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年街道同乐园社区:织密应急救助网 温情帮扶解民忧

2025-10-23 17:02 蚌埠新闻网  

5月7日,蚌山区青年街道同乐园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在奋勇巷45号正式成立,旨在聚焦居民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为政府社会救助未覆盖或救助后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及个人提供应急性、过渡性生活救助,业务涵盖善款筹集、扶贫济困、慈善救助及交流合作,为社区困难群体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多元筹资 + 规范运作,筑牢救助 “双保障”

为确保救助工作 “有钱办事、依规办事”,互助社创新构建 “政府引导 + 居民参与 + 社会共建” 的多元筹资体系。成立初期,不仅争取到蚌山区民政局 1 万元专项补助,还通过“线上扫码捐+线下集中捐”的方式,动员社区居民与辖区企业联动捐赠2万元,为应急救助储备了充足资金。在此基础上,互助社进一步推出 “三审三公开” 监管机制——救助申请需经社员代表初审、理事会复审、居监委终审,全程通过社区公示栏公开;同时制定《互助社章程》,明确成员职责、救助标准及资金使用规则,引入“积分制”管理社员参与度,每季度召开例会梳理问题,每年接受居民代表审计,确保资金使用透明、运作规范有序。

在救助执行层面,互助社依托社区网格员、楼栋长搭建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排查网络,通过日常巡查、居民反馈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并建立应急救助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实施先行帮扶,杜绝因流程繁琐延误救助时机。针对不同困境群众,互助社摒弃 “大水漫灌” 式救助,通过入户核实、多方求证精准掌握困难家庭需求、致困原因及帮扶缺口,实现“靶向救助”——既解决眼前物质难题,又对接就业岗位、学业辅导等资源,推动 “输血” 与 “造血” 相结合。此外,互助社还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 联动平台,整合资金、岗位、服务等资源形成“1+N”救助模式,并在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通过心理辅导、志愿者陪伴关注困难群众心理状态,让救助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街社联动 + 典型引路,彰显救助实效

青年街道作为互助社的 “坚强后盾”,量身打造“清单化指导 + 常态化监管 + 精准化服务” 支撑模式。街道制定《互助社运营指导清单》,每季度开展政策培训;建立 “街道 - 社区 - 互助社” 三级监管网络,每月抽查资金使用及档案管理情况;同时协调民政、卫健等部门开通 “绿色通道”,为互助社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服务,全方位保障互助社高效运转。

在精准救助理念指引下,互助社涌现出多个温暖人心的帮扶案例。2025年1 月,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回族居民马某的困境——37岁的马某未婚无子女,父母及妹妹均已去世,此前靠打零工维生,因长期照顾残疾多病的父亲落下腰痛病,最终瘫痪在床并生出多个褥疮,生活陷入绝境。互助社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将马某送往养老院照料,随后组建 3 人调查组,通过入户核实、走访邻里确认情况。考虑到马某无监护人,互助社全程代为办理救助手续,还联系银行上门为其办理银行卡,同步协助对接社区民政工作站办理低保、联系残联加急进行残疾等级认证,用 “一条龙”服务帮马某渡过难关。

此外,互助社还积极拓展服务内涵,深化帮扶实效。通过与辖区 “同乐志愿者公益协会” 签订帮扶协议,为困难人员白某家庭争取到 2430 元救助资金及微波炉、助行拐杖等物资;2024-2025 年期间,持续为回族患病小朋友艾某某捐款捐物近万元,并安排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为其提供心理辅导与学业规划指导。同时,协调辖区共建单位 “市供销社” 每年节日慰问 2 户困难群众,组织志愿者为多名困难家庭开展全面清扫、赠送生活用品,实现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关怀的全方位暖心救助。

未来可期,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

同乐园社区 “救急难” 互助社将继续秉承 “扶贫济困、慈善救助” 宗旨,坚持“主动发现、精准救助、严格审核”原则,进一步联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辖区企业等各方力量,不断完善救助机制、拓展服务范围,让更多陷入突发性困难的家庭感受到社会温暖,逐步将互助社打造成基层民生保障的 “温馨港湾”,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升居民幸福感贡献更多力量。     (王莉)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