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明花开新刘集

2021-03-24 08:49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庞贵军 文/图

柳塘添新绿,春色正宜人。走进五获“全国文明村镇”的刘集镇,道路笔直,屋舍俨然,树木葱郁,万物欣荣。与之相呼应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好人公益广告醒目美观,“一组一会”制度落地生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很“有料”,文明乡风馨香扑面。

“全国文明村镇”刘集镇,村容村貌焕新颜,乡风文明更浓郁。

文明之风

吹拂万户千家

“背着母亲上学”的王璐、“光明使者”徐园、“道德模范”张振标……在刘集镇,中国好人、安徽好人、蚌埠好人、固镇好人,比比皆是。

“来参加积极向上活动的村民志愿者多了,做好人好事的也越来越多了!”刘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亮这样总结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以来村民的转变:“以前,做好事怕被知道,现在,没做好事感觉吃亏了。”

在980平方米的刘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书法活动室、美术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学之家、非遗展示厅、妇女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等十余个活动场所次第排开;本土诗人蔡之瑞、书画家刘广含等人作品,以及董庙舞狮、董庙花车、二鬼扳跤、董庙粉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出;举办乡村春晚、诗词楹联比赛、书画展、爱心暑假辅导班、少年儿童阅读实践等活动,刘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丰富,文化味更浓。

“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传播文明。”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发挥属性作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助推乡村振兴。

举办网络春晚,媒体塔平台,百姓“唱主角”。

2020年,刘集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多万元,镇村公共文化基本服务功能、制度更加完善,设备更加齐全。其中,组建的花鼓灯、书法美术、健身气功、曳步舞等十几支群众业余文体队伍,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不断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

“这十几支群众业余文体队伍,成员多为志愿者。他们在自愿参与、义务服务的原则下,积极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作用。”刘集镇党委宣传委员周佃水说,文化志愿者在自愿参与、义务工作、提升自我和服务社会中,不仅为刘集营造出“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氛围,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刘集镇以“党委推动、党员带动、党群联动、稳妥推进、全面覆盖”,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整合盘活现有公共服务资源,镇、村(居)建立全覆盖组织架构,渐次开展学雷锋、爱国卫生、科技、诚信等文明实践活动,使该阵地成为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主阵地。

“一组一会”

推动乡村善治

刘集镇党委坚持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作用,健全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党建引领下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刘集镇镇长严虔表示,在全面推行“一组一会”制度,全镇24个村(居)均设置党小组,配套组建村民理事会,并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个自我”要求,根据本村(居)的具体情况和群众意愿,让村庄发展由大家说了算,充分调动他们的“自治”积极性。

“把党小组建在自然庄。”在刘集镇九湾居委会九湾街道自然庄党小组,三十平方米的会议室里,简洁明亮,座椅齐全,党小组制度、村民理事会职责等一一上墙。

“俺们村里的张露荣找到我,说婆婆瘫痪在县里住院,男人和孩子都在外打工,这家里一摊事也抹不开,看村里能不能帮俺照看家里的小鸡和自留地,这样能到县里服侍婆婆,让老公公也能换换手休息休息。”九湾街道自然庄理事会成员凌友明告诉记者,张露荣原先得过乳腺癌,身体也在恢复保养中。后来张露荣婆婆出院,她买些东西到俺家表示感谢,俺就说,都一个村的,搭把手的事,能帮不帮,这不白处了这些年的乡亲。“况且俺还是一名党员,不能给党组织抹黑!”

被当地老百姓誉为“身边的定盘星”的九湾居委会红白理事会会长张廷付,是村里的“大支”,也是市县“新乡贤”,因办事公道,有威信,村里人都服他。

“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都要以节简为宜,做到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正在九湾居委会编写村史的张廷付说,俺们村里的周磊磊过年回来结婚,找到俺说要办的排场点。俺就找到他父母和女方家,拿出村规民约,算经济账、人情账……最终是孩子的事也办了,面子也都有了。“俺们都是小门小户,遇到红白喜事,就成了这辈子的最大事。自己吃点苦,费点心不算啥,既然站出来,俺就得做公断,必须把事情办好。”

九湾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廷兵说起实施“一组一会”制度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延伸了党建触角,夯实了基层基础,巩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而且村民理事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协商议事、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在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工作中的作用,‘五治融合’助推乡村治理取得成效。”

人居环境

添彩乡村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必须打好、打赢的一场硬仗。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让乡村留得住乡愁,让乡村比城市更宜居,刘集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出发,以各类问题见底清零为标准,开展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秸秆禁烧相结合、与美丽庭院创建相结合的“三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补齐短板,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画”格局。

自村庄清洁行动“百日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刘集镇共发动群众26520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820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9160吨,清理村内沟塘189条129公里,清理乱搭乱建518户、废旧小广告11100处、无功能建筑21110平方米,清理残垣断壁4145处。

为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点,将“美丽庭院”创建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刘集镇以“干净、整洁、有序”为总目标,以“庭院美、室内美、厨厕美、身心美、村庄美”“五美”为标准,全力打造美丽庭院,点靓乡村颜值,广大妇女在“比、学、赶、超”中为建设美丽刘集贡献巾帼力量,也提高了她们参与村级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其中,76户家庭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

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文明程度,展示刘集新时代农民新风采新风尚,这个镇还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作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有效抓手,推深做实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乡村许多遗留多年的难事得到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村民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全镇共评出1268户“十星级文明户”,形成‘共育文明新风尚、共建和谐新农村、共谋科学新发展’的良好局面。”严虔如是说。         (完)                                                                                                          

270

□蚌埠新闻网记者 庞贵军 文/图

柳塘添新绿,春色正宜人。走进五获“全国文明村镇”的刘集镇,道路笔直,屋舍俨然,树木葱郁,万物欣荣。与之相呼应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好人公益广告醒目美观,“一组一会”制度落地生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很“有料”,文明乡风馨香扑面。

“全国文明村镇”刘集镇,村容村貌焕新颜,乡风文明更浓郁。

文明之风

吹拂万户千家

“背着母亲上学”的王璐、“光明使者”徐园、“道德模范”张振标……在刘集镇,中国好人、安徽好人、蚌埠好人、固镇好人,比比皆是。

“来参加积极向上活动的村民志愿者多了,做好人好事的也越来越多了!”刘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亮这样总结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以来村民的转变:“以前,做好事怕被知道,现在,没做好事感觉吃亏了。”

在980平方米的刘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书法活动室、美术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学之家、非遗展示厅、妇女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等十余个活动场所次第排开;本土诗人蔡之瑞、书画家刘广含等人作品,以及董庙舞狮、董庙花车、二鬼扳跤、董庙粉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出;举办乡村春晚、诗词楹联比赛、书画展、爱心暑假辅导班、少年儿童阅读实践等活动,刘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丰富,文化味更浓。

“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传播文明。”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发挥属性作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助推乡村振兴。

举办网络春晚,媒体塔平台,百姓“唱主角”。

2020年,刘集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多万元,镇村公共文化基本服务功能、制度更加完善,设备更加齐全。其中,组建的花鼓灯、书法美术、健身气功、曳步舞等十几支群众业余文体队伍,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不断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

“这十几支群众业余文体队伍,成员多为志愿者。他们在自愿参与、义务服务的原则下,积极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作用。”刘集镇党委宣传委员周佃水说,文化志愿者在自愿参与、义务工作、提升自我和服务社会中,不仅为刘集营造出“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氛围,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刘集镇以“党委推动、党员带动、党群联动、稳妥推进、全面覆盖”,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整合盘活现有公共服务资源,镇、村(居)建立全覆盖组织架构,渐次开展学雷锋、爱国卫生、科技、诚信等文明实践活动,使该阵地成为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主阵地。

“一组一会”

推动乡村善治

刘集镇党委坚持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作用,健全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党建引领下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刘集镇镇长严虔表示,在全面推行“一组一会”制度,全镇24个村(居)均设置党小组,配套组建村民理事会,并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个自我”要求,根据本村(居)的具体情况和群众意愿,让村庄发展由大家说了算,充分调动他们的“自治”积极性。

“把党小组建在自然庄。”在刘集镇九湾居委会九湾街道自然庄党小组,三十平方米的会议室里,简洁明亮,座椅齐全,党小组制度、村民理事会职责等一一上墙。

“俺们村里的张露荣找到我,说婆婆瘫痪在县里住院,男人和孩子都在外打工,这家里一摊事也抹不开,看村里能不能帮俺照看家里的小鸡和自留地,这样能到县里服侍婆婆,让老公公也能换换手休息休息。”九湾街道自然庄理事会成员凌友明告诉记者,张露荣原先得过乳腺癌,身体也在恢复保养中。后来张露荣婆婆出院,她买些东西到俺家表示感谢,俺就说,都一个村的,搭把手的事,能帮不帮,这不白处了这些年的乡亲。“况且俺还是一名党员,不能给党组织抹黑!”

被当地老百姓誉为“身边的定盘星”的九湾居委会红白理事会会长张廷付,是村里的“大支”,也是市县“新乡贤”,因办事公道,有威信,村里人都服他。

“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都要以节简为宜,做到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正在九湾居委会编写村史的张廷付说,俺们村里的周磊磊过年回来结婚,找到俺说要办的排场点。俺就找到他父母和女方家,拿出村规民约,算经济账、人情账……最终是孩子的事也办了,面子也都有了。“俺们都是小门小户,遇到红白喜事,就成了这辈子的最大事。自己吃点苦,费点心不算啥,既然站出来,俺就得做公断,必须把事情办好。”

九湾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廷兵说起实施“一组一会”制度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延伸了党建触角,夯实了基层基础,巩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而且村民理事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协商议事、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在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工作中的作用,‘五治融合’助推乡村治理取得成效。”

人居环境

添彩乡村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必须打好、打赢的一场硬仗。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让乡村留得住乡愁,让乡村比城市更宜居,刘集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出发,以各类问题见底清零为标准,开展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秸秆禁烧相结合、与美丽庭院创建相结合的“三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补齐短板,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画”格局。

自村庄清洁行动“百日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刘集镇共发动群众26520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820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9160吨,清理村内沟塘189条129公里,清理乱搭乱建518户、废旧小广告11100处、无功能建筑21110平方米,清理残垣断壁4145处。

为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点,将“美丽庭院”创建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刘集镇以“干净、整洁、有序”为总目标,以“庭院美、室内美、厨厕美、身心美、村庄美”“五美”为标准,全力打造美丽庭院,点靓乡村颜值,广大妇女在“比、学、赶、超”中为建设美丽刘集贡献巾帼力量,也提高了她们参与村级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其中,76户家庭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

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文明程度,展示刘集新时代农民新风采新风尚,这个镇还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作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有效抓手,推深做实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乡村许多遗留多年的难事得到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村民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全镇共评出1268户“十星级文明户”,形成‘共育文明新风尚、共建和谐新农村、共谋科学新发展’的良好局面。”严虔如是说。         (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