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产教融合,培育产业发展生力军

2020-12-15 07:52 蚌埠新闻网  

记者 靳瑾 通讯员 刘兴联 文/图

规划建议原文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我的故事

12月14日上午,太阳露出久违的笑脸,雷汉玉看了一眼窗外,选择鲜亮的黄色作为蛋糕的装饰。“做蛋糕不能按照书本一成不变,考虑周到一些,顾客满意度就高一点。”面对一旁的学徒,雷汉玉手忙嘴不闲,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雷汉玉是安徽老约翰食品有限公司裱花部部长。除了特别忙碌的时候“支援”部分店面,其他时间主要用在指导学员。从2015年入职,他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升职加薪的“打工人”梦想,从组长到部长,月收入近万元。

说起雷汉玉的晋升之路,他总结说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好——2012年,他进入当时的蚌埠职业教育中心(蚌埠技师学院)西点艺术专业学习,入校就在老约翰冠名班。“一年级学理论,二年级实践课,教课的有学校老师,也有老约翰的师傅。”雷汉玉回忆,当时一人教烘焙,一人教裱花,许多小窍门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绝对是避坑经验之谈。所以,等他三年级去企业跟岗实习时,没多久就能上手,两三个月后已经可以独立制作蛋糕了。

“连上我在内,当年班里一共有9名同学被录用。我是第一个签合同的。”采访中,雷汉玉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虽说是冠名班,入职也是双向选择的。不像高考的文化课考试,公司最看重动手能力。所以他之前的学习与练习就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开启职业生涯的敲门砖。

入职后,雷汉玉一边忙本职工作,一边自学翻糖蛋糕和法式点心。因为业务突出,第二年就升职为组长;第三年,晋升为部长,成为同学之中的佼佼者。而今,雷汉玉不仅是包括师弟师妹们在内职场新人的榜样,也是他们的带教师傅。“公司每年都要对口接收学弟学妹。我也像老师当年教我那样,着重给他们讲小窍门、一招鲜,都是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他说,从烤饼坯、夹心、抹面,到打花边、做造型,甜蜜的蛋糕不仅有严格的标准流程,更要求制作者的巧思。工作五年,他也愈发认识到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技巧同等重要。“从学生、员工到老师,越来越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所以我对学员要求很高,希望他们多学一点。”雷汉玉笑着说。

现状与展望

像雷汉玉入读的冠名班,一直是母校的“招牌班”。以同类型的金牌蓝领班为例,学校作为甲方,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指派专门教师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企业作为乙方,则要安排技术过硬的老师傅担任实习老师,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专业技能、岗位操作的培训。对学生而言,跨入学校的同时,一只脚已经迈入工厂。三年的学习中,车间也是课堂,操作台就是作业簿,产品就是考试卷。

2017年,蚌埠职教园一期投入使用。市属11所中职学校经过整合,成为首批入驻园区的6所“新”学校,蚌埠职业教育中心更名为蚌埠技师学院(蚌埠科技工程学校),并将更多精力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传统发扬光大。近两年,我市也陆续出台多项措施,开设联席会议,坚持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构建“大职教”发展格局。

“不同于普高,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求理论学习,更讲究动手能力。”市教育局职成教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产教融合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需,也是打通校门与厂门的钥匙。目前,我市中职院校已经与丰原集团、国显科技、安徽柳工、海控三鑫等多家企业开展协同育人计划,市域内职业学校合作企业335家,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8家;举办企业冠名班60多个,每年开展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学生6000多人次,校企交流人数近1000人次。

瞄准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的重点发展产业,职业学校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储备的同时,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也围绕市场需求,搭建校企对话合作桥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办学。近年来,全市中职院校就业率持续保持98%以上的高水平。“实现了从校门到厂门,毕业即就业,接下来的目标是70%以上毕业生在蚌就业,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生力军。”该负责人说。(完)

165

记者 靳瑾 通讯员 刘兴联 文/图

规划建议原文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我的故事

12月14日上午,太阳露出久违的笑脸,雷汉玉看了一眼窗外,选择鲜亮的黄色作为蛋糕的装饰。“做蛋糕不能按照书本一成不变,考虑周到一些,顾客满意度就高一点。”面对一旁的学徒,雷汉玉手忙嘴不闲,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雷汉玉是安徽老约翰食品有限公司裱花部部长。除了特别忙碌的时候“支援”部分店面,其他时间主要用在指导学员。从2015年入职,他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升职加薪的“打工人”梦想,从组长到部长,月收入近万元。

说起雷汉玉的晋升之路,他总结说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好——2012年,他进入当时的蚌埠职业教育中心(蚌埠技师学院)西点艺术专业学习,入校就在老约翰冠名班。“一年级学理论,二年级实践课,教课的有学校老师,也有老约翰的师傅。”雷汉玉回忆,当时一人教烘焙,一人教裱花,许多小窍门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绝对是避坑经验之谈。所以,等他三年级去企业跟岗实习时,没多久就能上手,两三个月后已经可以独立制作蛋糕了。

“连上我在内,当年班里一共有9名同学被录用。我是第一个签合同的。”采访中,雷汉玉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虽说是冠名班,入职也是双向选择的。不像高考的文化课考试,公司最看重动手能力。所以他之前的学习与练习就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开启职业生涯的敲门砖。

入职后,雷汉玉一边忙本职工作,一边自学翻糖蛋糕和法式点心。因为业务突出,第二年就升职为组长;第三年,晋升为部长,成为同学之中的佼佼者。而今,雷汉玉不仅是包括师弟师妹们在内职场新人的榜样,也是他们的带教师傅。“公司每年都要对口接收学弟学妹。我也像老师当年教我那样,着重给他们讲小窍门、一招鲜,都是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他说,从烤饼坯、夹心、抹面,到打花边、做造型,甜蜜的蛋糕不仅有严格的标准流程,更要求制作者的巧思。工作五年,他也愈发认识到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技巧同等重要。“从学生、员工到老师,越来越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所以我对学员要求很高,希望他们多学一点。”雷汉玉笑着说。

现状与展望

像雷汉玉入读的冠名班,一直是母校的“招牌班”。以同类型的金牌蓝领班为例,学校作为甲方,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指派专门教师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企业作为乙方,则要安排技术过硬的老师傅担任实习老师,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专业技能、岗位操作的培训。对学生而言,跨入学校的同时,一只脚已经迈入工厂。三年的学习中,车间也是课堂,操作台就是作业簿,产品就是考试卷。

2017年,蚌埠职教园一期投入使用。市属11所中职学校经过整合,成为首批入驻园区的6所“新”学校,蚌埠职业教育中心更名为蚌埠技师学院(蚌埠科技工程学校),并将更多精力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传统发扬光大。近两年,我市也陆续出台多项措施,开设联席会议,坚持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构建“大职教”发展格局。

“不同于普高,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求理论学习,更讲究动手能力。”市教育局职成教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产教融合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需,也是打通校门与厂门的钥匙。目前,我市中职院校已经与丰原集团、国显科技、安徽柳工、海控三鑫等多家企业开展协同育人计划,市域内职业学校合作企业335家,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8家;举办企业冠名班60多个,每年开展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学生6000多人次,校企交流人数近1000人次。

瞄准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的重点发展产业,职业学校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储备的同时,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也围绕市场需求,搭建校企对话合作桥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办学。近年来,全市中职院校就业率持续保持98%以上的高水平。“实现了从校门到厂门,毕业即就业,接下来的目标是70%以上毕业生在蚌就业,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生力军。”该负责人说。(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