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童年
文/王 琦
女儿两岁半了,活泼好动、乐于表达,最喜欢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起因是我父亲带她坐过一次公交车去公园游玩。自此,只要走在街上看到公交车路过,她总会兴奋地说:“公交车!我要坐公交车!”
七月的一个周六上午,妻子早早出门去加班了,女儿起床后,我问她:“今天想去哪里玩呀?”女儿说:“去看小乌龟!”“那爸爸带你坐公交车去花鸟市场好不好?”“好!坐公交车喽!”
公交车站就在小区楼下,没等多久车就来了。由于住的地方离始发站较近,车上也没多少人,司机师傅看我抱着孩子,等我们坐定后才驶离站台。
公交车平稳前行,窗外风景流动。掠过红色的消防车,她睁大眼睛问:“这是什么车呀?”“消防车,是执行救火任务的,车里有水枪,车厢里装了好多好多水,还有的消防车可以带着几十米高的梯子去救人,可厉害了。”不一会儿,女儿指着窗外说:“爸爸看!挖掘机!”原来路边有一处施工路段,路口处停了一台黄色挖掘机,因为市区修路经常可以见到挖掘机,女儿一岁多时就认识了这个大家伙。
汽车穿梭前行,看着变化的街景,恍惚间想起二十多年前上学的我,也是这样在车轮上穿行,只不过那时候我坐在父母的自行车后座。记得母亲晚上下班后骑自行车接我回家、带我去商场买衣服,父亲周末骑车带我去书店买书、到超市采购,父母的自行车上承载了我童年的幸福回忆。
四十分钟后,我们到了南山路的花鸟市场,老城区里处处充满了生活气息。清真寺旁有手艺人摆摊,一台机器正在加工木头,而后经手艺人上下打磨,像变魔术似的磨出一把宝剑的形状。没走几步,就是雪园店,以前父亲带我来过这里,当时雪园旁边的巷子里还有一家澡堂,冬天来这里洗澡之后我们就坐在店里吃馄饨,撒上胡椒的馄饨汤喝下肚,浑身都暖洋洋的。
继续前行,就看到卖花鸟鱼虫的小店,店门口架子上放了许多蝈蝈,每一只蝈蝈都装在竹条编成的球形笼子里,蝈蝈的叫声此起彼伏。女儿很好奇,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蝈蝈。
“爸爸,这是蚂蚱吗?”“不是蚂蚱,蚂蚱不会叫,这个是蝈蝈,你仔细看看,这个虫子是不是比蚂蚱大很多呀?”女儿又仔细看了看笼子里的蝈蝈,“是的,它肚子好大!”
带着女儿,看了她最喜欢的小乌龟,教她认识不同的小动物。而后路过一家店,只见店门口摆了几个塑料盒子,里面有大小不一的贝壳,有的还在蠕动。女儿惊奇地问我:“爸爸,你看!这个贝壳在爬,它还有爪子!”我也很奇怪,从没听说过长爪子的贝壳,仔细一看,贝壳里伸出的不仅有爪子,还有触须,拖壳爬行,原来是寄居蟹呀!“宝宝,这叫寄居蟹,你看这个爪子和触角是不是像螃蟹,贝壳就是它的家,走到哪里都要背着它的‘房子’。”
随后,买下两只寄居蟹,装在透明的盒子里,递给女儿。“宝宝,这个寄居蟹咱们带回家养,你要每天喂它东西吃哦。”“好!我每天给寄居蟹喂苹果、喂红枣!”
临近中午,坐上公交车返程,女儿有些累了,依偎在我怀里大口喝水。看着女儿难得安静的侧脸,想起了童年时的我在自行车后座上对父母的依赖,那是承载我的安全港湾。虽然车轮上的童年形式各异,但带给孩子的温暖却都是相同的,而我也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体会到当年父母的辛苦。车轮上承载的这份情感,必定会像我当年坐在父母的自行车后座一样,成为女儿多年后记忆中温暖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