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文/图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提起和老百姓最息息相关的地方,那菜市场绝对“当仁不让”。说到菜市场,以前人们往往会把它和“脏乱”“无序”等字眼结合起来。然而,伴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市的菜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5岁的张女士家住银河中心小区,逛菜市场是每天的“规定动作”,对家门口的菜市场可谓了如指掌。“以前我去买菜要去前进路,当时的菜场实际上是个长约数百米的骑路市场,市场上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肉禽蛋蔬摊贩,还有不计其数的经营小吃、粮油、服装的门面,每天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大家买菜就像赶集,整条马路上人多车多,买趟菜起码要一个小时。”
淮畔人家农贸市场。
据她介绍,过去的前进路菜场虽然种类丰富,但是市场环境比较简陋,“道路狭窄、路面不洁,几乎没有遮风避雨的棚子,每逢刮风下雨,整条马路便满地污水,买菜的只能卷着裤腿走路,卖菜的临时支起雨棚。另外,由于小商贩占道经营,人车通行也非常不顺。”
除此之外,张女士对当时的骑路菜场管理也颇有意见,“整个市场好像没有什么管理,摊贩丢弃的垃圾随处可见,早点摊的纸屑到处都是,特别是肉禽水产区,摊点和地面不是漆厚的油渍,就是湿漉漉的一摊,空气里更到处飘着鱼腥味、肉膻味。”最令她感到生气的是,个别摊点还存在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现象,“有时候,为了讨回公道,我会再跑一趟菜场,时常为了几毛钱与摊贩争吵,最后落个身心俱疲的下场。”
后来,在城市大建设和文明创建的背景下,市政府对众多的农贸市场进行了提升改造。在这拨改造里,前进路骑路菜场也走到了尽头,所有摊贩全部迁入位于席家沟东侧的淮畔人家农贸市场,从此,逛菜场对于张女士来说,变成了一件舒心与惬意的事。
谈及搬迁后的新菜场,张女士感觉两者前后反差特别强烈。据她介绍,新的菜市场搬进了室内,按种类进行了分区,每个摊贩有固定的位置,不仅上架产品质量有明显提升,而且整体环境也大幅改善。同时,过去饱受诟病的管理也得到改变,“门口有保安值勤,市场里有专人打扫,上架的产品种类齐全、质量优异,人员流动有序,还有设置了检测室和公平秤,虽然价格提了点,但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情况再也没遇到过,现在买菜就像逛街一样。”
其实,前进路菜场的华丽转身只是近五年来我市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的缩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群众对菜篮子的要求与日俱增,从追求“有没有”发展到追求“好不好”阶段,也希望购物的品质更优、品种更丰富、环境更舒适、方式更便捷。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众多的农贸市场正以看得见的进步,不断刷新群众对菜市场的认知,并向大家持续提供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