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文明市民”榜

2020-07-06 08:21 蚌埠新闻网  

编者按:

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文明市民”榜,十位我们身边的普通市民获此殊荣,并同时入选“蚌埠好人”榜。

市民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主体,更是城市文明成果最大受益者。本报将这十位“文明市民”的事迹摘要刊登,希望能够发挥他们的标杆效应,带动每一位市民在举手投足间塑造美丽,让文明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通过培育过硬的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软实力”。

杨宏德

人物简介:杨宏德,男,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蚌埠市龙子湖区东升街道地委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疫情防控期间,杨宏德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初心、担使命,无私奉献,全力以赴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地委小区30栋的楼长,多年来,杨宏德一直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人们经常看见他身穿红马甲忙碌的背影。2020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突然打响,杨宏德一直关注国内各地的疫情,年近八旬的他心急如焚。“我是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不能坐视不管,我要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为国家分担一些困难。”杨宏德响应社区号召,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考虑到他年事已高,社区工作人员劝他回家休息,他却坚持要加入志愿者队伍。

摸排情况、张贴公告、悬挂标语……从大年初五开始,每天小区里都能看到杨宏德忙碌的身影。有人问杨宏德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他说:“我熟悉社区的情况,沟通工作做起来比较方便,绝大多数居民都很配合,也理解我们的工作。”

杨宏德的手机用了多年一直不舍得换新的,但社区号召党员捐款时,他却积极响应第一时间捐款。有人劝他:“您都这么大年纪了,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保重好身体,养老金自个儿留着花吧。”杨宏德说:“我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钱够用就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没法上抗疫一线,希望用这笔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景铸

人物简介:刘景铸,男,蚌埠市蚌山区政协委员、蚌埠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会长、“我们·长友理”社区公益联盟负责人。

事迹简介:疫情发生后,刘景铸坚决贯彻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将自己经营的多家美发店面暂停营业,并在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呼吁大家携手并肩、奉献爱心,收到会员捐款15150元、护目镜25个,全部用于蚌山区疫情防控工作。

看到有的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只能吃方便面,刘景铸坐不住了,他组织协会党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将协会收到的400斤水饺、汤圆煮熟分送给9个社区,并筹集30件军大衣,捐赠给一线防疫值守人员。

特殊时期,理发这件平常小事成了“难题”,刘景铸多次组织协会发型师志愿者开展“圆梦微心愿,义剪暖人心”免费理发活动。为避免人员聚集,刘景铸提前对接活动场所,实行错时理发,微信群排队户外候剪,现场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发型师严格落实理发工具一人一消毒措施,确保个人防护安全。疫情期间,刘景铸共发动“我们·长友理”社区公益联盟发型师志愿者200余人,分赴全市各疫情防控点,为乡街、社区、环卫、医院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开展义务理发60余场次,累计服务8600余人。

“政协委员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己所能为社会扎扎实实地做点事。”刘景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以来,他坚持为敬老院、福利院老人和儿童等免费理发数千人次,捐款8万余元。2018年12月,区政协首个界别“我们·长友理”社区公益联盟成立,作为社区公益联盟负责人,刘景铸带动协会69个理发店,实施“认领爱心”计划,为辖区40余名行动不便人员长期上门免费义剪。2019年,“我们·长友理”社区公益联盟,被区文明委授予“最美志愿组织”,在九届三次全会上,区政协为刘景铸颁发了“服务蚌山发展特别贡献奖”。

目前,刘景铸正联络三县协会会员逐步加入联盟,希望“我们·长友理”社区公益能走出蚌山,覆盖全市甚至更大的范围,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陈新奎

人物简介:陈新奎,男,196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蚌埠日报社出版部主任,主任编辑。

事迹简介:新冠疫情发生后的50多天里,陈新奎没有休息,一直奋战在出版一线,为这场战胜疫情的新闻战、宣传战提供了坚强的舆论支持和有力的舆论引导。生活中的陈新奎待人热情,乐善好施,主动结对帮扶贫困户,助其完成“微心愿”;家庭和睦,曾荣获2015年度市区两级“最美家庭”称号;他热心公益,参与义务献血33次共11000毫升,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铜奖、银奖。

1月28日,蚌埠日报社恢复报纸出版,周末打破惯例继续出报,陈新奎闻令而动,立即调配安排出版人员。从1月28日起至3月23日,近两个月时间里,陈新奎连续奋战在出版一线,没有休息一天。其间,出版部先后有4位同志小区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而被居家隔离,陈新奎统筹安排人员,克服了人手少的困难。有一段时间,他除了参加总值班外,还要顶替居家隔离的校对同志进行文字校对工作。

2017年,陈新奎与固镇县杨庙乡赵湖村年近七旬的五保贫困户赵文军结为帮扶对象,几乎每月都会抽时间买些生活物品去探望他,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尽力满足他的“微心愿”,春年、中秋等节日更是不会忘记,每年都去探望,送去节日物品,让赵文军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除此之外,陈新奎还热心公益事务,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气的文明祭祀值班、单位交通文明劝导执勤等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陈新奎有两本蚌埠市献血办公室的“免费用血证”,上面33次献血记录呈现出了他25年无偿献血11000毫升之路,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铜奖、银奖。

由于工作认真,表现突出,陈新奎在报社工作的20多年,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所采访或编辑的稿件多次获得安徽省新闻奖一、二、三等奖。他的家庭,于2015年被市妇联和禹会区妇联授予市区两级“最美家庭”称号。

周华健

人物简介:周华健,男,1993年8月出生,共青团员,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职工。

事迹简介:周华健是蚌埠市中环水务一名“90”后职工。疫情期间,他在坚守水质化验岗位保障城市供水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执勤,并向武汉红十字会捐出自己两个月的工资。

周华健积极参加禹会区安排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参加西湖观邸、喜迎门小区疫情防控执勤。2月中旬,根据市区两级文明办的工作安排,他在做好查验进出小区人员证件、测体温、帮助居民病毒消杀的同时,还配合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张贴禁止穿睡衣出门的宣传招贴画、悬挂横幅,对穿睡衣出行的居民进行劝阻。在此期间,有的居民不听劝阻执意穿睡衣出行,有的对他不理不睬,还有的出言不逊,他都能面带微笑耐着性子上前劝、细心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影响着居民,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对文明的向往。

疫情期间,周华健自行打印300份保护野生动物、拒食野味、不传谣不信谣的科普资料,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转发“禁食野味,从我做起”的倡议,呼吁身边的亲人朋友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正确认识野生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得知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后,大年初一晚上,周华健向武汉红十字会捐出自己两个月的工资——6513.72元,对于刚进公司不久的他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说:“疫情期间,我去不了武汉,做不了奋战一线的‘逆行者’,我只能捐点钱尽点心。”

今年清明节公墓实行封闭式管理,市民政局组织社会团体,从3月7日开始对市平山公墓等的墓穴进行卫生保洁,代为统一祭扫,敬献鲜花。作为环保公益协会的一分子,周华健穿上红马甲,代逝者家属清扫墓穴周边、清洁墓碑,并为逝者敬献鲜花,寄托哀思和缅怀。

陈华

个人简介:陈华,男,汉族1972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蚌埠崇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事迹简介:疫情期间,陈华多方奔走,筹集口罩捐赠地方政府,累计捐赠了口罩约26万只,价值约35万元防控物资,为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提供防控保障。他不计个人得失引进口罩生产线,带领企业全面转产生产口罩,用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承担起社会责任。

疫情发生后,医用口罩紧缺,陈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春节前,他四处打电话、找门路,张罗着购买口罩捐赠的事,无暇回家过年。历经万般困难,陈华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生产厂家,为他挤出口罩20万只口罩,陈华连夜开车运回蚌埠。1月27日,口罩运回的当天,陈华就亲自交给淮上区政府。当他们准备付款时,陈华却说:“疫情严重,你们临危不惧,工作在抗击疫情一线,这些口罩作为我对抗击疫情的支持,这个钱我是不要的!”

随着疫情的蔓延,口罩等医疗物资用品从外地购买已经非常困难。陈华的公司以生产销售医疗器械、消毒、防护产品为主,以前有生产过口罩的经验,依然具有相关技术,但现有生产线不能满足口罩生产要求。作为公司董事长,陈华没有过多考虑,决定转产恢复口罩生产,重新引进新的生产线。

下定决心后,陈华的电话一刻都没停过,经过多方联系,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几天后,陈华终于从河南的一家企业“搬”来了口罩生产线,跟着这条生产线一起来的还有河南企业的负责人和十几名技术熟练的工人。

从搬迁到机器调试的几天里,整条生产线一直没有生产,而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喷布的价格也从原来的每吨2万元涨到了20多万元,陈华没有因此而犹豫。2月6日,崇迪生物科技正式启动口罩生产,工人24小时轮班上岗,生产线满负荷高效运转,生产出的口罩供给我市疫情防控一线使用。为了保证生产线稳定运行,陈华和设备负责人一直坚守生产一线,其间他还因心脏问题累倒在车间。

由于转产口罩,陈华不得不将很多订单推迟交付,客户听说他转产口罩也表示理解。“我们一定会开足马力生产,多生产一个口罩,就能多保障一分健康。”陈华说,“这是企业必须担起的社会责任。”

韩绪林

人物简介:韩绪林,女,1981年出生,汉族,高新区文竹苑社区君临天下小区居民。

事迹简介:为了照顾患病的孩子,韩绪林当起了全职妈妈,她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为孩子树立榜样。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成为社区志愿者,无私奉献回报社会。

疫情发生后,韩绪林主动向文竹苑社区请缨,穿上红马夹,成为一名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2月3日,文竹苑社区所辖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根据社区安排,韩绪林到君临天下小区出入口执勤。在小区门口,韩绪林对来往居民逐一核实并登记出入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居民限制外出,严格控制本小区以外人员进入小区,给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消毒。

在社区的招募下,防疫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韩绪林被分配到巡逻组。每天早上8:30、下午2:30和晚上7:30,韩绪林都会在迎河碧水湾、天下墅、君临天下三个小区进行巡逻,风雨无阻用喇叭进行宣传。

“我做志愿者就是为了回报社会,孩子做脊柱侧弯手术时,得到过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社会有需要,我作为全职妈妈,只是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韩绪林说。

在日常生活中,韩绪林注意文明用语,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和孩子一起出门,她总是教育孩子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交通信号灯,告诉孩子作为文明市民应当遵守的规则。疫情缓解之后,韩绪林有时带着孩子和志愿者们一起巡逻,妈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有时遇到不文明行为,孩子也会有模有样地制止。

强作培

人物简介:强作培,男,1952年7月出生,龙湖新村街道金滨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1月30日,强作培来到社区,主动申请加入到社区抗疫工作队伍。不管刮风下雨,每天他都准点出现在楼道进行地毯式消毒,拿着喇叭穿梭在辖区各个角落,看见广场有人聚集聊天不戴口罩,就立马上前劝导。

龙湖二村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开放式小区,社区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可随着疫情的发展,老年人的抵抗力较差,易成为感染人群,得知这一情况后,强作培便每天在社区广场进行消毒时,都会对老人们开展疫情宣传,督促大家佩戴好口罩、减少外出,确保自身安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他对进出辖区的人员及车辆情况进行严格查验,确保无其他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时刻守护着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2月29日下午,强作培在社区卡口值班时,一位居民来到路口告诉值班人员:小区里有一位老人独居家中不慎摔伤,急需救治。强作培得知后,立即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赶到老人家中,他一边嘱咐社区人员与老人家人联系,一边迅速地将老人送往附近的卫生服务站进行止血包扎。在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老人得到及时救治,其家人收到消息后,也对强作培等志愿者表示感谢。

多年来,强作培致力于社会公益,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困难人群。小区许多老年居民的子女都不在身边,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强作培经常伸出援手。谁家灯泡坏了,他就自掏腰包给换上;谁家下水道堵住了,他立马上门帮忙疏通……退休后,强作培就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他热心公益、关爱弱者,遇到不文明现象,他敢于指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强作培一大早就从自家门口开始清扫,整理乱堆放的垃圾,规范乱停放的车辆,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强叔”。

胡贵玉

人物简介:胡贵玉,男,196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怀远县荆山镇人,建强社区民政协理员。

事迹简介:早上天还没亮,胡贵玉就已经起床,简单洗漱后吃了点早餐,时间刚到六点,戴上口罩,胡贵玉骑上自己的电动车就去上班了。六点四十分,胡贵玉来到了社区的防疫执勤点,和值夜班的志愿者做好交接,便开始他一天的工作。“疫情还没结束呢,赶紧把口罩戴好,不要掉以轻心。”这样的提醒胡贵玉每天要重复上百遍。

除了在卡口执勤,胡贵玉每天还会来到村里面的菜市场附近巡逻,提醒大家戴好口罩、保持距离,买好菜就赶紧回家,不要扎堆;对菜场的商户们,提醒他们每天营业完后一定要把当天的垃圾及时清理掉,保持菜市场周围的干净卫生,配合志愿者做好消毒工作。

“安康码”安装期间,胡贵玉和志愿者们一起,到村庄里挨家挨户帮居民们安装“皖事通”APP。有的村民不理解,胡贵玉就一一做好解释,他说:“我眼睛也不太好,他们帮大家安APP,我就帮着做一点解释的工作”。

晚上下班回家吃过晚饭,胡贵玉又到自己所居住的乳泉社区执勤至夜里11点,他说自己是乳泉社区的居民,理应为社区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疫情初期,口罩供不应求,胡贵玉多方打听,买了一百多个口罩给村里的困难户,看到路过的村民没有口罩他也会提供。看着胡贵玉每天早出晚归,每天的保护措施也只有一副口罩,家人劝他:“你请假吧,社区少你一个也没关系,况且你年纪还这么大了。”胡贵玉却说:“你不上,我不上,谁还去执勤?我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退伍军人,理应去守卫群众的安全”。

杨文友

人物简介:杨文友,男,1965年11月出生,五河县城关镇文昌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杨文友是五河县水岸名都小区保安,他从一名普通保安员干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以高质量的服务获得到小区业主的一致好评,成为小区的保安队长。

岗位小责任大,小区保安肩负着维护小区正常秩序的重任。杨文友常说:“保安保安,就是要保护小区平安。我没有多少文化,但我知道要多走、多看、多巡查、多与业主沟通。”作为小区保安队长,杨文友认真履职,每天组织队员对小区进行安全巡查,他认真钻研业务,学管理、求经验,在保安队伍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安全巡护是物业保安的一项重要工作,杨文友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岗,对小区进行巡视检查。小区出入口、消防通道、楼道、垃圾房,每一个“犄角旮旯”都留下他的身影,每天的平均步数都是三万步以上。

今年年初,一名业主在家中煲汤,因临时有急事出门,火忘记关了,汤烧干以后开始冒烟,幸亏杨文友在巡逻时候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十年如一日,杨文友做好小区安全巡护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小区安全隐患多起,确保了小区居民的生活安全。

虽然保安工作是主责,但是居民哪里有需要,杨文友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他总是帮助清理小区里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今天有一分力气绝不留到明天。居民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经常会把一些玻璃碎片装在建筑垃圾袋里,杨文友只能带领队员徒手分拣,手指经常被玻璃碎片划伤。多年来,他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干着很多“分外之事”,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点赞,“有事找杨队”成为了水岸名都小区居民常说的一句话。

如杨文友自己所说:“保安这项工作虽然平凡,却很有意义,是展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平台。”秉承这种理念,杨文友在保安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马金奎

人物简介:马金奎,男,汉族,196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在固镇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工作。

事迹简介:疫情期间,马金奎坚守岗位,每天对进入农贸市场商户宣传,进出市场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查看是否携带通行证明,巡查市场内有无野生动物销售等大幅度、全覆盖宣传,全力做好农贸市场管理服务工作,有力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疫情期间“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

疫情发生初期,不少商户对新冠肺炎病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感觉呼吸费力就把口罩去了,部分顾客也不注意个人卫生防护,有的甚至带宠物进入市场。为此,马金奎和同事们苦口婆心地劝阻,也没少得罪过人。在他不厌其烦地宣传下,大家都自觉戴上口罩,遵守防疫规定。

为了把病毒传染的风险降到最低,马金奎在与同事们商量后,决定根据农贸市场实际情况在门外的空旷地带架设临时围栏,增设临时销售市场。在他们的倡议下,市场商户还提前预称2斤、1斤等不同规格的零售菜品,减少称重时间,方便顾客挑选。

市场人员密集、流动快,疫情防控责任重大。除了严格要求同事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马金奎还带头值班,和同事们一道对每个商户落实“三查”措施,在做好巡逻、健康宣教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各类买卖纠纷。

春节前,马金奎在体检中发现,心脏主动脉血管存在较为严重的狭窄问题,要不是因为疫情,他已经按照医嘱装上了支架。“党员干部身上有责任,不能在这个时候借故打退堂鼓。”收到疫情防控的通知后,他硬生生地把这事情给压了下来,他说:“医护人员在一线舍生忘死都不怕,我们苦点累点怕什么,守好老百姓的‘菜篮子’,也是我们为阻击疫情做的贡献。”

蚌埠新闻网记者 吴媛媛 整理

18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