明显上升。随着众兴菌业一期等项目投产,今年我市秸秆产业化利用率有望首次超过还田比例。
产业化利用,关键在项目。如今,全市500吨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企业有68家,年利用秸秆能力超过200万吨。众兴菌业、现代牧业、莱姆佳、万华板材、生物质电厂、丰原集团等成为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我市重点培育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三个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目前入驻园区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3家,年利用总量110万吨以上,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说起我市近年来新引进的项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2018年引进了万华板材,全部投产后年利用秸秆20万吨左右;众兴菌业二期即将投产,每年能吃掉12万吨秸秆……”他还特地拿去年引进的万豪能源举例:秸秆与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沼气,经提纯成为生物天然气、食品级二氧化碳,剩下的沼液、沼渣又拿去做有机肥。秸秆在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都产生增值,最后作为肥料回归土壤,正是生态循环农业所倡导的闭环运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秸秆还被赋予更多的利用可能。目前,丰原集团已经拥有秸秆制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每4吨秸秆就能生产1吨聚乳酸和1吨环保板材,且具有环保、无毒、可降解的特性,能有效减少石化能源、粮食的消耗,是环保领域的抢手货。同样的还有万华板材,源于欧洲的制造机械与加工技术,每年能将20万吨秸秆制作成生态板材,业内好评如潮。
“去年我市产生420万吨秸秆,收集离田的有350万吨。综合利用量是32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2.02%。”赵入德熟练地报出了一组数字:320吨秸秆中,产业化利用率达到47.83%。按照利用方式计算,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分别占利用总量的52.39%、28.16%、15.31%、2.43%、1.71%。正是有了之前的探索,秸秆真正从“农林废弃物”变成了资源、商品,政府才有底气不断增加产业化利用比例。
要是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蚌埠奔走劳作的秸秆经纪人中,不少人操着东北口音。他们带着打捆机械远道而来,最远能将蚌埠的秸秆送到山西、内蒙古的饲料厂。“这说明市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也因为有针对性的引进秸秆利用项目,形成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农民才打心里不愿意烧了。”采访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总结,秸秆有了出路,禁烧水到渠成。
有试验有基础 今年效果更加好
生产工艺改进、基础设施完善,尤其是引进综合利用项目形成巨大的需求,都是支撑着我市秸秆禁烧的运行逻辑。“过去秸秆禁烧,一是难在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耕种习惯,二是难在秸秆没有去处,产生不了直接的利润,一烧了之是最便捷高效的办法。”采访中,童俊杰告诉记者,他2014年刚到村里的时候,禁烧全凭村干部死看硬守。
而采访尚跃的时候,他也直言:要是能隔个三五年让烧上一趟就好了。“烧了化成草木灰能肥地,高温还能杀灭病虫害,来年有个好收成。”他小声嘀咕,自从2016年以后,自家田地里的秸秆就全部还田。这五年下来,他始终担心病虫害没有根除,虫卵藏在秸秆里深植地下。万一碰上哪年气候潮湿,虫害爆发可怎么办?
对此,试验就能说明问题。赵入德告诉记者,市农业农村局曾于2015年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还田试验。还田后根据不同的茬口,开展板茬直播玉米、旋耕粉碎整田播种水稻、旋耕粉碎镇压播种小麦等。几年下来,试验田里的粮食依然高产,可见尚跃的担忧是多余的。此前,五河县小圩镇四陈村也在全村推广旱稻板茬直播技术,用事实说服农民。“过去农民都有畏难情绪、将信将疑,对新的种植模式不信任。通过前期试验推广农业技术,改变了传统种植习惯,还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村干部笑着说,焚烧秸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理念已成为共识,农民打心眼里支持,行动上自然配合。
不过,赵入德也提醒,秸秆长期还田的土地,最好过几年就进行一次深翻,把表面蓬松的土壤压下去,把底层的土壤翻上来,二者进行完全深入的混合,既能让秸秆充分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解决“弹簧土”造成种子扎根不牢的问题。“今年全市将在秋季对部分连续三年还田地块进行深翻作业,作业总面积将达20万亩以上。”他说。
如今,午收告一段落。据统计,今年午季全市小麦总播种面积436.9万亩,产生秸秆约200万吨。初步测算,约90%秸秆离田利用。要在短短几天内完成秸秆的打捆、离田和收储,每个环节必须衔接顺畅,时间精确到小时级别。在“三夏”战役中,全市约有专业秸秆打捆队伍200余个,秸秆收储经纪人近300人投入“战斗”。此外,在原有90个收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60多个,对粮食主产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单季秸秆收储能力超过37万吨。
科学禁烧,以用促禁。秸秆从收割到离田、收储、利用已初步形成了完整链条,农户收入增加,产业得到发展,真正捡拾起了农业的另一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