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学校 五(3)班 李吴昊
足球是圆的,总爱滚出些意想不到的情节。我和樊子尧“化敌为友”的缘分,就系在一颗小小的足球上。
以前,我和樊子尧是同班的“死对头”——抽屉碰歪了要吵,作业借错了要争,连谁先接饮水机的水都能拌嘴,鸡毛蒜皮的事能闹得像场“世纪大战”。直到一场班级足球赛,把这针锋相对的局面,踢得拐了个弯。
那场联赛,我和樊子尧居然被分进了同一队,还是前锋搭档。哨声一响,场边的加油声裹着风往耳朵里钻,球在草皮上撞得“咚咚”响。拼到下半场,比分还是僵在0:0。我冲上去抢球,被对方球员狠狠撞倒在地,膝盖擦过草皮,火辣辣的疼顺着腿往上窜。正想张嘴抱怨队友没护住我,余光里突然晃过个身影——是樊子尧!他像阵风似的冲到对方跟前,攥着拳头喊:“这是犯规!” 吼声里带着急,连额角的汗都在抖。等他转过来,伸手拉我的时候,眼里早没了平日的“火药味”,只剩皱着眉的关心。
终场前的最后一分钟,我接住队友的长传,面前就是空门。脚腕刚要发力,眼角扫到斜后方的樊子尧——他站在更舒服的射门位,胳膊已经抬起来示意。那一秒,我把到了嘴边的“射门”咽回去,手腕一压,把球轻轻横敲过去。樊子珩像接了个暗号,脚尖一推,足球“嗖”地钻进网窝!“1:0!” 裁判的哨声和欢呼一起炸开来。
我们俩几乎是同时扑过去,撞在对方肩膀上,又笑着抱成一团——草屑粘在球衣上,膝盖的疼还在跳,可刚才的别扭、计较,早跟着进球的欢呼声,散在风里了。
现在,我和樊子尧是教室并肩写作业的哥们,更是球场上不用说话就懂的搭档。那颗滚过草皮的足球,像块甜甜的糖,把我们的“针锋相对”,融成了裹着汗味的默契。
注:稿件已在2025年11月12日《蚌埠日报》6版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