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草编艺人何树育:让草叶重拾生命之美

2021-02-19 08:44 蚌埠新闻网  

【那天·那人】

何树育是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的第三代传承人,对他的采访是电话约了又约,时间改了又改。不为别的,就因为春节前后一个多月是他业务最忙的时候。他需要赶一个又一个场。

最终,我们的采访约在腊月二十七上午、某大型商场年货大集上进行。前后一个多小时,他一边指尖翻飞地编着蝴蝶、蚂蚱和凤凰,一边向我们讲述他如何走上草编之路并将其认定为人生事业的故事,以及腊月里频繁转战周边各地的乐此不疲。

他说,他前一天晚上才刚刚结束在蚌埠花博园造雪场的七天摆摊,其间还抽身去了定远和固镇各半天,上午忙完商场的年货大集,下午还要到附近的社区再摆一场,“有一年夸张到年三十晚上还被邀请到某酒店驻场”。言语中,他没有一点想要歇一歇的意思。

摊位上,除了剪刀和剪废了的棕榈叶,还有十数个草编成品,有卧立的老牛、翘尾的蜻蜓、奔跑的羚羊,还有生威的老虎、逗趣的蟋蟀、爬行的蝎子……一个个丰富立体、栩栩如生的草编作品,因为何树育的指尖技艺,而拥有了神奇的生命。

“兴趣使然,我做草编20年”

深读周刊:听说您是蚌埠草编第三代传承人,您的祖上有人会草编?怎么就做上了草编传承人?

何树育:民间有俗语,“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正是受这种观念影响,我的父亲让我的大哥做了木工,二哥做了油漆工,排行老五的我做了装修工。后来我为什么走上草编的道路呢,还得从我爷爷和父亲会草编这种手艺说起。

何树育在教孩子们草编技艺  

打我记事时起,我的爷爷和父亲经常对着一捆草编织草鞋、草帽和草席,因为家里穷,他们编的凉草鞋、麻窝子(即做工复杂的冬季麻草鞋)我都穿过。没事干时,我就跟在爷爷和父亲后面学,慢慢也学会用草编一些小玩意。当然,那时会的都是一些基础编法,比如如何挑压、编辫、缠绕、收边、编结等。

老实说,在结婚之前,我并没有想着把草编当成一项事业来做,那时只是跟着父亲逢年过节赶赶庙会,没有庙会时就做装修工。后来结婚之后,随着周边各种休闲娱乐场所的开放,被邀请参加活动的多了,也就慢慢把草编发展成一项事业来做了。到现在我46岁,已经正儿八经做草编差不多20年了。2016年,草编被列入蚌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我成了草编非遗传承人。

深读周刊:您手头在编的是什么草,这种草有什么讲究?

何树育:编昆虫和小动物的草,我一般选用韧性较好的棕榈叶,用指甲一劈为二,就可以编。有人把这种草编称为棕编。我们本地盛产的芦苇草,因为韧性不够,做不了这种草编。

看我手上的棕榈叶,老叶颜色深,新叶颜色浅,深浅搭配,编起来比较好看,但这种鲜叶作品,不太容易保存,脱水就不好看了。再看我这里的成品,有的是单编,比较简单,双脊双编的相对复杂些,耗费的时间也长一些。若想让草编作品保存的时间长久一些,在编织之前就要对草进行一些技术处理,成品后还要刷一层漆,一来固型,二来提高亮度,三来防止虫蛀。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深读周刊:做一上午草编,一般能编多少?

何树育:这不好说。一般来讲,我编蚂蚱、蝴蝶只要二三分钟,编小鸟差不多五分钟,凤凰八到十分钟。这种身长一尺多点的龙,因为是双编,并且要用铁丝做骨架,至少要三个半小时的样子。再看这种丹顶鹤摆件,要一星期左右。2018年成龙来蚌埠时,市文化馆让我赶制了一条长龙,我白天黑夜加班加点,足足编了半个月之久。

深读周刊:草编二十年,研究这些小动物、小昆虫的编法,花了不少心思吧?

何树育:怎么说呢,就是“干到老、学到老,还有三样没学到”,经验都是累积的。

像我的爷爷和父亲,他们除了用稻草、麦草编一些生活用品,用棕榈叶编一些小昆虫外,并没怎么掌握小动物的编法。我接触这一行后,因为好奇和兴趣,开始跟所接触到的草编艺人学习十二生肖及孔雀、丹顶鹤这些个头偏大、编法复杂的动物编织技巧,边请教边琢磨边改进,时间长了,编、织、镶、绕、缠等工艺技巧也就熟能生巧了。

在学习草编这方面,我的“师傅”可多了。每赶一场庙会,特别是外地组织的有很多民间艺人云集的大庙会,我都会在正常“工作”之余偷师学习一下。为了能赶更多庙会,我还买了本全国庙会谱,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有庙会,上面一清二楚。我赶过南京、句容、灵璧、寿县的庙会,后来年纪稍微大点,不放心家里的老婆孩子,就不想在外面到处跑了。

除了编法,成品的摆法也有小心思在。比如生肖牛,它的前腿跪着、后腿卧着、头扭着就更显神韵,生肖羊的四肢都站着才更灵动。

“城市发展,让我吃上手艺‘饭’”

深读周刊:从第一次约您采访到今天见面,电话中的您一直忙着转各种场。这种忙已经持续多久了?

何树育:20多天有了吧。反正一到年节,尤其是春节,这种忙就持续得久一点,前后得忙40天的样子,甚至更长时间。因为每到年底,各种促销、会展活动就增多,我们被邀请的就多。加上文化部门的指令性要求,我们忙是在所难免的。

深读周刊:有没有算过,一年下来要赶多少草编的场子?

何树育:这个真没具体统计过,但时常忙倒是真的。平时除了庙会,还有一些房展车展、楼市开盘、酒店开业或者婚庆活动之类的,它们为了制造气氛、吸引人气,也会向我们这些民间艺人发来邀请,我就组织身边一些手工艺人到现场助兴,有的活动一接就是好几天。

不像二三十年以前,那时人们都很穷,只舍得在庙会当天凑个热闹出门消费一下,我们也就专挑庙会的日子去赶场。现在人们都有钱了,平时注重休闲消费的也越来越多了,爬个山到涂山、赏个花到花博园、吃个饭到禾泉,赶这些地方的场,我基本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因为我老家在马城镇,现在在市区西部安了家,离这几个地方都很近,再加上这些地方都有免费的非遗摊位提供给我们,你说可方便?所以最近这六七年,我基本都不跑外地庙会了。

一句话,就是因为蚌埠这些年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好,可供我们这些手艺人展示的舞台也很多。

深读周刊:也就是说,你们这些手艺人在“家门口”就能凭手艺吃饭呗。在蚌埠置了业安了家,说明这些年您没少赚啊。

何树育:我卖过五毛、一块的草编,那些年没几个有闲钱买这些的。现在五块、八块、十块的卖了,人们对花这些小钱也不怎么在意了。说明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

记得蚌埠花博园第一年开园时,我跟老婆两人一天忙下来差不多赚有七八百元,印象中应该是单日进账最多的一天。那天人实在太多,现编根本来不及,所以我们打了“提前战”,在家编好一部分带到现场直接卖。

还有一次在禾泉小镇,有名南京游客从我手里一下子买走几个大件的草编作品,价值上千元。别看我用稻草编的这种用来盛馒头的草篓子不如流水线上的工艺品美观,但是却十分实用,爱吃馒头的老年人一般都懂,有次在市博物馆,一下子卖出去十来个。

手艺人嘛,就喜欢学习和琢磨。前些年我还自费几千元买了狮子和锣鼓,节庆时把狮子舞了起来,现在年龄大了舞不动了,就把舞狮子放下了。近些年我和老婆又学了糖画制作,有时她卖糖画我做草编,或者她做草编我卖糖画,再喊上侄女卖个棉花糖,亲人们一起摆摊,不孤单,乐趣还多。

深读周刊:把老婆发展成和您一样的手艺人,孩子是不是也会了?有没有把您的草编技艺传授给家族以外的人?

何树育:老婆的手艺是结婚以后耳濡目染的,孩子也一样,有兴趣、跟着学总能学会。现在,我作为蚌埠市草编非遗传承人,常常会参加“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春晚”“非遗过大年”等活动。延安里小学和马城中学是我经常去开展草编教学的两所学校,也有其它中小学自主邀请我去临时教学的。每每收到这种邀约,我都会当仁不让、认真对待。毕竟,非遗文化是需要代代传承的,传统技艺也需要后继有人,“非遗,从学生抓起”一点没错。                                                                                                                    

30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