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庞贵军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出炉
预计(下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财政收入21.56亿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47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28元,增长10%。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敲定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十三五”完美收官
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2.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7%。三次产业比例优化调整为26:40.4:33.6。
“十四五”画卷铺展
实现“两个力争、两个确保”: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居全省前列、人均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超600亿元,进入全省前十五位,力争超650亿元,进入全省前十位。
2020 谋定而动 实至势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固镇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汛情双层叠加影响,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风险挑战,聚焦加快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全年投入脱贫攻坚各类资金12.74亿元,剩余106户317人全部脱贫。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省环保督察反馈19个问题24个信访件整改完成。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实施水和大气绩效考核、水生态断面补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73.1%,上升11%。开展10条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强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建成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42个。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县各类存款余额240.1亿元,增长15.1%;贷款余额190.2亿元,增长25.2%。争取非标专项债券项目9个,获批金额72.3亿元。
产业实力持续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入库工业项目43个。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一期、3000万只肉鸭冷链加工、牧原4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鹏欣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加快实施,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第一、第二模块开工建设。百万只肉羊养殖加工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垓下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加快推进,被列为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农村电商网上销售17.8亿元,获评全省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大美固镇 刘鸿宾 摄
发展支撑显著增强。固蚌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淮宿蚌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固镇不通高速、高铁无站历史即将结束。通用机场完成场址审批,宿固高速、五蒙高速即将开工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328公里。南城区五期路网加快实施,建成公路51公里,路网构架基本完成。园区配套更加完善,连徐路提升改造即将通车,中水厂一期、污水处理厂三期调试运行,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浍河新港码头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县经开区建成面积达11.55平方公里。
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7.65亿元,研发投入全市第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省级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各1家。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持续优化“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服务模式,网上申报办件占比96.39%。推行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企业减负3.1亿元。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投放信贷42.42亿元。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持续开展“三种经营”、非机动车违停、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行动,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进场作业。打通断头路6条8公里。6个老旧小区改造、50个住宅小区充电桩全覆盖项目全面完成。启动棚户区征迁5个,开工安置房项目6个,完成征迁改造6220户,新开工安置房8681套,竣工安置房4030套,回迁安置3765户。探索创新棚改安置方式,实施“房票”安置,成交商品房1400余套,约15.5万平方米。南城区建设有序推进,曹徐、大小李等安置房主体完工,一中新校区、龙华实验学校等开工建设。蚌埠北城新区建设全面铺开,小学、幼儿园等完成选址规划,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同组建“蚌埠北城分院”,汉兴国际学校建成投用,天井湖大道等4条道路基本建成。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十七连丰”,总产量达12.4亿斤。出栏生猪60万头。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各4家。“仲兴羊肉”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9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顺利通过验收。完成农村厕所管护5万户。开展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居全省优秀等次。
民生保障有力有序。投入资金12.5亿元,高质量完成30项民生工程。积极实施就业创业政策,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2495个,新增城镇就业8300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24亿元。扎实做好兜底保障,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6亿元。获评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实验中学南城校区等15个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建成PCR核酸实验室3个,可实现5日内全县全员核酸检测。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受理信访案件1082件,办结率100%。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结涉黑涉恶及“保护伞”案件9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第一。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坚持周调度月推进季观摩年考核机制,严格督查问效,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效果凸显。坚持依法行政,开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20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比例91.55%,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3件、政协提案86件,办复率、满意率均100%。
十三五 砥砺奋进 凯歌高奏
五年来,固镇坚持“把发展作为主旋律,让实干成为最强音”,坚持“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四轮驱动,在对标赶超、变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中,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城乡面貌持续改观,人民福祉日益增进。
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创新成果不断显现。高新技术企业由15家增至44家,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建设名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7%。
工业实力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2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由22家增至46家。省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增至3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7家,专精特新企业增至36家。新建专家工作站4个、省级实验室1个,省市级“两化”融合发展试点企业达21家。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和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产业集群。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建成项目23个。聚乳酸实现全国首家上下游全产业链生产。生物基新材料研制和产业化、维生素系列产品研制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列入省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维生素系列产品、聚乳酸市场份额世界第一。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获评全国唯一一个以生物基新材料为特色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食品产业园列入省158行动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入选全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培育20强县区。生猪、肉鸡、肉羊、肉鸭等全产业链体系持续完善。连续10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城区空间不断拓展、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蚌埠北城新区获批,产城融合加快推进。
城市交通更加便捷。京沪铁路、浍河对南北城区制约瓶颈有效破解,2座浍河桥、4处铁路立交、复线船闸、四期路网建成通行。改造提升省道3条,区域交通体系高效构建。
城市配套更加完善。启动实施城市重大项目建设266项,完成投资268亿元。新建完善路网48条82公里。实施30个棚户区改造,征收面积40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1万套。3个城市综合体、7个专业市场投入运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市风景更加靓丽。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新增公园8个340.8万平方米,完成4个河道绿地建设及县城各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县城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4%。主要道路空中缆线入地、城市外立面改造全面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共清查集体资产9.33亿元、集体土地1.13万亩。208个村(居)完成“三变”改革。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实施。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超过1700家。农业品牌化不断提升,培育市级名优农产品27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0家。
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734公里,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连续3年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金奖。完成10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37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2次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9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6.93%,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1%。获评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7个。
全面推进民生保障,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推进行业扶贫“九大行动”,建档立卡35400人全部脱贫,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4925元。“农粮驿站”电商扶贫模式入选“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
民生保障更加健全。累计民生支出166亿元。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县。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60%以上。创新成立省内“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4.2亿元。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参保率99.04%。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县医院完成搬迁,中医院门诊楼完成扩建。7个乡镇卫生院获批“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2所,教育教学条件显著改善。高考万人本科达线率连续5年全市第一。
文化立县魅力彰显。“中国书法之乡”、省级“中华诗词之乡”获评授牌。产生县级以上好人232人,全国道德模范1人。垓下旅游景区成功创建AAA级景区。全力打造博物馆、文化馆等7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质量强县。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集体,连续10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征集新兵769名,大学生占比65%,其中2020年占比达96%。全省双拥模范县实现“八连冠”。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并动态调整“3+2”清单制度。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件承诺时限缩短至1.84天。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实施“三医联动”,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提升至82.34%。
要素保障明显增强。突出保障项目用地,供应土地19644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累计使用续贷过桥资金4.27亿元。24家企业科创板挂牌,8家企业专精特新版挂牌。
招商引资提质增量。建立招商引资四项工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注重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累计签约项目146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十四五 擘画蓝图 续写辉煌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为战略导向,按照“全市争先进、皖北创一流、全省要进位”的总体要求,立足“工业强县、文化立县、创新兴县、环境优县”发展路径,找准“四新”定位,聚焦“三极两带多点”和县域“七大组团”空间布局,聚力“四轮驱动”,大力推进“五个固镇”建设,在加快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蚌埠建设“三地一区”两中心、打造“四区”两基两枢纽不断作出新贡献。
五大愿景
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强县;打造全省领先的“四化”强县;打造特色鲜明的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蚌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打造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工作重点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区;高质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民美好幸福宜居之地。
2021年七项重点工作
坚持转型升级,重招引、攻项目,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改革创新,提效率、优环境,高层次培育持续发展动能。坚持建管并举,强管理、厚底蕴,高品位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固镇。坚持振兴乡村,强后劲、增活力,高起点推进城乡融合实践。坚持环保优先,重治理、强保护,高标准打造绿色生态名片。坚持以人为本,强基础、补短板,高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人民满意,转作风、抓落实,高站位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