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固镇县湖沟镇单圩村,碧水环绕村郭,墙绘点缀民居,村民广场上孩童嬉戏、老者闲谈,一幅 “村美、人和、业兴” 的和美画卷徐徐铺展。这个昔日的普通村落,以 “知音” 文化为精神内核,以产业振兴为发展根基,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实现蝶变,让千年前 “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佳话,在新时代乡村沃土焕发新生机。

活水润村。单圩村紧扣“水美乡村” 建设契机,投入90 余万元专项经费,对村内“死水塘”开展系统性生态治理。通过清淤驳岸、水体净化、水面清杂等系列举措,累计清理淤泥 5000 平方米,昔日“脏乱差”的沟塘实现 “由死变活、由浊变清”的华丽转身。
在此基础上,该村同步推进岸线生态修复,种植亲水植被,铺设绿色步道、安装安全护栏,将卫生死角打造成村民茶余饭后的 “亲水景观带”。与此同时,全域自来水入户、污水管网铺设、厕所改造等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村容村貌实现质的提升,为和美乡村建设筑牢生态根基。
文化铸魂。“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单圩村深挖“高山流水遇知音”文化内涵,将其塑造为村庄独特的文化标识。占地1800平方米的“瑶琴广场”及公园,配套百姓大舞台、健身器材,成为村民文化活动的 “主阵地”;10 余处 “知音故事” 主题墙绘、20 多处景观节点及 “伯牙抚琴” 打卡点,让古典传说从文字具象为实景;“伯牙路”“子期路” 等特色路名,让文化底蕴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如今漫步单圩村,“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 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随处可见。村民在耳濡目染中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文化软实力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产业富民。生态美、文化兴,最终要落脚到百姓富。单圩村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 “压舱石”,率先推行 “一家一块田”改革,整合零散土地,为规模化、特色化种植创造条件。种植大户单凤清率先流转 500 亩耕地,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玉米、优质小麦、麦茬花生、高附加值蜜薯等高效作物。
目前,单圩村绿色种植面积已达 5000 亩,特色农业产业惠及全村 1200 余人。据统计,通过发展特色种植,村民户均年增收约 2000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2.1 万元。“土地流转让我们既能拿租金,又能打工挣薪金,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村民陈大爷的话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一条绿色产业铺就的致富路在单圩村越走越宽。

共治共享。单圩村 “两委” 以党建为引领,紧扣镇党委政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要求,创新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兑换制度”。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美丽庭院” 评选等活动积累的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这一 “花小钱办大事” 的治理模式,有效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乡村治理从 “要我做” 到 “我要做” 的转变,形成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的良好治理格局。
从生态治理到文化浸润,从产业富民到共治共享,单圩村的蜕变是固镇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镇村干部与群众如同新时代的 “伯牙与子期”,在乡村振兴的宏伟乐章中心意相通、携手同行,持续奏响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文化和睦的动人乐章。
通讯员:单永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