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茂峰
在海边锻炼身体的“候鸟”老人。资料图片
候鸟,是一种随着不同季节周期性迁徙的鸟类,冬天到温暖的地方过冬,春天再返回原来的栖息地。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养老观念的变化,如今一部分老人率先开始了“候鸟式”生活。他们在南方一个气候温暖的城市,买房或租房,冬季到来前,像鸟儿一样南迁,在那里,边旅游边生活,冬日过后,再回到自己熟悉的故土。候鸟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诸多制约因素也让“候鸟”飞翔的翅膀并不轻松。
跟着温暖去南方
收拾一下行李,李霞即将与老伴高荣踏上南下的旅程,在寒流到来前,他们要乘高铁到广州去开始自己的“候鸟生活”。
行李很简单,只有几件夏日薄衫和秋日的外套。“那边很暖和,这些已经足够我们过冬了。”李霞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是他们去广州过冬的第五个年头。以前去广州的时间都要比今年早一些,基本上在重阳节前后,今年蚌埠天气不错,现在寒流还没有来,不过听天气预报,这几天可能会有一股寒流,“不能再等了,必须在天气转冷之前离开。”
李霞告诉记者,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冬天一到,老毛病就犯,自从冬天去南方过候鸟生活,慢性支气管炎再也没有复发过。另外吸引她去南方过冬的原因是,蚌埠的冬天很冷,为了保暖,衣服总要穿得像裹粽子一样,里三层外三层的,不仅不好看,走路做事都不方便。
冬天广州暖和,只要穿一件薄衫,冷的时候最多加一件外套,这样的气候很适合老年人。李霞乐呵呵地说,她现在之所以能过上“候鸟生活”,多亏了儿子。闲聊中得知,李霞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在蚌埠工作,另外两个在广州创业。创业不易,好在几年打拼下来,现在已经小有成就,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原先住的房子就专门用来给父母养老。
“有房子就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李霞说,有了自己的“小窝”,候鸟生活就像平时过日子。每天早早起床,到小区旁边的公园去遛弯,十点多钟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烧饭。“广州人睡得迟起得很晚,早上在公园里锻炼的全是从北方过去‘猫冬’的老人”。
每年四月份开始,这些“候鸟”就会陆续飞回自己的“旧巢”。李霞说,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尽管在广州待过几个冬季,依然无法与当地社会融合。候鸟生活有些单调,没有街坊邻居拉家常,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寂寞。“从过冬的角度说,老年人当候鸟不错,但真正自在生活还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相对于李霞,吴奕秋的候鸟生活较为洒脱。几年前,蚌埠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海南省澄迈县开发了一个房地产项目,项目在蚌埠推广时,打出的概念就是“候鸟生活,幸福养老”。想着退休后可以享受碧海蓝天,当时还未退休的吴奕秋就规划了自己的养老生活:在海南购一套小房子,退休后当“候鸟”,冬天去海南度假,尽情享受净洁空气和阳光沙滩……
候鸟单飞会很寂寥,三五好友才热闹。为了让候鸟生活有个伴,吴奕秋先后说服了几位老朋友,他们一起团购,每人买一个小公寓。四个家庭四套公寓,房子在同一栋楼上,每年重阳节一过,候鸟们就在群里讨论起来:“今年什么时候‘走起’?”“大家想玩什么地方?”确定好时间表和线路图后,一起订机票。
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有了“家”,到海南的“家”后,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平时每家自己买菜烧饭,吃过饭后,相约在一起“斗地主”、打麻将。厌倦了,租一辆车,按照事前设计好的路线去旅游。玩累了,就回家休整,体力恢复了,再出发。“虽然在千里之外当‘候鸟’,但因为有老伙伴谈天说地,不仅不会孤独寂寞,因为换了一个生活空间,生活增添了不少新鲜感。”
旅居生活很美丽
“没买房子同样可以过候鸟生活,而且更随心、更自由!”同样是“候鸟”,张士兵的生活随心随性。
“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旅游,梦想着有一天能玩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但那个时候没有条件,退休了终于能够如愿以偿了。”说起候鸟生活,张士兵神采奕奕。“今年的目的地是西双版纳,那里的气候和少数民族风情我一直神往。”
张士兵说,早在今年10月份,他就在网上租好了房子,按照计划,在西双版纳住两个月,然后再到昆明的滇池旁小住一段时间。
每到一地,张士兵都是先住下来休息几天,一是恢复体力,同时适应一下当地的气候环境,二是找资料做攻略。一切准备停当后,再开始慢慢地玩。购房的候鸟像“过日子”,租房的候鸟侧重于“旅游”。两种候鸟的生活方式略有不同。张士兵给自己的候鸟生活定义为“旅居式”养老。
旅居是“旅”与“居”的融合,玩一玩、住一住,看看当地的名山大川,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通常出门玩一次,返回到“家”要休息几天,休息的时候,和居家过日子一样,买菜烧饭。玩与不玩,全看心情和身体情况。
张士兵告诉记者,退休六年,他与老伴旅居了十几个地方。冬天哪里温暖去哪里,夏天哪里凉快到哪里。记得第一次当候鸟去的是珠海。那年冬天,在珠海租了一套房子,住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游遍珠海的沟沟坎坎,从有名的情侣路,到无名的小街巷,还顺带到香港和澳门逛一圈。在社区举办的联谊活动中,结识了几位有共同爱好的老人,被邀请去当地人家里聚餐,吃到了从来没有吃过的美食,那里的空气是真的好,这也是他特别喜欢的方面。
“购房当候鸟好,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租房当候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虞世民老人是候鸟队伍中的“新兵”,说起自己的候鸟生活,他满脸笑意。过去几十年在单位上班,退休后一下子闲下来,很不适应,为了打发时间,就被邻居喊去“凑手”打麻将,这一打就在麻将桌上打发了三年时光。由于长时间坐着不动,得了坐骨神经痛。
前年高中同学聚会,有位同学说他退休后冬天当候鸟,过起了旅居生活,他心生羡慕,回家跟老伴商量后,决定也“潇洒走一回”。
第一个旅居地是厦门。冬天的厦门气候温和,蚌埠这边穿厚厚棉衣的时候,那边只需穿春秋季的衣服即可。由于是第一次当候鸟,选择目的地时有些保守,因为海南与蚌埠温差太大,怕自己身体不能很好地适应,而厦门与这边气温有差异但不是很大,刚刚好。
在厦门每月2000多元租了一个小公寓,租期三个月。由于时间充裕,先玩了鼓浪屿、环岛路、沙坡尾这些有名的网红景点,然后又去看了厦门大学、集美学村这些文化地标。候鸟旅居,既玩又住,体现的就是一个“慢”字,玩起来心态从容,每天坐上公交车,能走多远走多远,能玩哪里玩哪里。即便是同一个景点,如果累了也不勉强,回家休息好了再玩。“老年人有优待,很多景点对老年人免费开放。”
第一次当候鸟的体验,让虞世民爱上了候鸟生活。今年他先在网上搜,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锁定目标后,就看当地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有什么景点,公交是否便利,然后上网找住的地方或请去过这个地方的朋友介绍。“住宿一定要环境好,交通便利。如果打算住较长时间,最好租小区的单元房,自己做饭,经济又卫生。”
潇洒背后有烦恼
“在别人看来,在一个温暖的城市买一套房子,过候鸟式的养老生活很潇洒,其实也并没有那样美丽。”说起自己的候鸟生活,今年63岁的黄丽英苦笑了一下。
五年前,黄丽英在海南乐东县城区不远处购买一套养老房,当年冬天她和老伴就成为南下的“候鸟”。到海南后的第一个星期在忙碌中度过。“到‘家’当天,要搞卫生,房子半年没住人,光打扫擦洗就得一整天。此外,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物业费欠费单据已积攒一厚摞。”黄丽英说。
当初一心想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房子买在海边,这里是本地人眼里的“富人区”,也是北方“候鸟老人”较集中的社区。
尽管已是第五年来海南过冬,黄丽英很少去小区附近的酒楼吃饭。“物价太高,平时我们老两口都是自己做饭。”她告诉记者,刚去海南第一年,很纳闷为什么菜价比内陆还贵,平时一斤青菜七八元,春节期间,一斤韭菜或大葱能卖三四十元。
“人老了喜欢清静,有时又觉得太萧条,年轻人肯定待不住。”黄丽英算了一下,在乐东买房五年,住的时间总共不到一年。“别看社区挺大,其实就那么些人。住半个月就都认识了。“黄丽英说,这里房子大多常年不住人,每年冬天春节才会热闹些。因为人气不旺,所在城区没有大的集贸市场,每天只能乘坐小区免费班车去几公里外的菜市场。班车上午只有两班。从11月开始,随着小区人数增多,班车会忽然很挤,甚至挤不上车。”同样因人少,平时出租车也不怎么来,出行主要坐黑“摩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这些还好,目前海南异地医保门诊费用无法报销,我们看病成了负担。”去年冬天黄丽英老伴不小心把腰扭伤,在门诊治疗先后花了近5000元,不能报销,只能自掏腰包。“大家都觉得我们每年这样冬来夏走很幸福,实际上由于海南市县,特别是西部市县目前交通、餐饮、医疗等行业发展得还不成熟,并不适合长时间在这边生活。”黄丽英直言。
“谁不想自由自在当候鸟,可是你能潇洒得起来吗?”11月18日下午3时许,蚌埠第一实验学校门前接孩子的家长翘首以待,正等候孙子放学的耿清晨老人脸露焦虑。“看到别的老人到南方过冬养老,我们只有羡慕的分,这边不仅雷打不动每天接送孙子,还要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就这样一个孩子就把我们老两口拴住了。”
在记者的调查中,像耿清晨一样,每天忙着接送、照料孩子生活的老人不在少数。这些老人都有自己的退休金,经济收入完全可以支撑候鸟式养老生活,但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他们大多数承担起了帮子女带孩子的任务,真正能“潇潇洒洒当候鸟”的老人属于少数。
“候鸟生活很惬心,即便能走得开,又有几个人舍得花那个钱?”在津浦大塘,一位曾经当了一回候鸟的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冬天到南方城市租房,三个月的房租少说也得5000元,就拿海南来说,老两口来回机票加火车票就要4000—5000元,生活费每个月至少1500元,这还不算旅游和其他一些不可预知的开销。简单算一下,三个月的候鸟生活,至少要花2万元。“且不说很多老人花不起这个钱,就是有钱也未必舍得花。”他认为候鸟养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经济独立,具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第二是要有闲,即要能走得开,如果要承担帮子女带孩子的任务,就无法成行;第三是要有一个洒脱的生活态度,候鸟式生活是新鲜事物,要有乐观和豁达的精神境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