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通讯员 金鹏程
交通路挺平整的,不知道为啥要把好好的路扒开来再修一遍。”家住安财东苑小区的何女士很疑惑,为啥要兴师动众地修一条路面质量还不错的路。
“虽然荆山路最近封闭施工给我们出行带来了一些不便,但作为这个小区的业主我们都挺高兴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为了修地下管网,抗内涝。今年汛期再来,小区应该不会再像去年那样了。”家住琥珀花园的刘先生说,去年的两场暴雨让小区在五十天之内被淹两次,业主们至今记忆犹新,荆山路封闭施工是为了增强市政管网的排水能力,所以业主们都很支持。
一周前,微信公众号“最蚌埠”公布一则信息,《东海大道下穿内涝整治要开始了!以下路段将封闭》,为了满足东海大道下穿内涝整治工程施工需要,富华路、航华路、月明街等一批道路的部分路段封闭施工。
一些网友也在互动区频频留言,“最近封闭施工的路段不少”……
道路封闭施工、地下管网扩容、综合排涝站提升,大部分市民了解这些举措是为了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对抗内涝,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恰恰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海绵城市”您知多少?
目前我国许多甚至大部分城市在雨季都存在城市内涝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城市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它不仅会带来直接的财产损失,也会通过影响市民的出行而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还在于城市规划的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继“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园林城市”后,作为一种生态型的城市,“海绵城市”加入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2015年,安徽省发布了《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蚌埠市成为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买房子的时候确实听销售员提了一下,小区有这么个‘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但因为和房子的套内设施、户型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也没细打听,具体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刚刚成为大禹首府小区业主的陈先生说,买房子时主要考虑了价格、位置、户型以及以后孩子上学的便利性,至于小区怎么和“海绵城市”联系起来,他并不太清楚。
大禹首府小区售楼员告诉淮河晨刊记者,尽管小区建设采用了先进的储水、排水设施,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也大力宣传过,但很多业主并没有将此作为选购房屋的重要因素。
“顾名思义,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人和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故定义为生态海绵城市。”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大禹首府海绵建筑小区项目是我市一项重点试点工程。大禹首府小区,以室外雨水系统的构建为主要亮点。该系统打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理念,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通过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优先采用了种植屋面、雨水调蓄及回用系统、透水铺装、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绿色”措施来组织雨水的“慢排缓释”和“净化利用”。该小区透水铺装916平方米,植草沟1160米,雨水花园大小共计12个。雨水收集回用项目中,有雨水调蓄池一座,容积162立方米;雨水回用池两座,容积分别为460立方米和287立方米,根据相关科技公司测算,此项目每年大概能收集51000吨雨水,按照蚌埠市水费约3.5元/吨来计算,每年可节省水费近18万元。
建设海绵城市不得不面对的困难
成长常常伴随坎坷、磨难,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往往也要克服很多困难和问题。为了解当前蚌埠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国家统计局蚌埠调查队开展了一次调研,工作人员发现,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之一就是“社会认知不足,缺乏群众参与”。2018年主要由强降雨引起的蚌埠城市内涝事件引发市民广泛关注,但人们对于将雨水变害为利的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不够深刻,虽然当前蚌埠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仅局限于政府、建设及设计单位,社会群众支持力度偏低。新建成的大禹首府小区项目售卖过程中,人们对海绵型理念认可度不高;日常生活中,仍存在将生活污水排入雨水井的现象,这都影响了蚌埠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
国家统计局蚌埠调查队认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整体建设规划碎片化,统筹推进存在一定困难。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规划、供排水、园林、交通、住建、城管、气象等众多部门,包含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等多个方面,更需要对城市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制订科学系统的建设方案,各部门密切配合。虽然蚌埠市出台了《蚌埠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重重困难,更多的海绵城市建设仍停留在支离破碎的项目上。加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涉及部门较多,部分项目建设均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存在一定难度。
另外,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巨大资金筹措困难。从蚌埠市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来看,城市道路类、公园绿地类、市政设施类、海绵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工程、水生态修复类这5大类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都不能产生明显的直接的经济效益,目前只能依靠政府资金投入;建筑与小区类项目虽有社会资本参与,但因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缺乏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撑和稳定收益的吸引,导致海绵城市PPP项目融资环境不确定性较大,进一步影响了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投资来源的单一化也造成了资金筹措的困难,给海绵城市建设带来巨大压力。
“海绵城市”已默默改变了这么多
国家统计局蚌埠调查队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市自2015年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一直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017年-2018年,我市在建项目中,海绵性建筑与小区3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5项,海绵型道路9项,海绵型公园和绿地18项,已累计完成1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大家看到的修路、泵站提升、防水排涝工程建设其实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我们把地下排水管分成雨水管和污水管,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负担和消耗,又能方便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循环利用。”市住建局城乡建设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7年我市开工建设蚌埠市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该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总投资约4.55亿元,建设周期为2017年至2019年,范围覆盖全市。建设内容包括8座污水泵站和6座排涝泵站提标改造、多处内涝点整治、老城区分流制改造污水管网和破损污水管道维修。
另外,对黑臭水体的改造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我市城市建成区有迎河、八里沟、四十米大沟三条黑臭水体,其中迎河和四十米大沟水体为轻度黑臭,八里沟水体为重度黑臭。我市依据省住建厅要求,结合城市实际,采取生态护坡、清淤疏浚、景观绿化、市政截污和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任务。三条水体项目总投资3.4亿元。2018年11月底已完成水体整治并达到初见成效,蚌埠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
普通市民能为“海绵城市”做点啥?
建设海绵城市,让老百姓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一下大雨就容易内涝,这是许多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内涝对于城市的交通,甚至个人私有财产都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所以,能不能解决内涝问题,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治理智慧。不同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完全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海绵城市”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作为普通市民,如何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呢?相关部门建议,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力所能及的行动做起,比如多种植绿色植物,不随手乱扔垃圾,顺手拾起脚下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回收,节约每一滴水等。只要用心留意,在生活里多做有心人,在细微处认知我们生活的城市,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就能为美丽蚌埠做一份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