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将星云集孙家圩子 解放大军剑指江南

2021-03-09 08:06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扬/文   刘晨/图

淮畔三月,大地渐暖,万物生晖。

沿着黄山大道往东行驶,经过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不久,转入蚌官路,一路向南,记者又一次来到了孙家圩子。

72年前,这座梅花山下的村庄,成为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驻地。

在这里,渡江战役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华东局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确定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的领导人选……

这个位于蚌埠市东南郊的小村庄,见证了决胜千里的运筹帷幄,铭刻了人民军队的历史功勋,留下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彰显了革命到底的斗争精神。

运筹帷幄

渡江作战方略,在茅草房里诞生

1949年元旦,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向全党全军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明确提出“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战略任务。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生动还原了当年的场景

“守江必守淮,夺江也必夺淮。”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郭照东说,处于淮河岸边的蚌埠,是人民解放军南下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军的渡江跳板和支前基地。

而当时的孙家圩子,由东、西两个自然村庄组成,约有50户人家,东临梅花山1.5公里,西距铁路线约3公里。市博物馆馆长季永分析,交通易机动,地形极隐蔽,既可避免遭受敌机空袭,又便于集中指挥,孙家圩子是战时军事机关驻扎的理想地点。

旧址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份份珍贵史料,全景式地展现了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恢弘壮阔的历史,把记者带回了那段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将革命先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采真实呈现。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郭照东介绍,为了完成渡江作战方略的谋划,1949年3月22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率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前方机关和三野司令部由徐州进驻到蚌埠东南的孙家圩子村,粟裕也终止了疗养赶到这里。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占地20.4亩,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约1100平方米,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理念修建完成,成为蚌埠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走进总前委旧址,几排茅草房各自成院,分别为邓小平、陈毅、张震等人的旧居,以及会议室和大食堂。若不是墙上的指示牌,很难想象,1949年,震动世界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曾在这里酝酿、筹谋……

航拍纪念馆全景

3月25日至26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主持的渡江战役总前委会议在孙家圩子召开。

3月27日、30日、31日,总前委委员、三野第一副政委谭震林分别在孙家圩子和蚌埠市区传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3月31日,邓小平在孙家圩子亲自组织拟定渡江作战方略《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4月1日上午,邓小平、陈毅、粟裕、张震等在三野司令部作战室对《纲要》进行讨论后上报中央军委,4月3日得到批准。至此,经过萧县、西柏坡、商丘、徐州、蚌埠间百余日的反复酝酿,一部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光辉,凝聚了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和各级指挥员集体智慧的渡江作战方案终于在孙家圩子诞生。《纲要》约2500字,分为敌情、战役目的、敌情变化、处置方案、作战纲领、第一阶段作战部署等,化繁为简、提纲挈领,体现了战役目的的坚决性,战役计划的周密性和灵活性。

4月1日,华东局在孙家圩子发出《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关于江南新区农村工作的指示》和《关于我军南进与各游击区会师的工作指示》等3个草案。

4月3日,邓小平、饶漱石、陈毅主持的华东局会议在孙家圩子召开,讨论研究江南新区人民币发行计划、筹粮政策,通过大军南渡后的煤粮及新区筹粮政策……

“将星云集,四大机构进驻,孙家圩子成为渡江战役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华东地区的政治决策中枢。”季永这样形容当时的孙家圩子在军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淮海战役的胜利,致使国民党军南线主力丧失殆尽,宣告蒋家王朝濒临崩溃;而渡江战役的胜利,则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美梦。而这两场战役,都与蚌埠有着密切的关系。”郭照东说。

剑指江南

将星耀珠城,海军“点将地”

大江南北风云逐,雄师百万气吞吴。

孙家圩子,这个静谧的村庄,见证了解放大军南下的历史时刻。

1949年3月20日,总前委先期设营人员到达孙家圩子,为机关和首长的进驻进行前期准备。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架电线、借用具、支灶台、购柴草,并准备好了房子。

第三野战军发布的《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真实记录了在孙家圩子发生的历史事件。

两天后,弹丸小村孙家圩子显得异常热闹。3月22日下午,邓小平、陈毅、谭震林到达,分别住在孙敦荣、孙敦兰、荣克先家,张震、唐亮和稍后到达的粟裕,分别住在孙敦其、孙乃和、荣夕传家。电台、电话总机设在孙敦海家。机要、秘书、总务部门分别设在孙敦俊、荣夕刚家。三野司令部作战室设在孙本汉家,四周墙上挂满了地图。在这里常驻的有华东局的办事机构和三野的司令部、政治部等工作部门。

一时间,附近村庄几乎住满了部队,人数达千人之多。“从淮海战场上缴获的发电机也派上了用场,村民们也第一次见到了电。”纪念馆讲解员如是讲述。

除了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这几间破旧的茅草房里,聚集了当时一大批功勋卓著的解放军将领。张震、唐亮、钟期光、刘瑞龙、陈士榘、宋时轮、郭化若,还有从大连养病归来的张爱萍等,一时间将星云集。

邓小平同志曾经住过的小院子,修旧如旧地摆放着箩筐、石磨等农具,而一口大缸让参观者纷纷驻足。讲解员介绍,邓小平有洗冷水澡的习惯,这口大缸,就是他洗澡时盛水用的。

陈毅同志的住处与邓小平同志的住处屋连屋,据说,稍有空闲,二人就会在院内的石桌上下棋,这不仅缓解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也显示了必胜的信心。

大战在即,将星云集的孙家圩子发生了许多故事,让记者对先辈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敬佩不已。

总前委会议室旧址内记载:总前委会议期间,值班参谋送来两份电报。邓小平看后,眉头一扬,说:“党中央、毛主席进北平了!”继而又风趣地说:“以后到中央见毛主席不能马马虎虎,恐怕要行三跪九叩首大礼了。”一句幽默活跃了原本严肃的会场气氛。张震说:“搞不好,要推出午门斩首呢。”陈毅哈哈大笑道:“同志哥,可要刀下留人啊!”

值得一提的是,孙家圩子,也见证了人民海军与蚌埠的渊源。

养病归来的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三野前线委员会委员张爱萍出席了总前委会议,并恳请无论如何渡江作战也要冲锋陷阵。陈毅却宣布了中央军委的指示:由张爱萍负责组建华东海军。

采访当天,有基层党组织前来开展党建活动

张爱萍受命而去,从孙家圩子赶往泰州白马庙。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会召开,标志着人民海军的诞生。

“创建人民海军,保卫祖国海洋。”旧址陈列馆内,悬挂着张爱萍的题词。在蚌埠,张爱萍还与多年未能谋面的胞弟、时任市委副书记的张灿明相见互勉。

支 前

蚌埠人民倾注全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据郭照东介绍,早在1949年2月初,华东支前司令部就移驻刚刚解放的蚌埠,动员和依靠华东、中原人民全力保障百万雄师渡江作战,蚌埠也成为渡江战役支前、后勤工作的指挥中心。

此后,蚌埠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承担“大军南下跳板、渡江支前基地”的重任,倾其所有,充分展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力。

蚌埠解放60周年时,郭照东曾专程赴京拜访过蚌埠解放初期担任市委领导的张灿明同志,并写作稿件发表在蚌埠日报上。

“渡江支前基地,城市精神典范。”张老当时回忆,蚌埠解放初期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就是渡江支前,市委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支前,淮河河面以及蚌埠至固镇、滁县、合肥等地,日夜活跃着蚌埠人民支前的身影。

当时,蚌埠市党政军第一把手,都在华东支前司令部全力支前,2月25日,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市支前委员会,主任张灿明,副主任倪柏年。

3月3日,市委、市政府在体育场举行了各界人士5万人参加的“庆祝蚌埠解放,支援渡江战役”大会。张灿明、倪柏年号召全市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帮助解放军运子弹、运粮草,抢修公路、桥梁,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江南!解放全中国!

“解放后我们工人翻了身,支前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要帮助解放军打过江南去,解放全中国,才能保得住我们长远翻身。”支援渡江,蚌埠码头工人们群情激昂。据统计,蚌埠市共动员民工25823人参加运输,在军用物资运输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淮河大铁桥在国民党军残部逃离蚌埠时被炸毁,致使津浦铁路中断。为确保解放军顺利南进及军用物资运输,总前委和华东支前司令部决定在淮河上架设浮桥。为此,华东支前司令部船管部共征得木帆船3131只,从中挑选船体质量较好、载重量大的554只木帆船用于架设浮桥,其余船只用于支前运输。淮河浮桥在支前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计有部队、民工50万人,炮车2000多辆、汽车3300多辆、马车24200多辆、平板车613000多辆、武器弹药5万多吨及其他军用物资,通过浮桥南下。

在渡江战役中,大批解放军和民工经蚌埠南下,时间集中,人数众多,有29.2万人需经蚌食宿。这个数字,相当于解放初期的蚌埠总人口,压力巨大。于是全市总动员,老百姓帮助解放军砌炉灶,并借出床、席子、袋子、锅、水缸、菜板、菜刀、面盆、蒸笼等生活用具1万余件。据统计,共有过往部队67816人在支前饭店用餐。

为给部队增加补给,蚌埠市还新建了江淮被服厂,招收缝纫工150名,为解放军赶制单衣4.3万套、子弹带7.4万条。市辖区还组织妇女做了大量的军鞋。宝兴面粉厂为部队供应面粉44.25万公斤,生产马料65万公斤。宝兴修配厂为部队装配步枪1000多支,还装配了一部分火炮。

大军过江后,市委、市政府和铁路、邮电、航运等部门于5月分别召开了支前庆功会。华东支前司令部对架浮桥的支前船只船民发给“淮河船桥光荣复员证”和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

华东支前司令部为抢修淮河大铁桥牺牲的潜水队队长王吉珍和刘建国、李鸿顺、周福贵、周建斌、任武志等6人追记支前特等功。铁道兵团三支队追认他们为烈士,并在淮河大铁桥南端建立了烈士纪念碑。蚌埠市委、市政府还召开了支前庆功会,为20个支前先进集体和801位支前功臣进行了奖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蚌埠人民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将永载史册。”郭照东感慨地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克服千难万险,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发扬革命到底的斗争精神。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作为“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现如今的孙家圩子,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淮畔儿女奏响了一曲曲壮丽凯歌。孙家圩子,正擦亮“红色”底色,描绘“绿色”蓝图,以革命到底的斗争精神,坚定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答卷!(完)

35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