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靳瑾
不久前,由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设立的2020年度“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获奖名单公布,我市怀远县特教学校副校长兼班主任、数学教师常仁敏获此殊荣。特教园丁奖已成立十数年,由教育部、中国残联和交通银行共同设立,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表彰100名左右的优秀特教教师,旨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倡导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今年我省仅四人获奖,常仁敏是其中唯一的县级特教学校老师。
从24岁到44岁,常仁敏将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特殊教育。但知道获奖的消息后,她却连连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孩子回馈给她的爱其实更多。
从陌生开始 到全县特教开拓者
1993年,常仁敏进入合肥师范特教班。那是全省唯一一个师范专业特殊教育师范班,全班40人,方向是聋儿教育。第一学期就开设手语课,让零基础的常仁敏感觉很吃力。“以前没了解过特殊教育,填报志愿是机缘巧合,刚上学也是懵懵懂懂。”说起刚接触特教,她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课堂上“全省特殊教育都很落后”的感慨。所以她憋着一口气,没事就练习手语,硬是很快就能用手语交流,第一学年就拿了一等奖学金。
三年后,常仁敏毕业了。因为当时怀远县没有特教学校,她被分配到荆芡中心小学任教。2000年,县特教学校成立,招收了15名聋哑儿童,她也成为学校第一届班主任、数学老师。最初学校只有她和另一名教师,所以常仁敏不仅负责教学还要兼任生活老师,负责看护和照顾。
班里学生最大的13岁,最小的7岁,都在一个教室上课,而且此前基本没接受过正规教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刚从普通小学“转学”来的常仁敏记忆犹新——上课一大半的时间要用来维持秩序,孩子们倔强不服管,她就和颜悦色好言好语;午休时间孩子们在隔壁学校疯跑疯玩,时常有人来投诉,她道歉回来再耐心“说服”。好不容易下课放学了,常仁敏还要继续照顾住宿生。白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晚上给孩子盖被,换季带生病的孩子去看病,提醒吃药喝水,24小时跟孩子们在一起,善良温柔的常老师很快取得孩子们的信任,师生间越来越默契,教育教学也捋上了道。“特教也是教育,总得有人来干。我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单纯,也幸福。”常仁敏笑着说。
同吃同住 老师的家也是学生的家
有一次周六放假,家长陆续把孩子接走了,最后只剩下小坤(化名)还在等待。家长联系不上,学校又要关门,常仁敏二话没说当起了“临时妈妈”。师生手拉手去菜场买菜,回来做饭刷碗,空闲时间一起下棋、打篮球,小坤至今说起来都眉飞色舞。后来,常仁敏结婚成家,她的家也成了学生们的家。她带的第一届班级里,15名学生有9名都在她家里吃住过。家庭成员也拿学生当孩子一般看待,彼此相处融洽仿佛一家人。
21年过去,怀远县特教学校从一个班15人发展到如今全学段100余名学生。但常仁敏还是像以前那样,每次值班和学生吃住在一起。二十多年里,她值班时没睡过一个整夜觉——夏天要看看孩子们毛巾被可掖好;冬天要看孩子们小手小脚是不是露在外面,每夜都要起来两三趟。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距离市区又远,30多名住宿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基本都靠常仁敏采购。每次换班回家,常仁敏都带着一个大袋子,第二天上班袋子里满满的都是给学生们采购的物品。“别看孩子们听不见不会说,但他们心里什么都明白,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常仁敏笑着说,从普通小学转到特教学校,老同事同情她可能一生也无法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可是在她看来,自己得到学生的爱一点也不少:无论什么时候,学生们老远看到她就挥舞着手臂打招呼;进了校门,立刻有学生接过她的包一路送到办公室。她的手机里保存最多的,就是学生逢年过节发来的短信。常仁敏笑着说,每当娃围在她身边蹦蹦跳跳,她都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让每个孩子自食其力
不光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常仁敏更重视他们的教育。“他们是残疾,不是残废。”面对不理解的问询,她的回答掷地有声。她努力帮助每个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自食其力。她形容说,残疾儿童就像受伤的蓓蕾,更需要精心的呵护和浇灌。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功夫到了一样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常仁敏带的第一届学生孙元坤、陈雷入学没多久就开始练习乒乓球,一段时间后他俩就向老师抱怨太累了。于是,常仁敏找来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刘国梁的故事,告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备战2005年全国残疾人乒乓球比赛时,双休日也要训练。考虑到学生吃住和安全问题,她又主动把学生接到家里,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之中。后来,孙元坤、陈雷果然不负厚望,获得2005年全国残疾人锦标赛少年乒乓球团体和双打两项冠军。
20年过去,常仁敏欣慰地看到一届又一届学生们都长大了。她的学生里,有省第七届残运会会徽设计者孙元坤、全国少年乒乓球冠军陈雷,省残运会乒乓球冠军方智武等。更让她欣慰的,是长大的孩子们又以各种方式回馈母校——孙元坤每周一、三、五晚上和周六周日到学校教师弟师妹们乒乓球和美术,无论刮风下雨从没有间断。
常仁敏一直坚守特教学校的讲台,二十年如一日备课、磨课、上课,照顾孩子的起居。从最初到处取经借鉴教案,到如今经常有其他学校老师来请教,她的付出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她也因此先后荣获省“模范教师”、市“最美教师”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