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滨湖学校 四(14)班 吕甜心
当你第一次听到“人工耳蜗”这个词,或许会感到好奇又期待。但请相信,这小小的科技产品,正是为我重启听力世界的钥匙。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某些原因,从出生起就失去了听力,从那一刻起,便多了一个称呼:“听障人士”。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于是,我们需要一种能帮助我们恢复听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电子产品——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模拟真耳的工作原理,帮助听障人士重新感知声音。它分为两大部分:声音处理器和植入体。植入体通过手术安放在耳后头皮下,里面有磁铁、接收器和电极;声音处理器则是体外机,可以挂在耳朵上或固定在头发上,由麦克风、导线、电池和头件组成。市面上常见的有挂耳款和发夹款。有人常问我:“为什么你头上总有两个圆圆的东西和两根线?”甚至有人给我起外号叫“天线宝宝”,因为我佩戴的就是发夹款。
其实,对女孩子来说,耳蜗还算友好——藏在头发里既轻便又稳固,跑跳都不怕掉。技术不断进步,如今已经有了无线款,外机缩小成一个小巧的圆形;而未来,还会有全植入式耳蜗,真让人期待。
那么,人工耳蜗是怎么让我们听到声音的呢?
首先要进行全麻手术,医生会在颅骨上打磨一个凹槽,将植入体放入头皮下,并把电极插入耳蜗,再缝合伤口。经过一个月的恢复期后,就能到医院“开机”。开机后,当别人说话或发出声音,外机的麦克风会收集声音并转化为信号,这些信号通过电极刺激耳蜗神经,再由大脑“翻译”成我们能理解的声音。
但人工耳蜗并不是手术后就能立刻听懂的——它需要康复训练,需要耐心与毅力,就像学走路一样,一步一步,跌倒又爬起,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方向。
人工耳蜗和所有电子产品一样,会没电。晚上我要把它取下充电,所以我的夜晚总是安静的;白天如果电量耗尽,就要及时更换电池。它还有个弱点——怕水。所以天气炎热时,我不敢参加剧烈运动;外出游玩时,也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尽情戏水。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伴侣,没有它,我就无法感受世界的声音,所以我会用心爱护它。
人工耳蜗被称为近20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帮助无数听障人士重新听见声音,让我们能清晰聆听世界,让每一段声音都触手可及。有声世界已经为我打开,未来,我会和我的小耳蜗一起,走向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指导老师:王园园
注:稿件已在2025年10月15日《蚌埠日报》7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