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种好“智慧田” 走稳小康路

2020-07-29 08:26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 通讯员 吴高翔

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精心帮扶加上自己的实干苦干和巧干,不但甩掉了穷帽子,还踏上了小康路……提起精准扶贫这几年的变化,怀远县常坟镇杨圩村贫困户杨连全激动地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的日子是一天一个样。”

人多、地少、身体残疾、债台高筑的杨连全一家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多年来的生活全靠国家扶贫政策和种粮支撑。虽然老杨人穷志不短,但高血压、腿脚不便成为他甩掉穷帽子的最大障碍。驻村扶贫工作队把增强杨连全脱贫致富的自生动力作为因户施策的举措,围绕增产、增收、增效帮助杨连全“念好土地经”,实现“土生金”。

杨连全的二亩多地光指望“一稻一麦”的种植模式,家庭收入增加有限,要是能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实现立体生产就能改变低产出、低收入的状况,二亩多地成为扶贫第一书记马觐勇眼中的“聚宝盆”,于是驻村工作队出面请来技术人员,把水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的产业模式引进了杨连全家,当年就结出了“硕果”,平均每亩水稻产量1000多斤、小龙虾的产量500多斤,两种产业收入相加,种地收入的总产值超过15000元。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因劳力弱,处理大田里的水稻秸秆一直让杨连全“犯难为”,马觐勇看到养牛既可以有效利用水稻秸秆,还能有效增加收入,就和村干部一块动员他从事养牛副业。刚开始杨连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主要原因是缺资金、缺技术,担心养牛不成,生活“雪上加霜”,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出面担保,解决了资金问题,并出面联系农技站指派农技指导员上门担任技术指导,解决了缺技术的难题,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全力支持下,杨连全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就绘制了种有机水稻、养殖生态小龙虾、牵着黄牛奔富路的幸福生活蓝图,不但还清了家中所欠债务,还有了第一份存款。

扶一把、送一程,让杨连全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干劲大、信心足”,马觐勇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按照杨连全家稻虾产业模式,走”抱团发展、合作发展”的兴业之路,组建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全村和杨连全一样精通种、养技术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经营。与合作社签订15亩龙虾收购协议后,杨连全的干劲更足,从整地到养殖,从管理到喂料,从收捕到出售,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而且针对田间病虫害,经常利用手机上网搜索有关防治技术,向帮扶干部、技术干部请教;夏季遇旱,地下缺水,他买来水泵定期给虾塘续补清洁水源,夫妻俩把时间都交给了“虾塘和牛棚”,“起五更、睡半夜”是常有事情。天道酬勤,今年他家的小龙虾获得了大丰收,亩产都在1000斤以上,产值也攀上了15000元的高峰。

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的杨连全逢人便说:“照这样的发展势头,俺家离小康生活就不远喽!”(完)

10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