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志愿者周道松:“多做一点好事,社会就多一分和谐”

2021-03-05 09:16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春怡 通讯员 陶安杰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准备到农村学校看望孩子们,你之前募捐的书包还有吗?”“敬老院的老人跟你最熟悉了,大家都盼着你过去。”……3月3日一大早,周道松的电话便响个不停,待他将事情一一交代好,时间已经过去快1个小时。

49岁的周道松是一名私营企业主,一直在做物流生意,一年有大半时间行驶在路上。这些年来,周道松乐于助人的名声随着驾驶里程数的增加而愈加响亮。路边有老人、小孩过马路,他总会主动停下车,引导他们过马路。遇到拎着行李重物的行人,他也会载着他们搭一截顺风车。有时候聊得投机,双方还会加个微信,他也因此交了很多朋友。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是一名志愿者,注册志愿者!”说起自己的志愿者身份,周道松颇为骄傲,他强调说:“啥叫志愿者?志愿者就是要经常帮助别人。”

周道松出生在农村,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年少时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迫中途辍学在家务农,初中都未毕业。经历过艰难岁月,周道松更加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特别是当自己富裕以后,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周道松的老家位于任桥镇站北村,这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水平低下,贫困户较多。每年,周道松都去看望父老乡亲,捐款捐物不说,还为老人洗脚、理发,与他们闲话家常,陪他们解闷,尽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周道松父母家中,堂屋悬挂着一面鲜红的锦旗,背后讲述着一个扶危济困、人间有情的故事。2017年冬天,听说任桥镇一名赤脚医生因老年痴呆症,连身边的亲人都认不出。周道松冒着严寒,扛着几十斤排骨,提着营养品去看望老人。见面后,他发现老人的眼神木讷,很难与人交流。周道松试着问他,认不认识自己时,老人却立即用含糊的语言说出两个字,“向东”。听到老人一口叫出自己的乳名,周道松潸然泪下。他说:“平时看到这些苦难的事情,会不由自主地觉得难过,就会想去帮助他们。我从没想过回报,能被他们记住,就是最好、最真的回报。”周道松惦记着村里的困难老人,老人感谢周道松的付出,大家联名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周道松父母家中,表达了对二老培养出一名优秀儿子的感激之情。

厚道、坦荡、实在,这是周围人在评价周道松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从一名家庭贫困的乡村少年,成长为数千万身家的老板,周道松依然保持着农民的质朴。他告诉记者,虽然经常帮助别人,但自己加入志愿者队伍其实纯属偶然。2008年,他从新闻中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帮助救灾,他萌生了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念头,并第一时间向灾区捐出了两大卡车矿泉水以及衣物、方便面等救灾物资。几天后,他捐出的棉被、衣服、书籍等第二批物资又运抵灾区人民手中。

2013年,周道松听说家乡有学生因家庭困难,在辍学的边缘挣扎。“我这些年吃了太多没文化的亏,现在日子过好了,不想看到有人再走我的老路。”说到做到,他主动联系了固镇县民族中学,通过校方一次性为2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6万元救助金。从那以后,周道松每年都会给他们发放助学金,还以家访的方式看望慰问学生,鼓励他们继续求学。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周道松帮扶贫困户100余户共计300余人,个人累计捐款捐物达100多万元,他也先后获得“固镇好人”“固镇新乡贤”“蚌埠好人”等荣誉称号。周道松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参与志愿服务让自己获益良多,“多做一点好事,社会就多一分和谐。”         (完)                                                                                                          

24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