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近日,头铺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小区有小孩要跳楼。民警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发现,一名十几岁的孩子站在外窗台上。经过一番劝说,孩子劝了回来。原来,爸爸跟孩子约定好,如果这次考试成绩优秀就给奖励。结果成绩出来后,爸爸却赖账了。孩子一气之下便威胁要跳楼。
这件事情虽然得到了妥善解决,也让很多家长陷入沉思。“如果你能做到……我就奖励你……”相信每个家长都会在教育孩子上用到奖励机制。或许,一些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个承诺,对孩子而言如此重要。而对于许给孩子的诺言,家长们是否认真兑现了呢?
“我的爸爸妈妈说话不算话”
你的爸爸妈妈说话算话吗?
淮河晨刊记者随机采访了10个6岁至12岁的孩子,得到的大多数回答是“我的爸爸妈妈说话不算话”。
“我妈总是骗我,没几样能兑现的。”7岁的妮妮向记者历数了几件妈妈的“罪状”。
“有一次,陌生的阿姨带着小朋友来家里玩。她要玩一个我刚买没多久的娃娃,我一点都不想给她。”妮妮说,“可是妈妈和我说,妹妹比我小两岁,我要让着她,就给她玩一会。小朋友之间,要学会分享。”
于是,妮妮就把娃娃给了小朋友。临走的时候,小朋友就把娃娃带走了。“妈妈说给我买一个新的,还要带我去公园玩。可是娃娃到现在都没有买,也没有带我去公园。”妮妮说到此处略显激动,“为什么我要把最心爱的玩具让给一个陌生人。她爸爸妈妈不能给她买吗?”
“我妈说,跳舞课每次按时去,下课后就会带我吃好吃的。可每次下课后,我想吃什么,妈妈都不给我买。”类似的事情经历好几次之后,妮妮跟爸爸投诉说妈妈是个“骗子”,而爸爸也没在意,只随口安慰她“别哭,没关系,妈妈不买,过几天我买给你”。之后,妮妮反复提醒了几次,爸爸也总是推脱。“说话从来都不算数,我已经不信任他们了。”妮妮气呼呼地说道。
父母说话不算话,对于12岁的华华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我妈总说,我考试考好了,就带我出去旅游,或者做好吃的给我吃。说10次差不多只有1次遵守。”华华说,妈妈总是以“我现在忙,回头再说”、“明天有时间,我再带你去”等搪塞。可最后,妈妈总是没时间。
“我们年龄虽然小,但又不傻。骗一时是一时的态度,也会逐渐让我们对家长失去信任。”华华说,“我学习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我自己学的。即使他们不给我任何承诺,我也会考出好成绩的。只不过,他们总是这样,我也会失望的。”
“父母总认为孩子小,不记事,为了哄孩子什么承诺都敢给,兑不兑现再另说。殊不知,父母毫不在意的态度,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影响。”已经过了孩子年龄的陈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我现在30多岁,却仍旧记得童年时父母说话不算话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给我带来的影响很大。我有孩子之后,轻易不承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尽全力做到。”
“工作太忙了,一时就忘了”
两个月前,为了哄6岁的女儿将玩具分享出来,80后妈妈沈女士就许诺女儿“把你的电动小车借给妹妹玩,我明天带你去吃必胜客好不好”。但话还没说完,女儿顶了一句“不要!爸爸妈妈都是大骗子,我才不相信!”
在朋友面前,女儿的“指控”让沈女士备感丢面子,她捞起女儿就要揍,朋友当场拦住,并问她夫妻俩是否“欺骗”过孩子,答应孩子的事情有没有兑现。
在沈女士印象中,确实有几次承诺没兑现:一次为了让女儿乖乖打针,她承诺病好后带女儿去动物园玩。结果,工作一忙,就忘了。女儿提醒了几次,她也不以为意;第二次是为了让女儿独立完成一幅画,她承诺画完就给买喜欢的娃娃,最后也不了了之。因为一个娃娃要500多元,沈女士觉得不划算。
“还有一些小事,比如吃个雪糕、看场电影啥的,有的时候忙起来就忘记了。估计就这些事情,她记在心里了吧。”沈女士说,她和老公都只是随口许下诺言,没想到女儿这么会“记仇”。
对于给孩子的承诺不能实现的问题,市民王涛思考了很久。“或许我们随口的一句承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诺千金吧。”王涛说,谁小时候没有被家长忽悠过,比如考双百分怎么样、考第一会怎么样等等,家长要的是成绩提高,而随口的一句承诺可能到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小时后我也伤心过,后来也就不在意了。或许正是这种不在意,才会体现在如今我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不希望,有一天,我在孩子心中是个不守承诺的人。”王涛说, “也许你说者无心,然而孩子听者有意,我们要争取做个遵守承诺的家长,否则,家长的权威性将会在孩子的心中大打折扣。”
承诺一要靠谱二要兑现
常言说“一诺千金”,父母对孩子信守诺言,是爱和关怀的高度表现。真正关爱孩子的父母,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遵守诺言,更不能随便说说哄骗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很敏感,他们往往比大人更加注重承诺。在我的班级中,有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喜欢随口给孩子许诺,许诺后却不兑现诺言,反而劝说孩子向自己妥协。如果父母经常将承诺挂在嘴上,而很少去实现承诺,孩子将渐渐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撒谎没什么大不了。”六年级班主任杨晓惠说,要么不轻易许诺,要么言出必行。给孩子的承诺一定要靠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果家长已经答应了孩子,就要说话算数、兑现诺言,不能出尔反尔。
“在现实案例中,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随口说的一句话他孩子也不会当真。骗一骗也没什么,孩子过后就会忘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娟表示,可事情往往并不是这样的。在日常教育中,家长要求孩子要做到诚实守信、说过的话要算数,但是有时候家长自己对孩子的承诺却一拖再拖,最后甚至不兑现。即使面对的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也要尽可能不要随随便便就承诺“妈妈今天第一个来接你”。次数多了,结果就是失去孩子的信任,由此孩子也会不信守承诺。
杨娟建议,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家长经常怎么做,孩子就会学着家长的方式去做。家长想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形成什么样的好品格,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用自己的日常行为去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就得自己先做什么样的人,如做到自己对孩子一诺千金,才会养成孩子守约诚信的好品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