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红军村”华屋脱贫记

2019-05-08 10:26   

5月7日,江西瑞金华屋村居民华辉平在自家房前留影。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新华社南昌5月7日电 题:华屋处处皆“华屋”——江西瑞金“红军村”华屋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刘健 胡振华 高皓亮

心怀崇敬之情,记者来到几乎家家都有烈士的江西瑞金“红军村”叶坪乡华屋自然村。村口塘边,抬头望去,时光仿佛在这里凝结——

一边,66套客家小楼,白墙黛瓦,村民广场点缀其中,新屋映衬青山绿树,一派静谧祥和。

另一边,残存的7套老屋土坯泥墙,逼仄狭窄。“专门保留几间老屋,要让后人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

村运连着国运,民心系着党心。伴随新世纪脱贫攻坚,有“共和国摇篮”之称的瑞金启动精准扶贫,进行危旧土坯房改造,华屋人步入幸福新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30元增长到11300元,大棚水果蔬菜、红色旅游、农产品加工蓬勃兴起。

80多年前,当时只有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红军。

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和历史答卷。

这是5月7日拍摄的江西瑞金华屋村内的照片墙。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改天换地:如今华屋处处皆“华屋”

华屋,位于赣闽交界处,山连着山。

村名叫“华屋”,数代人却住着低矮破旧、透风漏雨的土坯房。

对新房子的渴望,烈士遗腹子华从祁最有感触,4个儿子,两间半土坯房,孩子成人后只能轮流回家过年。回想起几年前,村干部上门宣传土坯房改造政策,华从祁当时根本不相信:“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2013年5月30日,沉寂的华屋村,随新屋地基开挖而雷动。66套崭新的客家小楼拔地而起,有村民建议拆掉旁边老屋,好发展产业。村里开户主会商议,“文化人”、乡村医生华辉平提出,住了无数代人的老屋,这么破天荒换成新房,要留着几套,让后代“听党话、感党恩”。

新屋,是华屋人走向新生活的生动注脚。没多久,精准扶贫全面实施。

几年来,到华屋帮扶的干部一茬接着一茬,驻村干部、时任瑞金市卫生局副局长杨锐走了,瑞金市卫健委干部钟晓辉来了,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一个个脱贫攻坚战逐次打响。

驻村干部争取水利、道路、卫生等各项资金100多万元,一件件困扰群众生活多年的难题正在破解。

如今的华屋,村里有了标准化卫生所,群众小病不出村;修建了两座水陂和200多米水圳,天旱灌溉不再成问题;建起286亩蔬菜、水果大棚,邀请农业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

多年漂泊在外,靠卖苦力挣钱的华水林,心疼回家路费,常常连过年都在工地。2015年,他放弃再次外出打工念头,在杨锐支持下承包8亩蔬菜大棚,甩开膀子加油干,当年一举摘掉贫困帽子,成为华屋首批脱贫光荣户。

华屋村史馆里,有一条醒目的华屋大事记时间轴,上面一笔笔记着这些年发生的“大事”:

2015年7月24日,红军村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2016年3月10日,首批客人入住华屋农家旅馆。

……

2018年7月,华屋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西去20里,是被称为“共和国摇篮”的瑞金,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

时光荏苒,87年后,2018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第三方评估,瑞金脱贫摘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曾经群众“想都不敢想,想也想不到”的幸福生活,在华屋一件件摸得着、看得见。瑞金宣布脱贫当天,华辉平贴上一副对联: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新屋亮堂堂,铭谢党的政策好,百姓心安喜洋洋。

一副对联,铭记着百姓对好政策的感激。

深情话语,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江西瑞金华屋村。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底色不改:信念之树长青

岭上葱茏,青松挺拔。华屋后山,“17棵青松”的故事催人泪下。

85年前一个夜晚,村里17个年轻后生参加红军,踏上艰险而伟大的长征征程。出发前,他们栽下17棵松树,和家人约定“见松如见人”。

这是向死而生的勇气,这是为国为民的情怀。在当年的赣南苏区,“马前托孤”“八子参军”,壮烈故事俯拾可得。当时瑞金24万人,参加红军的4.9万人,牺牲烈士中有名有姓达17166人。

是什么力量让百姓铁了心跟党走?

答案写在80多年前一份文件中——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布告》第一号指出:“他的基础,是建筑在苏区和非苏区几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工农兵士贫民群众的愿望和拥护之上的。”

答案藏在一首传唱80余年的民歌中——哥哥出门嘞当红军,笠婆挂在他背中心,流血流汗打胜仗,打掉土豪有田分。

今天的华屋,依然处处可见鱼水深情。

面对乡亲殷殷期待,在外搞运输的黄日生,2012年放下生意回村担任村干部,挑头种植火龙果。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这是村民对瑞金市卫生局派到华屋的帮扶干部杨锐的印象。从2013年到2015年,杨锐一年365天,300天在村里,成了华屋人眼里的“半个华屋人”。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全市组建227支扶贫工作队,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

瑞金市卫健委干部钟晓辉帮扶患有疾病的华钦锋,每周至少一次,每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陪华钦锋聊天。2018年,他把华钦锋的儿子华彬介绍到市区做家电售后,每月收入4000元。尽管华钦锋一家已于2017年脱贫,但钟晓辉的帮扶一如既往。华钦锋逢人就说:“他和我的儿子一样好。”

与人民始终风雨同舟,是战胜困难的保证,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传承。“正因为有这样的优良作风,老区人民才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瑞金市委书记许锐说。

5月7日,江西瑞金华屋村居民华从祁和妻子在新家门前留影。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新的梦想:踏上发展新征程

华屋脱贫后,记者询问百姓还有什么愿望?

“优化升级农家乐,让‘红家乐’餐馆更火爆!”“办个农民剧团,要办更多晚会!”……

每个愿望都蕴含着美好的梦想,每个梦想都激发着大家用力奔跑。

夜幕降临,一弯新月爬上树梢。村口,喇叭响起激昂的音乐,来体验红色文化的游客们跟着节奏跳起舞蹈。“生态环境好,村民很热情。”旅居华屋的北京游客韦晓梦说,在这里发现红土蝶变的力量源泉,感受红色精神的传承。

人气旺了,华屋的新屋变成农家旅馆。华丕有家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洗漱用品和晾衣架摆放整齐。“二楼、三楼3个房间,旺季时一个月挣个千把块没问题。”

眼下,华屋组建了乡村旅游公司,计划举办“乡村旅游节”,搞篝火晚会、民俗展览等,做大做旺乡村旅游!

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的华屋,“电商+大棚蔬菜”正成为农民新支柱产业。公路旁,一排排蔬菜水果大棚鳞次栉比,格外醒目。华水林拿着手机从大棚走出来,“刚接了一个南昌的单,得赶紧把蔬菜发走。”手机成为华屋人的新“农具”,点几下,就能把水果卖到北京、广州等十多个城市。

像华屋一样,新变化、新气象在赣南苏区不断涌现——列入全国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创新启动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

华屋村成立了养蜂合作社,注册“十七棵松”牌蜂蜜在网上销售,带动村民一年养蜂300余箱。

半山坡上,蜂绕花香。村民华小平笑得合不拢嘴:“华屋人生活现在比蜜还要甜咧!”(完)


17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