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区党政联席会议精神,以“走在前、开新局”的担当,全面统筹发展与治理。通过构建“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推进、部门社区联动、专职人员落实”的四级责任体系,街道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中心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夯实经济基础、拓展产业空间、创新基层治理上协同发力,推动区域发展能级与民生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筑巢引凤,打造“近悦远来”的服务新高地
街道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服务工程”。领导班子化身“首席服务官”,带头深入一线,开展“点对点”帮扶,精准推送政策,确保红利直达。创新建立“营商服务专员”与“企呼街应”机制,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成长的“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如今,“有事找街道,事事有回音”已成为辖区企业的普遍共识,一个亲商、安商、暖商的优质生态正加速形成。
固本培元,构建“雨林式”税源培育体系
为夯实发展根基,青年街道对经济主体进行“精准画像”,按照“巩固支柱、培育新兴、关注小微、引导新企”的思路,实施梯度培育计划。对支柱企业“重点护航”,对新兴企业“成长助力”,对小微企业“网格赋能”,对新进企业“入门辅导”。这套组合拳,旨在打造如雨林般层次丰富、循环共生、活力迸发的企业生态,为区域经济持续输送强劲动能。
招大引强,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源头活水”。街道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变被动承接为主动谋划,为意向投资者提供涵盖选址、政策、落地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务。同时,积极拓展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新模式,广泛链接商协会资源。近期,一家服务业企业落户南山苑,已作为新企业达标入规,为重点楼宇注入新活力,产业集聚的“葡萄串”效应日益显现。
腾笼换鸟,释放存量资源“乘数效应”
面对空间资源紧约束,街道向“沉睡资产”要效益。一方面,通过系统排查与市场评估,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实现保值增值,同时完善国有资产租赁管理实施细则,实现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另一方面,针对低效闲置载体,“一址一策”引入新业态、新模式,成功盘活3处存量空间。
治理破题,绘就幸福民生“温暖图景”
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青年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推出多项获誉无数的民生工程:
“时间银行”引领互助养老新风尚:创新“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模式,累计发布养老服务需求两千余条,吸引6000余人次参与,服务兑换超3000次。这一方案不仅荣获市级改革创新奖,更作为典型案例被广泛推广,吸引了省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养老服务的亮丽名片。
“五方协同”破解老人“上楼难”: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创新建立协同机制,成功批量更新电梯32部,推动多个单元实现“一键回家”,惠及居民200户,相关投诉率大幅下降75.6%,探索出城区老龄化的“青年街道解法”。
“综合施策”缓解商圈“停车难”:直面蚂虾街区域停车痛点,通过协调降价、新增车位等组合措施,实现高峰时段停车费下降50%,新增车位30个,带动客流回升40%,商户投诉环比下降65%,实现了民生效益与商业活力的双赢。
“居民自治”与“社区合伙人”激发共治活力:通过成立业委会、建立共管账户,成功破解小区管理难题,物业满意度攀升至95%。创新推出“社区合伙人”模式,汇聚社会多元力量,并建立收益反哺机制,引导商户将经营收益的3%注入“社区公益金”,已筹集首笔社区公益金,为微改造、为老服务注入可持续动力,其所在南山社区已获推荐申报“省级基层治理先进集体”。(史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