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干货满满!院士为蚌埠新材料产业“划重点”

2025-11-22 14:55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记者 尤靖文)  11月21日上午,第五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开幕。海内外顶尖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齐聚珠城,共话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机遇。开幕式上,蚌埠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对参会的院士进行了专访,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研究员 李琳:做强优势产业,突破“卡脖子”难题

这是李琳第二次参加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两年间蚌埠的迅猛发展让他倍感振奋。李琳表示,大会最大的亮点是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政府、科学家、企业家齐聚一堂,聚焦行业发展痛点难点,坦诚交流、共商对策,每次参会都能收获颇丰。

“蚌埠在新材料领域形成了鲜明优势,相关产业不仅规模可观,更能有效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李琳高度肯定了蚌埠的产业特色与发展潜力。面对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李琳建议聚焦“卡脖子”材料攻关,重点研发依赖进口的关键材料,保障产业安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更多停留于论文阶段的技术走向产业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引导传统产业迎合新材料发展需求,同时持续做强超薄玻璃、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优势产业,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美籍院士、国家特聘专家 郭鸣明:聚焦材料复合创新,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

作为首次参加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的嘉宾,大会浓厚的产业氛围和开放意识给郭鸣明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蚌埠新材料产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拥有中建材、丰原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引领型企业,在硅基、生物基材料等领域表现突出。

对于蚌埠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郭鸣明建议,新材料研究要紧扣产业化需求,科研团队应深入企业,带着企业难题开展研究,推动技术快速落地;加强材料跨领域融合,推动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石墨烯与塑料橡胶等传统材料的复合创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以适应新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持续深化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和高校人才优势,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工程和生态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季君晖:点赞大会特色鲜明,力推产业跨界融合

季君晖用“特色清晰、靶向明确”评价本届大会。他表示,大会紧扣蚌埠优势产业,集中展示了硅基、生物基、金属基等核心材料的发展成果,既亮出了产业亮点,也清晰传递了需要协同攻关的方向,让参会者能快速把握蚌埠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安徽工业基础雄厚,为新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而蚌埠在上述新材料领域的产能、品种和技术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

谈及产业未来发展,季君晖研究员强调技术协同与跨界融合的重要性。他认为,蚌埠的新材料产业虽已取得领先地位,但要持续保持优势,需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地区的技术对接,弥补自身在部分前沿技术研究上的短板,实现产业优势与外部技术资源的深度结合。针对蚌埠的硅基新材料产业,他指出,玻璃早已超越传统建材范畴,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未来玻璃与陶瓷、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乃至金属材料的融合,将成为新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材料杂交”催生更多创新产品,将进一步巩固蚌埠在全球新材料产业中的地位。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