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传递“生命火种” 点亮生的希望

2019-04-17 09:59   

金中孝拿着造血干细胞捐献证书在病房留影。

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婷婷 文/图

4月15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病房,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金中孝正在进行血样分离。四个多小时后,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为一名远在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至此,他成为我市第3例、安徽省第16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四个半小时 传递“生命火种”

上午九点半,淮河晨刊记者赶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时,金中孝已经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鲜红的血液从他的体内沿着输血管缓缓流入了造血干细胞分离仪。

“疼吗?”记者问着。

“现在不疼,只是打动员剂的时候身体有点酸胀。”说话间,金中孝冲着记者笑了笑。

从4月10日下午住进医院开始,金中孝要连续打五天的动员剂,共计九针。“刚打第一针的时候,身体有点酸酸胀胀的反应,后来我和陪伴的朋友聊起这些,私下开玩笑说可能是这两天躺多了,该活动活动了。”金中孝说。

金中孝告诉记者,入院时,正好病房里一个白血病患儿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出院,“那患儿看起来年龄很小,我们帮忙收拾了行李。之后在注射动员剂的几天,这个场景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放。如果可以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便是做了件好事,也是一生当中比较有意义的事,值得铭记的。”

为了当天的顺利捐献,金中孝不敢喝一口水。嘴巴实在干了,就拿着湿棉签沾沾嘴唇。他说:“机器一运转,就不能停下来,我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血液的分离进度。”

采访中,金中孝反复和记者强调“真没做啥大事情,不用特别宣传我”。

从献血开始的一场生命之缘

阳光开朗,目光中还多出了一分男人独有的坚毅,初见金中孝时,这个帅气的“90”后,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金中孝告诉记者,他参加无偿献血已经有四五个年头,去年3月份在市中心血站百货大楼献血屋献血时,突然看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的宣传,便立即向工作人员表达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当时没想那么多,留下血样后,便成为了中华骨髓库蚌埠工作站的一名志愿者。”

从签下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郑重承诺,到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仅仅只有八个月的时间,这让金中孝深感缘分的奇妙,“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被我遇见了,这是救人一命的好事,值得做。”随后,金中孝先后多次主动打电话给市红十字会,询问何时进行捐献。

今年元旦过后,金中孝的高分辨检测结果也出来了。接到通知,金中孝自觉保持合理饮食的同时,更加注意锻炼身体,确保身体各项指标符合捐献条件,他希望捐献“一次成功”。

经过全面体检、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等一系列程序后,金中孝顺利实现捐献。陪护的朋友张浩然对于金中孝的义举赞叹不已,他说:“通过金中孝,我才知道什么是造血干细胞,感觉特别荣幸能陪伴着他经历这一过程,他就是我身边的榜样。”

大爱之举情暖人心

上午12点半,历经四个半小时,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分离完毕。攥了攥有些发麻的手指,金中孝如释重负地说:“总算顺利采集完毕了,希望这袋造血干细胞能发挥作用,让患者恢复健康。”

随后,来自天津血液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放置在冷藏箱内,赶乘最近的一班高铁送至患者手中。

在等待提取造血干细胞的时候,天津血液病医院的工作人员还为金中孝带来了一件小礼物和一封感谢信。在信中,受捐助对象写道:“此刻我正在无菌舱内坚持着,感谢您的大爱之举,让我重新燃起生的希望,祝福您万事顺意。”

按照惯例,捐赠双方是不能见面的,也不能知道对方的信息。当看到这封感谢信时,金中孝甚是欣喜,他说:“祝福她在今后的日子里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也希望这份爱心能在她手中得到延续。”

“这么多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配对成功的,金中孝的善举让患者得到了新生。”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青为金中孝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向社会呼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队伍中来,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

市政府副秘书长邹传明代表蚌埠市政府看望慰问金中孝,并对他的义举高度赞誉。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自省红十字会批准我市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蚌埠工作站以来,有意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市民已有738人。

造血干细胞捐献移植是白血病、重度地中海贫血的唯一根治方法,目前主要治疗白血病,在非血缘关系中,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仅为百万分之一。(完)

14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