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费选哪个档次更划算?60岁后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这道困扰城乡居民多年的“民生算术题”,如今在蚌埠有了智能化解答。近日,蚌埠市正式上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器”,参保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在手机上输入缴费年限、缴费档次等基本信息,即可一键测算未来养老金待遇水平,真正实现“养老有数,生活无忧”。
这一便民举措的背后,是社保服务从“群众跑腿问”向“数据跑路算”的深刻转变。而在这场变革中,千千万万像田女士一样的普通参保人,正成为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坐在家里就能算清养老金”——一位农村妇女的养老期待
在蚌埠经开区长淮卫镇仇岗村,田女士再过2个月就要正式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了。这段时间,她逢人便说:“缴了这么多年的保险,终于要见到回报了。”
这份期待始于2012年。那一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首次在村里落地实施。48岁的田女士看着邻居陆续参保,也动了心。“当时工作人员讲,缴得越多、时间越长,将来拿得就越多。”回忆起当年的选择,她说,“虽然孩子还在上学,经济不宽裕,但想着老了不能全靠子女,还是选了每年1000元的档次。”
自此,她坚持连续缴费14年,从未中断,个人累计缴费达14000元,加上政府补贴总额1125元,其养老保险总缴费额为15125元。
今年9月,村工作人员带着宣传册上门,带来了新消息:“现在不用跑镇上了,微信扫一扫,自己就能算能看。”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田女士打开“蚌埠人社”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进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器”页面,依次输入缴费年限、缴费档次,点击“测算”按钮——不到10秒,屏幕上跳出结果:预计每月可领取养老金约318.81元。
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参保人员使用城乡居保待遇测算器
田女士笑着说,看到数字那一刻,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一个月三百多块,买米面油绰绰有余,再加上自家种些菜啥的,基本生活稳稳当当。”
更让她感慨的是便捷性:“以前想问待遇,得托亲戚去镇里打听,现在坐在屋里就能查,年轻人不在家也不犯愁。”如今,她成了村里的“政策宣传员”,逢人就说:“缴养老保险不吃亏,还能足不出户算待遇!”
破解“算不清”难题 数字化工具让政策更透明
长期以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涉及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政府补贴、计发月数等多项参数,计算过程复杂,群众普遍反映“政策看不懂、待遇算不清”。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依赖人工公式逐项推演,效率很低。
为回应群众关切,蚌埠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推出“城乡居保待遇测算器”,将专业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数字化工具,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手机上。该测算器已嵌入“蚌埠人社”微信公众号平台,操作简便、响应迅速,实现了“一键测算、结果可视、政策可读”。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测算器依据现行城乡居保制度设计,综合考虑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标准等因素,自动模拟生成待遇预估结果,帮助居民科学规划参保策略,增强“早参保、长缴费、选高档、待遇高”的政策认知。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工具,让更多人明白‘今天缴什么,明天得什么’,从而主动参与、持续参保。”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升级进行时 百万群众共享智慧社保成果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蚌埠市已有52万城乡居民正在享受城乡居保待遇。近年来,随着基础养老金标准逐年上调,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老有所养”的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
此次待遇测算器的上线,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公共服务理念的跃升。它标志着蚌埠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体系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也让“看得懂、算得清、办得快”的社保服务成为常态。
未来,蚌埠还将持续推进社保数字化转型,探索更多“指尖办理”应用场景,推动政策精准触达、服务无缝覆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对于仍有疑问的居民,可前往户籍所在地村(居)工作站咨询,或拨打蚌埠市人社局咨询电话12333,获取权威指导。
蚌埠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