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天成科技从之前被动受邀到成为标准起草的参与单位,企业逐渐抢占行业话语权。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科技创新推出相关行业标准。
欲就相关话题与本文作者交流请扫描二维码。
核心阅读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标准之争被经济学家称作“赢者通吃”,谁定下了标准,谁就掌握了标准话语权,从而把住市场竞争主动权,迎来更大发展机会。
所以我们看到,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拼命争夺标准制定权。那么,标准是什么?标准到底牛在哪?
《蚌埠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给标准做出如下释义: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如今,在政策引领、内生驱动和竞争倒逼下,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标准制定者的行列。2019年,由丰原集团牵头筹建的生物基聚合材料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获得批准,仅在这一领域,全市已累计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6项。有专家指出,我市近些年生物基产值节节攀高,与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息息相关。
“每参加一次会议,就被标准化专家洗一次脑” 先行先立,抢占话语权
4月2日下午三点,延安南路1751号,蚌埠天成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成科技)会议室。听说记者专程来访,董事长李淑珍丢下手头工作,拿上三本A4纸大小、1厘米厚度的会议资料匆匆赶来。
这些资料,正是她两次赴上海参加全生物降解购物袋、快递袋团标工作小组会议所准备的和搜罗到的“宝贝”,上面密密麻麻做了很多标记。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出去参加一次会议,就被标准化专家洗一次脑,就更加坚定企业要走标准化道路的心”。
身为半路出家的企业高管,李淑珍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却深谙“市场推动标准,标准抢占市场”的道理。她说,专做食品级包装膜袋的天成科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属于“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一切由客户说了算”的高端定制生产阶段,并没有严格用“标准”做生产指导,致使企业走了一些弯路。
“随着天成科技挂牌新三板,并逐渐成长为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前20强和中国纸包装行业前10强企业,同行‘拉拢’我们参与制订相关标准的机会便多了。不论制订的是国标、行标还是团标,只要找到我们,我们一概‘来者不拒’,欣然参与。”李淑珍介绍,天成科技已经参与3个行标、1个国标的制订工作,目前正以发起者身份牵头起草全生物降解吸塑发泡类食品容器的团体标准。
她说,从之前被动受邀成为标准起草的参与单位,到现今主动牵头起草全生物降解食品容器的团标,一是因为企业在严格遵照标准执行后,已经享受了看得见的红利——产品品质大幅优化,客户群体也从原来籍籍无名的中小企业转变为国内龙头乳企或外企;二是因为看到了全社会都在推动生物基取代石油基给行业带来的机遇——天成科技未来的发力方向是全生物降解快递袋和吸塑发泡类食品容器,“牵头制定此类行标无异于率先拿下该领域的制胜法宝,将来可以轻松完成聚乙烯生产线向全生物降解流水线的‘切换’。”
“定标准者得天下。”对这句话,蚌埠永丰染料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蚌埠永丰)标准化战略高级顾问、化工研究院蔡瑞琳有着深刻而透彻的理解。几十年职业生涯中,他与硫化染料标准结下一段“奇缘”——改写硫化蓝等国行标。如今回想那段经历,他最大的心得是,“把握好标准制修订的机会,就能抢占市场战略制高点”。
那是一场以一当百的正面交锋。“要知道,硫化染料是传统的化工行业,在蚌埠永丰主持修订标准之前,这个行业已经有‘硫化蓝含水量8%’的标准,全国染化企业都遵照这个标准实施生产,没有哪家提出过异议,而永丰经过科技创新,将这种染料的含水量降到了6%,大大提高了色牢度和出品量。”蔡瑞琳说,为了将这一标准固化成行业标准,他在一次全国性标委会上大胆提出修标动议,令在场所有同行无不惊愕,并被质问“何据之有”。
为了打消同行质疑,他当场喊来国内权威检测机构,现场测试永丰的染化工艺参数,结果一出,全场哗然。而面对同行的抵制,他据理力争,舌战群儒:修订标准不是为了构筑技术壁垒,而是为了促进全国染化行业技术进步,实现产业振兴;只有提高标准,中国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一席话过后,主管部门的领导将修订标准的任务就势落在了蚌埠永丰的头上。
在那之后,蚌埠永丰在七年内先后主持制定了硫化蓝、硫化宝蓝、硫化黄棕等7项行标,硫化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测定等2项国标,几乎垄断了中国硫化染料行业标准的制定权。蚌埠永丰也凭借标准引领,一度实现“硫化染料占全国市场40%以上份额”的超常规发展。
“制定标准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战略抓手,打好主动仗
“制定标准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在安徽省标准化高级专家乔长海眼里,伴随着标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标准战”在全球各个领域愈演愈烈。
曾经,在他所供职的中国电科第40/41所,雷达等高科技电子产品使用的射频连接器生产技术,一直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为了阻断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国外4家公司甚至组成快锁联盟,对这一技术加以垄断。为了打破僵局,40/41所组成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多年探索终于研制出CQM系列快速锁紧射频连接器,并主持制定出大功率快速锁紧射频连接器国际标准。此后不久,主持制订的TNCA系列射频同轴连接器国际标准,也顺利通过国际标委会审核发布并实施。
经此两役,以中国电科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迅速抬升。至今,中国电科40/41所累计主持制定电子测试测量和元器件领域相关标准5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8项、国家军用标准12项、行业标准6项、行业军用标准12项。
同样身为中央应用研究院,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近些年坚定地行走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全球化”这条道路上,致力于科技创新与企业标准化深度融合发展。
如今,该院已经建立了覆盖生产全过程、全流程、全要素,以“四率”(定标率、贯标率、达标率、首检合格率)为基础的标准化体系。2017年至今,主持或参与制定国、行标25项,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于去年底获评“2020年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
政府层面,2016年,我市首次出台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发展规划,用来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
而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催化效应,刺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打好这场主动仗,2017年,我市在印发的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真金白银”的激励举措,比如:对主导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徽省地方标准的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徽省地方标准的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对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项目建设单位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5万元;对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省级专标委委员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组织标准的产品项目一次性奖励2万元。
经过十多年岗位历练,如今的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科科长吴靖,已经成长为一名资深的标准化工程师、会计师,是安徽省标准化工程师考试命题组成员、全国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专家。
十余年间,他亲自推动、参与并见证了蚌埠如何将标准化工作一点点融入经济社会之中。据介绍,他在任期间,全市国际标准实现零突破,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国、行标总量突破百项大关,全省领先;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项目建设开创先河:市政务服务中心成为皖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蚌埠市成为第一个国家级社会综治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12345市长热线成为全省第一个热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2011年以来,全市组织起草了24项省级地方标准,其中,《液晶显示器用薄膜浮法玻璃》入选2017-2018年度安徽省标准化十件大事,《行政机关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规范》入选2018年度安徽司法行政法治建设十大创新。”每言及此,吴靖的自豪感充盈于心。
“引领技术标准,抢抓产业发展制高点” 创新基地,托举大产业
通常来说,一个企业从萌芽、成长到壮大,大抵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跟着感觉“走”、凭着经验“干”、靠着制度“守”、照着标准“创”。
然而,在蚌埠实体经济领域,某本土企业接下令人艳羡的8000万元大单却招致严重亏损一事,给全行业敲了一记警钟。该案例后经业界权威人士剖析,认为涉事企业缺乏标准意识、放低标准要求是招致亏损的最大元凶。
当前,全市正聚力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全力推“两基”、促“双千亿”,迫切需要汇聚创新资源,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自主品牌。
于是,当省市场监管局向全省各个地市动议打造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一个旨在通过创新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接科技和产业资源、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的服务平台时,以丰原集团为首的生物基材料产业,果断地扛起争创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做大做强生物基产业的重任。
“要知道,因使用传统石油基一次性塑料用品所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替代石油基高分子材料是材料产业发展变革的必然。”说这话的是丰原集团项目发展部副部长刘振,他告诉记者,由于世界范围内涉足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产业化企业较少,关键标准技术前期研究和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
现实中,虽然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主要品种制定了产品标准,但其下游多数细分应用领域,如聚乳酸本色纱线、聚乳酸色纺纱线、非织造用聚乳酸短纤维等,尚未制定相关标准,使得生物基材料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受到严重制约。
“这就迫切需要推进生物基材料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生物基材料技术标准跨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发挥技术标准的创新引领作用,抢抓产业发展制高点。”刘振坦言,蚌埠在2019年启动实施防止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中长期计划时,也明确把研究制定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系列化技术标准体系作为重点任务。丰原集团联合天成科技、雪郎生物、利夫生物、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蚌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合力争创生物基材料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抱团推进生物基材料细分领域技术标准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在这片富含创新因子的基地上,一个助力生物基聚合材料技术与应用领域发展的“标准群”正在加速壮大。仅丰原集团,自2001年踏上国标《变性燃料乙醇》的制定旅程,至今20年内已主持或参与制定国、行标20余项,其中17项得到发布实施,另有《聚乳酸丝织物》行业标准、《聚乳酸天然复合絮片》团体标准即将发布。
去年,生物基材料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后,有市领导专程带队赴合肥中科等离子、乐凯新材等单位,推动“聚乳酸”系列标准制订进程,并两次赴京向国家标准委及全国生物基材料标委会做汇报交流。截至目前,《聚乳酸》等12项标准已形成立项意向,目前已启动《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市级地标制订工作。
“基地的后续建设,会不断吸收省内外生物基聚合材料领域上下游优势企业及高等院校,形成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标准制定、标准验证、标准服务一体化模式,为生物基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孵化、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能。”丰原集团副总经理陈礼平,对该基地在领域内必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充满信心。
知识加油站>>>
●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
●标准是参与竞争的“双刃剑”,用好了能够促进流通、提高效益,用不好就会形成壁垒、导致垄断。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