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靳瑾 刘晨 文/图
规划建议原文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
我的故事
11月28日上午,在位于万达商圈的沙格轻食店里,小胡正在准备外卖。蔬菜沙拉、鸡胸肉、荞麦面,都是健康低卡的食物,连餐盒筷子和包装袋都是环保材质。“餐盒是玉米淀粉制成的,包装用的是纸袋,吸管是秸秆材料的。”一边忙着打包,小胡一边自豪地展示自家的环保餐盒。“都是可以自然降解的,绝对环保健康上档次。”
今年8月开业之前,小胡特地跑了很多地方,最后敲定了质量过关的环保餐盒。算起来,环保餐盒每个成本价超过一元,一个纸袋也要9毛钱,与普通3到5毛钱的白色发泡餐盒和两三毛钱一个的塑料袋相比,价格贵上两三倍。不过,小胡觉得钱花得值:“我们轻食主打就是健康,所以包装上也不能马虎,环保才符合经营理念。”
不仅如此,小胡还推出长期活动:随外卖赠送的保温袋,集齐5个可以来店换一杯咖啡。“其实保温袋也有环保标志,但是为了避免浪费,宁愿自己多付出一点,希望养成顾客的环保习惯。”小胡笑着解释。
80后小胡的童年,正好赶上塑料制品的大规模应用。从小感受到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方便,也亲眼目睹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他记忆最深刻的,是2000年前后跟着妈妈坐火车出行,铁轨两侧几乎被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占据”。后来,小胡时常能看到纪录片里误食塑料的动物、海洋里漂浮的“垃圾大陆”,每次都心疼落泪。
从那以后,小胡每次出门都要带上环保袋。决定开轻食店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环保餐盒。一番市场考察下来,小胡信心越来越足:“没想到蚌埠就有生产厂家,产品质量还挺好,我跟不少同行都推荐了。”他说,不仅顾客对环保餐盒的接受度很高,有的商家还将环保作为卖点,吸引顾客——毕竟,环保健康才是真“食尚”。
现状与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曾强调,积极应对塑料污染,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防治白色污染,蚌埠不仅有措施,更有优势。2019年7月,我市印发实施《关于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打响白色污染防治战。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试点,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每月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餐盒超10万只,是当之无愧的禁塑“示范岗”。正在进行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也成为禁塑宣传“百万家”的活动载体,60万只可降解购物袋随着普查员进入千家万户。在塑料制品使用最为广泛的快递行业,我市也在全省第一个推进绿色邮政快递网点试点建设,邮政、申通、中通、百世、圆通、韵达等六家企业全面采用全降解快递包装袋。
“推进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是我市国家生态文明现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刘东劲曾就此进行过专题调研。在他看来,我市成功创建以生物基材料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不久前获批的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也明确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都为白色污染治理提供了绝佳条件。丰原集团建成的国内首条从葡萄糖发酵开始的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线,以及雪郎生物、天成科技等企业,为我市打赢白色污染防治战提供了保障。
“蚌埠拥有行业龙头企业,还有规模以上生物基新材料企业30家,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209亿元。即便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同比增幅也超过20%。”采访中,刘东劲熟练地报出一组数字。他告诉记者,还有一批生物基项目已签约进入实施阶段,产品涉及发泡、注塑、薄膜、纤维、一次性酒店用品、改性原料等;还有45个项目在谈,预计总投资169.6亿元。
与此同时,天成科技、丰原集团都参与了相关产品国标的制定,行业领跑地位更加巩固。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市的白色污染治理胜利曙光在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