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案
穆守红 1970年生,蚌山区宏业村街道第四社区书记兼主任,曾获蚌埠市三八红旗手、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穆守红
“她”观点
◎干社区工作应该很辛苦才对,但我为什么就是感觉不到累,相反却感到很幸福很满足呢?
◎学会打开耳朵听老百姓的牢骚话和“怪话”,老是听赞歌的人是不会进步的。
记者:穆书记今年正好50岁,已经干了多少年社区工作?
穆守红:我37岁那年也就是2007年,从果糖饮料厂下岗后,觉得应该找点事情做,当时就以计生协管员的身份进到宏业村街道第四社区。2009年社区换届时,我被调整到第三社区,6年后又回到第四社区。前后算起来已经在社区工作了13年,还不算长。
记者:也不短了。我知道在社区工作很辛苦,这些年书记应该经历了不少事情吧?
穆守红:我做计生协管员的时候,恰逢计划生育抓得紧,当时的工作强度还是蛮大的,但因为我只是协管员身份,肩上的压力很单纯。到2015年我成为第四社区主任时,正是全市上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启动年,很多工作压下来,一下子让我有点来不及做反应。
就在我们对创城工作理解还不深刻、老百姓对创城更是没什么概念的时候,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就开始了。因为我们社区所在位置属铁路系统“老十栋”,周围都是四五十年的老房子,被列为第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对象。起初我们认为改造可能只是把小区路面破损的地方修复修复,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远不止这些。除了修复路面,还有墙体美容、路灯安装、下水道重修、绿地重建之类的,需要在某些区域开膛剖肚,需要清理“毁绿种菜”行为,需要清退地面上诸多集装箱。也是因为前期宣传做得不够,居民一开始并不完全理解这些,配合度也不高,使我们干起工作来困难重重。
记者:咱们居委会现在所处的小区,环境就蛮好的。是后来改造的?
穆守红:我们第四社区下辖5个小区,其中3个老旧小区、2个新小区,还有2个新建小区不久后也将移交给我们,届时我们社区规模将达到3000多户、上万居民。目前居委会所在的龙湖一品小区,就是拆迁还原的新小区。
记者:办公场所换新了,社区工作是否也呈现出新气象?
穆守红:自从创城工作开展以来,社区这一层级也开始有了活动经费,但讲实话,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怎么花这笔经费。因为我们社区居民大多是铁路职工,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后来我们就从提升对老年人的服务入手,通过开展活动提供关爱,拉近与他们的关系。我记得从2015年到现在,我们坚持每月安排人员上门看望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重阳节还会拎点慰问品上门,这种举措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6年,我们又引入民主协商机制,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协商解决一些小区内的顽疾问题。比如,我们第一个民主协商项目——雪华园小区便民公共自行车,就是动用活动经费添置了6辆自行车,既清除了小区内“僵尸”自行车的问题,又方便了居民出行,社会反响也很好。
总的来说,我们社区的活动经费从2015年只花出去5000多元,到2016年五六万元、2017年将近10万元,再到2019年接近20万元,这个活动经费的节节攀升,对应的也是我们社区服务群众的意识越来越高、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多、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记者:刚刚提到的社区民主协商,好像还是全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典型吧?
穆守红:是的。我们做群众工作,一般都坚持走群众路线,包括每次征求小区居民意见、楼栋长意见、居民代表意见,大家也都比较配合我们,我们每次也会做出积极反馈。可以说,发自雪华园小区的民主协商机制,也为我们社区另外几个小区探索了新的治理模式,而这种工作机制也与上级要求不谋而合,算是比较成功的小区治理案例吧。
记者:还有其他类似的创新做法吗?
穆守红:楼道或楼梯间是公共区域,本不应该私自乱堆乱放,但是有不少居民对此不理解,觉得在自家门口堆点杂物没有啥。2017年,我们针对老旧小区的楼道治理,专门搞了“文明楼道”评选,经过巡查评比获得“文明楼道”称号,整个楼栋的每户居民家庭都可以到社区领一篮鸡蛋,家门口还被贴上文明楼道标识。可以说,当年就因为这一项评选,不仅带动了整个小区的楼道建设,还进一步和睦了邻里关系,引出了很多邻里间相互关爱的故事,直接撬动了一个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记者:对老旧小区采取的治理行动出了效果,对新小区又如何呢?
穆守红:无论是老小区还是新小区,治理“牛皮癣”都是文明创建的重难点。今年,我们就着重对新小区采取了清除“牛皮癣”行动。以龙湖一品为例,我们把小区的12栋楼分成3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两委班子成员、普通社工和志愿者参加,小铲子、除胶剂、松香水、煤油、乳胶漆等辅助工具全部派上用场,我们就想看看,到底这种工作机制能不能铲除“牛皮癣”这一顽疾。在集中行动之后,我们还组织网格之间进行互查互评,以推动这项工作常态化。结果还挺有效。
还有,新小区基本都是高层住宅,平常大家都是电梯直上直下,照面很少,邻里间的关系比较疏远。为此,我们就利用年节契机,组织开展美食评选、百家宴活动,通过活动捏合邻里之间的关系。
记者:社区的工作千头万绪,干是干不完的,是不是有时候也顾不上家?
穆守红:自从我到社区工作,这么多年基本没怎么顾过家。好在爱人闲暇时间较多,做饭、做家务、带孩子基本不用我操心。原先我住雪华园小区时,总是他做好饭后喊上一嗓子,我就回家吃饭。现在搬到别的小区住了,我长年中午不回家,爱人就装好饭盒让我带到社区。可以说,家里所有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做我的坚实后盾。
话说回来,我对家庭的付出就很欠缺,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可能也与我长期缺位有关,因为我根本顾不上他,相反,他还时不时过来帮我打下手。比如,刚做计生协管员时,为了摸清育龄妇女和怀孕妇女底数,周六周日我就带着孩子一起,上门核查信息,到了晚上就让孩子帮我打手电筒。到后来,我们社区一有什么志愿活动,他都主动要求过来。我也会自我安慰:自己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太突出,但总体上比大多数孩子懂事得多。
记者:从个人角度有没有对13年社区工作做过总结?
穆守红:身为一个下过岗失过业的人,我很感激有这个为民服务的社区平台,以及引我上路的社区领导和上级领导,让我可以用自己积累的一些阅历和经验,为身边的居民服务。
因为倍感幸运,所以我在社区工作时也是尽己所能。曾经有工作人员跟我讲,“穆书记,你成天跟打了鸡血一样,怎么精力那么旺盛?”我也很纳闷:按道理讲,干社区工作应该很辛苦才对,但我为什么就是感觉不到累,相反却感到很幸福很满足呢?后来我一想,可能就是因为社区工作是我发自内心喜欢的工作吧。如果我下岗后就一直待在家里无事可做,那我的人生肯定完全不一样,哪像现在,感觉自己特别有价值。
记者:你觉得一个“有价值”的社区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穆守红:首先必须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这是干社区工作的基本要件。其次要不断自我成长,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毕竟居民的诉求五花八门,上级政策也要吃准吃透。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打开耳朵听老百姓的牢骚话和“怪话”,知晓自身不足,然后设法去改进。毕竟,老是听赞歌的人是不会进步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