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秋浦河
文/崔建华
早已听说过石台县的秋浦河是“一条流淌着诗的河”。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仙李白曾五次来过这里,足迹遍布秋浦河两岸,留下了45首诗作,其中有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描写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使秋浦风光名传千古。
八月初,旅行社推出了石台补硒康养旅居八日游,我们几位旅友欣然同行。早晨七点,我们乘坐旅游大巴,向石台县进发。中午十一点左右在服务区吃了午餐,下午不到二点,车到达石台县大演乡新火村的一家民宿,接走了上一批游客,我们则入住这里,开始了在大山中八天的“体验原生态”的旅居生活。
新火村为皖南石台县大演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距牯牛降风景区仅2公里,被大山环抱,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因山腰常常云雾缭绕,被冠以“大演仙境”。秋浦河支流剡溪河穿村而过,为村庄增添了灵动之美。新火村现已打造成康养休闲之村,村里到处都是为游客提供食宿的民居。当天下午,民宿老板为我们安排好房间,介绍了一日三餐的时间、周边的景点以及接下来几天的活动安排。略作休息,我们便迫不及待地邀请年轻的民宿老板带我们去探访那条流淌着诗的秋浦河。
秋浦河是长江在安徽池州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仙寓山和祁门的大洪山,蜿蜒一百多公里注入长江。老板开着七座的小面包车,沿着村庄前面的彩虹观光大道前行约二十分钟,靠边停车。我们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走近了那条缓缓流淌着诗意的秋浦河。抬眼望去,秋浦河如一条蓝色的绸带漂浮于青山之间。河水碧蓝,清澈见底。秋浦河对岸,银杏、水杉、樟树、女贞树、石楠树布满山峰。山水之间,一层薄薄的轻烟如梦似幻。俯视河面,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蓝。河底碧绿的水草和奇形怪状的石头清晰可见,波光潋滟,山峦叠翠,美若仙境!只有这澄碧如秋的绿水,才让李白写出了“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的千古诗句。而且他在诗中描述的“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等诗句,也成为秋浦河两岸秀色的真实写照。可以断言,诗仙李白如果不游秋浦河,也绝不会有如此反映真实生活的佳句。我们沿着河的左岸缓缓前行,两岸绿树成荫,垂柳依依。那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宛如羞涩的少女在对镜梳妆。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荡起一环环俏影。远处,青山连绵起伏,空明灵秀,美轮美奂,宛如一幅幅深邃而细腻的水墨画,尽显山川之灵秀,花鸟之生机。让人心旌摇荡,引发无限遐思。
我们沿着河岸的步道边行边赏边发感慨。此时,远处的河面上,十多只红、黄、蓝色相间的皮筏顺水飘然而来。皮筏上游客身上的红色救生衣配着皮筏鲜亮的颜色,就像一朵朵艳丽的山花在绽放摆动,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民宿老板告诉我们:这些皮筏都是从秋浦渔村漂过来的。秋浦河的最美河段在石台县的秋浦渔村,每年夏天旅行社推出的秋浦河漂流的地点。提到秋浦渔村,我忽然想起出来旅游前曾做过功课,据说有一次,李白看到一位渔夫在河中捕鱼,妻子在秋浦渔村边的竹林中捉鸟,便写下了“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秋浦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场景。
望着漂流远去的皮筏,民宿老板指着不远处的一个集镇说:那儿就是秋浦河流经的乡政府所在地大演乡。哦,我知道,秋浦歌中最著名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就是李白在这儿泛舟时所作。遥想一千多年前,诗仙来秋浦游山玩水,饮酒作诗,岂不悠哉乐哉,愁从何来?我不得而知。
太阳快要落山了,民宿老板催我们上车回去吃晚餐。望着夕阳下美丽的秋浦河,我仿佛听到每一朵浪花都跳动着诗的旋律,也仿佛看到,每一道波纹都映照着诗仙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