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刘晨 文/图
“我赵大爷可在家……”一大早,在蚌埠日报社对口帮扶的固镇县杨庙乡赵湖村,微风拂面,远处传来鸡鸣狗吠,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江海步行在水泥路上,在一贫困户家门前停下脚步。“是江书记吧,俺家老头子在鸡圈来。”江海告诉记者,自己要探访的贫困户叫赵东伦,目前从事“走地鸡”养殖,刚才讲话的是他老伴。
“咕咕咕,咕咕咕……”记者随着江海来到赵东伦家附近的桃园,只见绿树成荫,顿感清凉舒适。不远处,在铁丝网围成的鸡圈里,赵东伦拎着一桶玉米粒,正忙着抛撒喂食,一大群鸡正悠闲地觅食,好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赵东伦向记者展示他的“走地鸡”。
2014年,由于家庭贫困,赵东伦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享受到健康、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后,心境敞亮起来的老赵有了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致富的想法,经过几番思量,决定还是选自己最拿手的本事:饲养“走地鸡”。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的支持下,赵东伦开始试水饲养“走地鸡”:2017年小试牛刀,养了30只“走地鸡”,养成后年底一卖,一只净赚40元,1200元钱轻松到手。尝到了甜头,2018年他养了240只,2019年又增加到300只,在他的精心饲喂下,“走地鸡”出栏率超过90%,纯收入逐年提高。
至于为什么叫“走地鸡”?“走地鸡就是自然放养的鸡,在草地或者树林等空地上生长,吃的是谷、饭,还有各种菜叶和虫子,这样长大的鸡不容易生病,”赵东伦向记者解释,“俺家的鸡只吃麦粒、玉米粒和虫子,生长周期在6到8个月,养成后能有3斤多,基本上不用为销路发愁,吃了都夸俺家的走地鸡肉劲道,口感好。”
说起养鸡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赵东伦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与骄傲,“靠着养鸡俺家2017年脱了贫,过上小康生活,”他说,“眼下,圈里还有200多只鸡,按照现在市场价格,每只鸡可以赚到40块钱,估摸着俺家今年人均年收入肯定能超万元。”
江海告诉记者,赵东伦今年八十多岁了,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他和帮扶责任人一直关注着,经常督促老人家及时就医。另外,等到了出栏期,计划帮助他联系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