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山区青年街道作为蚌埠市老城中心的典型代表,面对老旧小区密集、人口老龄化突出、基础设施滞后等挑战,以实现“治理效能提升”为目标,通过设施更新、服务下沉、数字赋能三大路径,推动基层治理从“全域覆盖”向“精准末梢”深化,探索出一条具有老城区特色的治理新路。
一、群策群力推进电梯更新,以“暖心工程”反哺未来改造
街道将破解“上楼难”作为民生实事的突破口,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多、老年居民占比高的特点,系统运用“政策宣传、需求摸排、多元协商、多方联动”四步工作法,成功推动安德市场综合楼、大舞台小区2个单体楼完成电梯加装,惠及居民300余户。在实施过程中,街道注重构建“居民监督+专业运维”的长效管理机制,由业主代表全程参与施工质量监督,并联动住建部门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确保工程质效。这一系列“暖心工程”显著提升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信任度,为老旧小区改造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形成了“办好一件、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
二、重心下移推动服务下沉,从“普惠覆盖”到“精准触达”
街道着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将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集政务咨询、矛盾调解、应急便民等功能于一体的“家庭会客厅”,并通过每周四的“志愿者服务日”汇聚家电维修、免费义诊等资源,满足居民日常需求800余件。同时,街道创新推行“物业联合接待日”制度,每周六在各小区开展现场接待活动,由物业项目经理面对面倾听居民诉求,现场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中的各类问题。 这一制度让物业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对接”,使相关投诉量大幅下降。
三、数字赋能驱动治理升级,从“人盯人防”到“智慧管控”
街道以“掌上积分”为载体,将楼道清洁、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转化为可兑换社区服务的积分,自推行以来已有6000余名居民参与,成功解决停车难、充电桩安装等问题40余件,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物业“全周期”考核体系,通过“周度督查+月度考核”机制,将环境卫生、设施维护、投诉响应效率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量化,年内开展专项检查48次,推动物业投诉率同比下降42.85%。并通过对12345热线数据的分析,精准识别并开展了20余次针对油烟扰民、飞线充电等顽疾的专项整治,整改率达到100%,实现了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
青年街道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核心在于实现从“单向供给”到“双向奔赴”的治理变革。未来,街道将持续深化“社区合伙人”机制,不断拓展“积分+”应用场景,推动政府主导、居民共治、科技支撑的深度融合,让老城区持续焕发新活力,让治理成果更具普惠性与可持续性。(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